全球第一大广告、市场推广与公关业务集团WPP将其经营策略化繁为简,归结为简单的三大支柱:新市场、新媒体和对消费者的洞察
WPP总裁索瑞尔谈同心圆经营策略
WPP总裁马丁∙索瑞尔(Martin Sorrell)爵士解释道:‘新市场’是指亚洲及地球的南部,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以及‘新钻11国’;‘新媒体’是指以电脑、手机和视频内容组成的数码网络;‘消费者洞察’是指我们非常重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改变,不止是在经济衰退时期的改变,也不止是对某一产品和服务的反应,而是以更长远的角度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索瑞尔爵士冒着暴风雪来到INSEAD枫丹白露校区为即将毕业的MBA学员发表演讲,并接受INSEAD智库网的访问。未来经理人如何应对日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他的告诫是:“从小事做起。”
在谈到目前他如何管理旗下遍及107个国家,271个公司的13万8千名员工时,他说:“尽管(由于经济衰退)我们的销售额下滑约8%,员工人数削减了约10%,我们公司无论从地域还是业务规模来说,仍然是家大公司--全球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一共有12家--我们旗下的公司及其业务遍及世界各地,因此很容易分心。”
“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昨晚我睡觉时发生了一些事,今天早上得花两个小时来解决。就是这样,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关键是找到平衡点。”
“平衡”是索瑞尔爵士在哈佛商学院所学到的技巧。“当时我上的一门课是(美国政治家和波士顿婆罗门)亨利‧卡波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的儿子乔治‧卡波特‧洛奇((George Cabot Lodge)教授的'商业环境规划'。这是一门必修课,要获得A的成绩,只需画3个相互交叉的圆圈,分别代表事业、家庭与社会,如何交叉代表你如何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关键是,如何保持三者之间的平衡?这非常困难,我就一直做不好。”
尽管如此自嘲,索瑞尔爵士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他在1977年至1985年担任英国著名广告公司盛世广告(Saatch and Saatchi)的财务总监期间,负责公司在美国和英国的收购活动,那时他已年过40岁。
“我当时想那是我创业的最后一个机会。我一直想自己创业,我想创办并管理自己的生意。我在盛世广告期间积攒了一些钱,于是我投资了‘电线与塑料产品’(Wire&Plastic Products)。”那是一家1977年成立并在英国上市的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供超市用的金属购物手推车。”其后,索瑞尔爵士以67.6万美元购买公司30%的股权,成为这家控股公司的最大股东,并于1987年成为公司总裁。他开玩笑地说:“电线与塑料产品”(Wire&Plastic Products)的缩写WPP从此成为一个优秀的品牌。”公司业务也从生产购物车转到广告业。
1987年,WPP以5.66亿美元收购智威汤逊公司(J. Walter Thompson)及其下属的公关公司伟达(Hill & Knowlton)。1988年,WPP在英国NASDAQ上市融资。次年,WPP以8.64亿美元收购奥美广告公司Ogilvy Group,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和媒体集团。而公司的工业部门仍然生产室内浴室和厨房架。
[---分页标志符---]
尽管WPP业务遍及全球,索瑞尔对一些关键数字了如指掌。他说:“2008年我们的营收约为150亿美元,现在约为140亿美元。我们最大的投资在人才,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高达90亿美元。相对比,我们每年在资本设备上的花费只是3.5亿美元,办公楼的开支为10亿美元。”
由于随时关注潜在商机,索瑞尔爵士力求做到对公司的经济状况了如指掌,这也是他喜欢美国商业世界的另一个原因。“在美国,我们对企业重组所涉及的雇佣及成本等方面都有清楚的认识。但在西欧,我们的重组已经进行了9个月,整个过程要15个月,这个进程太慢了,基本硬化了…...我们过多地受到社会的牵制。企业不应充当社会安全网。”
不过,企业还是应该负责任地经营。那么索瑞尔爵士对企业社会责任持什么样的观点?这是否属于他所提到三个圆圈之一代表‘社会’的圆圈呢?“我一直不同意把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对我来说,尽到企业社会责任是办好企业的一部分。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利他或慈善,而是办好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话怎讲?“约翰.布朗(John Brown,英国石油公司总裁、WPP的忠实客户)是最早端正这个概念的人。他曾说:“如果你想建立一个长远的品牌或想取得长足的发展,你就不应该去做不利于环境、不利于政府、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的事。相反,你要想方设法做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事。”
更具体地说,公关公司如何为改善环境尽一份力?“有几点,”索瑞尔爵士说,“在减低碳排放方面,我们可以减少出差次数,转而使用电话会议,更有效地利用我们的办公设施。当然这也许对英国航空公司不利,但却是我们运作业务更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办公楼方面每年的开支就高达10亿元,更别说出差旅费的开支了。”
那么,无论此举是减低碳排放还是削减成本,是否只能视为商业周期中衰退时期的一个插曲,抑或是有什么深层含义?“我认为这是平衡经济力量的一个势不可挡、不可逆转的形势,”索瑞尔爵士说。“刚刚去世的伟大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曾说过‘美国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中国的时代’或诸如此类的话。我不完全同意这一说法,但当我在1989年的一个星期天下午从香港乘坐火车前往大陆的路上,我望着窗外,看见无数的铁路工人在徒手修建铁路,我当时就想,很快我们就会被赶上、被超越。这已经成为现实。顺带提一句,WPP也是在1989年进驻中国,如今那里的员工人数已达1万1千人。”
那么索瑞尔爵士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哪些国家将成为WPP地域扩张的目标?“我认为应该是俄罗斯、印度、中国和越南;再长远一点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有希望。还有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以及一些非洲国家。我们将在南非举办世界杯,在巴西举办奥运会,我认为接下来的十年可能是拉丁美洲的时代。不过,波兰目前的发展势头很好,而土耳其到处充满商机,再者就是非洲国家。”
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索瑞尔爵士如数家珍:“亚洲、非洲、中东以及中欧和东欧的经济表现将比美国和西欧好;澳大利亚与加拿大一样,以商品经济为主导。”
他紧接着剖析各国在全球经济总量65万亿美元中所占的份额 :“欧洲五个最大的市场(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各约占2-3万亿美元,合计约10-15万亿美元。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4万亿美元,日本大约为4-4.5万亿美元,而中国约为3-4万亿美元。”
他对美国前景仍然充满乐观。“美国市场拥有3亿同质的消费者,这是其他市场无可比拟的。欧洲的人口数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可能比美国高,但并不同质,”索瑞尔爵士指出:“永远不要低估美国,这是一个14万亿美元的市场。而且市场充满活力,在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企业资源、移民文化等各方面都引领全球。”
他希望如何被后人怀念?他说:“我希望我的墓碑上刻着‘他创办并管理自己的事业,可能不是做得很好,但他已经尽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