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高度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全球经济复苏的气候里,具有风向标作用的两会显示出高度的机动性
关键时刻的两会
在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霾,并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主力引擎后,经济观察者们寄望在“两会”这个总结与展望的场合看看中国人是怎么总结2009年的经验和教训的。更进一步,他们想知道,中国的未来政策将给异常复杂的2010世界经济版图增加怎样的不确定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显然从中国成功地抵御危机侵袭中获得了底气,他总结中国经验说,“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这几乎就是去年从G20匹兹堡会议到达沃斯论坛,引起与会的各国高层和企业界热议的“北京共识”—政府更多地参与经济的全过程,对金融体系进行更审慎的监管,以及动用更多的国家财力来保证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的中国官方版本。在另一个关乎国际经济格局的人民币问题上,温家宝也非常直率地表示,我们反对各国之间相互指责,甚至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一国的汇率升值。
在这一基调下,与去年两会指向产业振兴、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稳定房地产、四川重建等重大危机时刻的这些守策相比,此次明显传递出更积极、更主动和更有进取的信号。温家宝表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计划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视为决定国家未来的制高点,他将其命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提升,中国的愿景是要建立一个“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这并不代表中国正在过分自信,以至于会被美国这样的新能源巨头拖入一场新星球大战中去。区别于往年高频率提及的风能、太阳能这些昂贵的新能源行业,《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务实地切中低碳经济的要害—倾向发展节能减排,在建筑、交通、工业这些碳排放主战场,以财税和政策推动向低碳经济的转身。
当然,2010年最被经济分析人士揣测的仍然是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何时、以何种方式退出。温家宝给出的答案仍然是采取适度的宽松状态。但是,钱要花在刀刃上,优先保证那些既有项目的资金,而停止审批新项目;至于价格高企的房地产上,显然其在去年被赋予的提振消费和投资的任务已经完成。与去年霜冻期稳定、平复信心和预期这样温暖房地产商人心的表述截然相反,打击投机、囤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总体上,在一个高度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全球经济复苏的气候里,具有风向标作用的两会显示出高度的机动性。在上述关键环节,过往的单一维度政策正在做出修正,而其极力避免整齐划一,预留了更多的微调空间。或许,这正是金融危机留给中国决策层的真正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