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的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同时,自2008年开始跨国公司西进迎来第二次热潮
跨国公司中国西部淘金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开发农村、西部市场,加大在西部的基础设施投资都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同时2008 年开始跨国公司西进迎来第二次热潮。这是三星经济研究院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的发现。
本报告针对这一现象展开分析。首先,研究发现产业链、市场、成本、科技资源是跨国公司投资西部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跨国公司的投资大多围绕西部当地的优势产业。西部消费能力提高等市场因素对跨国公司吸引力较大。外资消费品生产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因此加大投资,并特别利用西部所具有相对的人力、能源等成本优势。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地点逐渐增多,产业也逐渐多元化。
本文还分析了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是有可以销售的目标市场,能够形成产业集群方便生产,原材料、人力、能源、土地、物流等方面的区位成本优势,市场开放不存在壁垒,一级公共激励的措施有力等。跨国公司关注着西部地区内需市场的潜力,富士康在西部投资后,从代工转型到经营自有品牌,自己打造西部连锁卖场。西部经济崛起,经济战略重要性日益升高,跨国公司应顺应形势,参与西部经济发展,以求共赢。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国内多个地区布局,应考虑在不同区域间进行现有生产、研发、市场营销资源的整合和再分配,实现规模优势、降低成本。
2009 年,IBM 重新对西南、西北区省市的资源进行整合,推出“大西区”战略规划,将成都作为西区总部,以加强自身在西部市场的竞争力。未来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以及通向欧洲、东盟等地区交通的便利,西部经济可能向出口贸易转型,在西部的生产、研发基地将为全球服务。 投资西部要注重与当地政府、企业、学校的合作。英特尔,IBM 等许多跨国公司在投资西部的同时,与政府、学校合作培养适合自己的人才。此外,西部大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将会有一些政策的调整,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