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力拓与中铝反目的消息曾轰动一时,但在各种巨大力量的推动下两家公司现在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力拓与中国关系破冰
中国越来越需要原材料的长期货源,特别是铁矿石和铜。力拓在几内亚和蒙古的矿产项目能够提供中国所需要的这些大宗商品,但却缺乏项目开发所需资金。正因如此,两家公司才不计前嫌,握手言和。
两家公司于上周五达成协议,将共同开发力拓位于几内亚的西芒杜(Simandou)铁矿项目。这笔交易达成之时,恰逢力拓首席执行长艾博年(Tom Albanese)抵达北京出席上周末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hina Development Forum)2010年会。
根据协议,中铝公司将投资13.5亿美元,拥有双方合资项目47%的股权。
这笔交易符合双方的利益:力拓的净负债额目前为189亿美元,从而使其承担像西芒杜铁矿这样巨大而又充满政治风险的项目成为一种奢望,如果考虑到将铁矿石输往市场所需要的运输基础设施,西芒杜铁矿项目可能最终需要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中铝公司财力雄厚,而且又能找到价格低廉的中国工程专业技术,这些对在一个政局动荡的非洲地区开发项目非常有益。
双方关系解冻的另一个迹象可以从中国政府一周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找到。中国政府在这份报告中不再将中铝公司去年以195亿美元入股力拓的交易失败归咎于力拓和澳大利亚政府。
然而,力拓与中国之间乃至中、澳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都不能算是恢复正常。包括一名澳大利亚籍人士在内的四名力拓雇员定于周一在上海因涉嫌窃取商业机密和受贿而接受审判。澳大利亚政府一直担心该案的审理过程会不公正。
另外,中国还威胁对力拓计划与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组建的Pilbara铁矿石合资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这笔交易是力拓在放弃与中铝公司的联盟协议之后突然达成的,而与中铝公司的协议则是力拓在因金融危机而深陷财务困境时的选择。
钢铁企业认为,力拓与必和必拓组建这样一家合资公司将会给两家矿产商带来太多的议价权,而矿产商在今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要求将合同价格上调80%-90%就是例证。
但是双方都有搁置分歧的意愿,不仅是急需廉价且可靠铁矿石货源的中国钢铁企业。通过参与像在几内亚这样的合资项目,中铝公司可以获得入股力拓那笔交易中的大部分商业利益,而无须面对前一个交易中使力拓备受困扰的政治因素。
两家公司于上周五达成协议,将共同开发力拓位于几内亚的西芒杜(Simandou)铁矿项目。这笔交易达成之时,恰逢力拓首席执行长艾博年(Tom Albanese)抵达北京出席上周末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hina Development Forum)2010年会。
根据协议,中铝公司将投资13.5亿美元,拥有双方合资项目47%的股权。
这笔交易符合双方的利益:力拓的净负债额目前为189亿美元,从而使其承担像西芒杜铁矿这样巨大而又充满政治风险的项目成为一种奢望,如果考虑到将铁矿石输往市场所需要的运输基础设施,西芒杜铁矿项目可能最终需要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中铝公司财力雄厚,而且又能找到价格低廉的中国工程专业技术,这些对在一个政局动荡的非洲地区开发项目非常有益。
双方关系解冻的另一个迹象可以从中国政府一周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找到。中国政府在这份报告中不再将中铝公司去年以195亿美元入股力拓的交易失败归咎于力拓和澳大利亚政府。
然而,力拓与中国之间乃至中、澳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都不能算是恢复正常。包括一名澳大利亚籍人士在内的四名力拓雇员定于周一在上海因涉嫌窃取商业机密和受贿而接受审判。澳大利亚政府一直担心该案的审理过程会不公正。
另外,中国还威胁对力拓计划与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组建的Pilbara铁矿石合资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这笔交易是力拓在放弃与中铝公司的联盟协议之后突然达成的,而与中铝公司的协议则是力拓在因金融危机而深陷财务困境时的选择。
钢铁企业认为,力拓与必和必拓组建这样一家合资公司将会给两家矿产商带来太多的议价权,而矿产商在今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要求将合同价格上调80%-90%就是例证。
但是双方都有搁置分歧的意愿,不仅是急需廉价且可靠铁矿石货源的中国钢铁企业。通过参与像在几内亚这样的合资项目,中铝公司可以获得入股力拓那笔交易中的大部分商业利益,而无须面对前一个交易中使力拓备受困扰的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