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后,是否会激发今年的出口增长回暖的希望?
出口阴云
虽然去年负13%的实际出口增长率,打乱了近十年来中国每年出口增幅都保持在20%以上的势头,并直接拖了GDP的后腿(2009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是负40%),但12月份超出预期的回暖,尤其是中国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的喜讯,却激发了市场对于今年出口将会大幅增长的希望。德意志银行就预计今年的实际出口增长有可能会达到20%,名义增长率更是将达到25%。不过,也有专家指出,鉴于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比较脆弱、国际市场需求依然疲软、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趋明显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现在形成乐观预期还为时尚早。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我们在最近一次会议中了解到,美国经济学家和商界对美国今年的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比我们预想中严重得多:实体经济仍然面临流动性紧缩,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失业率难以下降,储蓄率仍维持5%至6%的高水平。因此,他们觉得有可能再次陷入衰退。而美国经济起不来,全世界的需求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中国的出口形势也难以乐观。另外,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形势也不利于中国出口。美国的财政赤字还会增加,意味着美元会持续贬值,人民币要钉住美元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中国的汇率不动,下一波贸易保护主义马上会起来,比如美国就有可能提前通过《清洁能源法案》,并对中国全面征收碳关税。
马骏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的出口历史上与发达国家GDP的相关性非常高,欧美日的GDP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中国出口会大概上升7个百分点。基于我们对于欧美日,尤其美国的乐观判断,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从底部到高点可能有40至50个百分点的上升。去年年中的时候是负20%,最近估计在今年二季度可能达到正的20%,但看到12月份非常正面的数字,现在估计今年二季度同比出口增长可能达到30%,远远超出原来市场的预期。不过这个30%未必会持续很长时间,估计会有二次下行,即在今年的下半年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这个趋势是根据德银对美国经济的判断。美国的经济增长可能是一季度环比见顶,下半年会有所放缓。
名词解释:沃尔克法规(Volcker Rule)
当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1日宣布针对大型金融机构的新监管措施时,白宫经济复苏咨询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正站在他的左边,这也恰恰说明了这项被并称为“沃尔克法规”的新措施与这位前任美联储主席之间的紧密关系。沃尔克一直主张银行不应自恃有政府救助这张安全网进行具有风险的投资,并为此游说国会。去年秋天开始,白宫渐渐采纳了他的建议。
新方案对银行未来的业务范畴和规模做出限制,规定银行不得拥有、投资或资助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以及从事非客户指令的买卖活动。其实早在1930年代,美国就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严禁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和证券买卖的业务,只不过因金融业及经济发展蓬勃,遂在1999年将该条款废除。而后不到十年,次贷危机爆发。
华尔街对“沃尔克法规”反应消极,美国银行股价当天下跌5%左右,但长远来说,这样的改革有助于全球市场摆脱极端的盛衰倾向。只是明显的政治色彩,让其实际可操作性蒙上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