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有可能重新定义一个时代
[中国企业家看哥本哈根]无锡尚德董事长 施正荣
面对气候变化而采取“等着瞧”策略,其危害甚多并且日益明显。略感庆幸的是我们还是能够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而获得经济上的好处。作为全球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组件生产商,尚德相信如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通过一项气候协议,这将会通过增加就业机会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日益成熟,这些技术非常有效而且非常容易被应用。以太阳能能源为例,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目前可以被大规模应用,以降低我们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太阳能能源成本在逐步下降,我们非常乐观地相信,在未来的2-5年内,在许多发达国家,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会比使用传统能源如天然气发电更为便宜。
为获取太阳能能源价格与传统能源价格持平所带来的好处,其中包括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私人商业领域需要获得某种长期投资的信心,这些信心来源于一个坚定有力的、涵盖全球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以及与此相一致的各国政府的清洁能源政策。如果哥本哈根会议不能给与市场一种积极的、肯定的信心,商业公司和投资者不可能、也不会大规模投资这个领域以达到应对气候挑战的水平。
当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一项新的国际协议磋商的时候,人们发现太阳能离人类如此之近,它实实在在给我们带来绿色的能源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我想提醒人们注意到,单一的一项碳价格协议不会促使太阳能的发展,国际间的、各个国家内部的碳控制机制必须与强有力的、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和措施相配套,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能源价格快速下降所带来的好处。
只有展现出领导地位、对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长期承诺的国家才能从中获益。太阳能产业价值链已经超越了地理的界限而变得高度相互依赖,其主要的生产商遍布北美、欧洲和亚洲。太阳能产业发展也直接增加了在工程、系统设计安装、产品创新、建筑、科研和智能电网技术等领域的就业机会。由于太阳能行业能够在系统安装领域创造比制造领域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一项强有力的气候协议和与此相一致的清洁能源政策会惠及所有国家,为这些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承诺。中国已通过一项国家政策来提高能源强度,即到2010年,能源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提高20%。同时,中国承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15%的目标,设定了各个行业能源效率目标,通过了数十项家电能耗标准,建立了全国各地建筑能耗标准,投入了数十亿元启动资金来加强绿色能源技术的研发。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的这种领导作用,将会鼓励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也能做出相同甚至更好的承诺。
中国目前正在收获在过去十年中实施这些措施所带来的贸易好处,美国如果也能在清洁能源方面做出相同的承诺,同样也能获得利益。所以,我们斗胆建议,发达国家应设定目标,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占其总发电量的12%,并为此加强国际间、特别是中美两国之间在产品、安装、制造质量标准等领域的合作。我们只有不断的提升我们的视野,加强跨越国界的合作,我们才能实现气候保护的目标。
机会总是稍纵即逝,而我们现在就面临着能够达成平衡和有效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有意义的承诺,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去为我们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去重新定义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