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立特集团首席执行官傅忠认为:中国可以独立地把世界经济从衰退中拽出来,这是个巨大的错误

中国力量的幻像

来源:2009年5月20号刊 第10期 总第181期  |  作者:本刊记者 程亚婷  |  阅读:

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常客,摩立特集团(Monitor Group)首席执行官傅忠(Joseph Fuller)今年明显感觉到一种乐观情绪弥漫在会场内外,即便本届论坛的大主题是“如何过冬”。就傅忠的观察,与会者大多相信中国会引领经济的增长,帮助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然而,他却对此持有与大众相左的观点,“认为中国可以独立地把世界经济从衰退中拽出来,这是个巨大的错误”,以下是傅忠就此话题与《环球企业家》记者展开的对话—

你如何看待近期关于中国经济复苏的消息?过去几个月的中国经济,远没有回复到之前的增长水平。就我观察,大多是靠政府支出以及银行借贷拉动的。中国刺激内需的计划,确实可以帮助中国经济的复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出口下降带来的影响。但这些措施并不能使得冬天进入春天,只是可以帮助过冬。

但国际舆论仍然希望中国经济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带动作用,你认为如何?中国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中国有重要的投资,较多的供应商,它们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中国市场的潜力。而拥有可观的国家财富的中国如何寻求刺激经济之道,如何抵制保护主义,以及如何管理资产,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需求不回升,中国很难独自走远。中国的增长是出口导向型,这和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类似,整个亚洲都需要来自世界的需求来复苏,如果从中国政府政策的成功,期望中国可以独自把世界经济从泥潭里拉出来,这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为何现在各大经济体之间需要密切合作的原因,也是保护主义缘何如此危险的原因。如果各大经济体各行其是,只会让糟糕的经济局面继续,互相协作,经济会恢复得更快,整体复苏可能在2010年或2011年,但不是从现在开始的3个月以后。

在这种不确定情况下,你对中国企业有什么建议?对于那些有全球化企图心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个阶段重要的是寻找可以在全球增长的机会。如果可以聘请到合适人才的话,现在中国企业在资源或其它行业进行海外收购的能力是非常不错的,中国企业不应该害怕这样去做。过去在这方面遭遇了一些困难,原因可能是方法不够细致,以往试图收购的领域,比如能源、高科技都是极为敏感的行业,如果是家电、日用品、汽车零部件等制造行业,就不会这么敏感。

有什么具体办法能降低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风险?这方面,历史上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中国企业首先要意识到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我并不认为很多中国企业可以在收购西方企业后派驻中国的职业经理人负责运营,后者没有足够的经验。但可以在收购西方公司后保有原来的管理团队,或寻找新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往往有足够的动力去实施新的策略,这些可以成为培养中国职业经理人海外管理经验的平台。当年丰田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它首先在美国建立了一个设计中心,雇佣了很多之前为通用汽车工作的设计师,所以,丰田的车虽然是在日本制造的,却是美国设计师负责设计的。丰田在美国建立的第一条汽车组装线,是希望和通用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他们并不希望从日本来控制美国的运营,也不是用日本管理团队来运营。这对于中国企业是很好的学习模式,雇佣外国经理人来管理你在海外的资产。

经济衰退是公司不可回避的周期性体验,这种时候,哪些商业智慧会变得至关重要?第一,要比稳定时期更加野心勃勃。人的本性在这个时候会想到保护自己,有些动物还会在冬季选择冬眠,而我认为冬季是打猎的好时候。

第二,从根本上改变你和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他们都会在此时感到艰难。另外,这是去诚实面对以往错误、并对原有策略做出取舍的良好时机。长期的策略不能在艰难时世中被放弃或动摇,在决定成败的关键领域,投资必须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