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六年前SARS初期政府的慌乱和不透明,随着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的确诊开始了迅速、有效和透明的狙击战

严阵以待

来源:2009年5月20号刊 第10期 总第181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该来的总是会来。汶川512大地震周年祭的前一天,四川确诊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持续了半个月的狙击疫情于国门之外的前哨战终于出现了一道裂缝。深夜,寻找150名与这名患者同机人士的消息在全国各地电视台不间断滚动播出。

“战士上岗前,重新擦擦枪”,一位口岸检疫官员在接到紧急命令后说。可以想见,肆虐全球的流感疫情将在中国人口密集的土地上如何发展,取决与六年前在那场令中国蒙羞的SARS遭遇战中吸取了多少教训。在去年的雪灾与地震中,政府开放、高效表现给人以慰藉,但真正能挽回国家信用的,无疑是这一次。

在甲型H1N1流感于美国发现一周后,国家主席胡锦涛打响了发令枪。当天,428日,从墨西哥飞来的乘客发现迎接他们的,是紧张的检疫人员和媒体的长枪大炮;此后,每一个来自境外的发热病人,都会引发全国总动员。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在此刻发挥到了极致—卫生部随时更新的疫情报告和滚动的寻人公告并列;涉及同乘人士所在地的最高负责人、卫生和防疫、公安、街道办等在深夜排查;一天之内,广东准备了一万支抗甲型H1N1流感的特效药达菲—仅仅因为该省有41人与香港确认病例同乘一架飞机;在寻找墨西哥同机乘客的同时,中国还第一时间研制了兼顾体温和上呼吸道症状即时检测仪器。

从一开始,这就是迅速、有效和透明的狙击战。不过,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迅速将甲型H1N1流感提升至5级预警,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所言,无论是从传染性和危害程度上,甲型H1N1流感都不如六年前的SARS。他承认,中国的反应有些过度。

因为对墨西哥和加拿大人的隔离措施,以及对来自墨、加猪肉制品的停止进口,中加、中墨外交频频走火。墨西哥甚至警告说,要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来检讨中国的设防是否已经超出了医学范畴。

不过,伴随确诊第一人的出现,中国复杂的人口环境和相对落后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有可能让疫情变得极为难控。从这一点上看,钟南山认为,此前高度戒备和大费周章的前哨之战,实属必要。

事实上,在六年之间,无论是口蹄疫、禽流感还是新近在山东等地发轫的手足口病,每一次都是非典经验,更多是教训的推演—在山东,消毒用的白石灰遍布每个村落的每条街道,各地“一把手”负责的特别小组,24小时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排查、发放药品、防疫,他们习惯了“每日零报告”这个词汇,个别地方宁肯错报、多报也不肯触碰“瞒报”这条政治天线。

必须承认,矫枉必然过正,但若与六年前SARS初期政府的慌乱和不透明给民众带来的痛苦,以及中国形象的蒙羞相比,这些都不为过。这是中国特色的防疫之路,但亦能给世界其他体制国家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