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最有用的那一丁点正在消失,值得关心,但无须恐慌
谁扼杀了报纸?
所有“老”媒体中,报纸因为网络而失去的最多。美国、西欧、拉丁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数十年来销售量下降(其他地区则上升)。且最近几年里,网络加剧了这种降幅。在菲利普·梅尔《消失的报纸》一书中,他估计2043 年第一季是美国报业的死期,被最后一位精疲力竭的读者弃之如敝屣。毕佛布鲁克 (Beaverbrook) 或赫氏 (Hearst) 必然会对这种推论喝倒采,但即使是最愤世嫉俗的新闻大亨也无法否认,由网络获取新知的青少年有愈来愈多的趋势。15岁到 24 岁的英国人宣称,自从他们开始使用网络,阅读国内报纸的时间少了将近30%。
取决于podcast或媒体大亨?
广告急着跟随读者脚步出走了,几乎连鞋都来不及穿。主要是因为网络媒介如此诱人,大概能撮合买卖双方,还能借此向广告商证明他们的钱都花在刀口上。特别是分类广告,正快速地移至网络上。鲁伯特·梅铎 (Rupert Murdoch),我们这世代的毕佛布鲁克,曾把分类广告形容为业界的财源—但正如他去年所言:“有时水源也会枯竭。”瑞士和荷兰报纸的分类广告,因为网际网络已失去了一半。
报社还没开始大量倒闭,但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在未来几十年内,丰饶世界中半数的一般报社可能垮台。工作已在消失。根据美国报业协会的统计,1990 年至 2004 年间,报业就职人数下降了18%。上市报业集团的股价波动,显示了投资者的暴怒。2005年,奈特瑞德 (Knight Ridder) 集团,美国数间大型日报公司的拥有者,在一群股东的要求下,出售了旗下报纸,从而结束了它114年的历史。今年,摩根斯坦利 (Morgan Stanley) 投资银行,侵袭了最受人敬畏的新闻机构—纽约时报公司,因为其股价四年来跌了将近一半。
忽视现实多年后,报业终于开始做了些什么。为降低成本,它们花在新闻上的心力已经减少。其中有许多还试图让报道素材向娱乐、生活方式、更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题靠拢—而非国际事务与政治—借以吸引年轻读者。它们正努力创造新的线上或离线商务。它们投资那些不在爆料政治腐败或公司诈欺上耗尽贫乏编辑资源的免费日报。到目前为止,要想它们之中大多数都能获救,看来不大可能。即使可以,也为其在第四等级中的公共角色捎来警讯。
逍遥法外
今后,随着报纸的褪色与转变,政客就真能到对手办公室行抢 (窃听) 而免责?企业流氓就真能嚣张地蹂躏受害者?新闻的学院派和智囊团,尤其是美国的,担心着第四等级摇摇欲坠的影响。纽约卡内基慈善基金会在最近的报告里向报业发问,今天的新闻组织“在维系有教养的公民对民主之了解此一事务上能否胜任?”
没人会记起那些盛极一时的报道。而报纸的消失,也不像某些人害怕的那样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别忘了,民主,在1950 年代因电视而造成的 (报纸) 发行量大减之后依旧存活下来。读者回避报纸,然后报纸又回避那些在闭塞时代里曾被视为严肃新闻,在这种状况下,它依然存活下来。而且必定会在发行量再度减少后活下去。
部分原因是,如果报纸的拥有者能灵活地随机应变的话,那就很少有报道是花时间在研究性的、对社会最有益而最可能流传的素材上,《纽约日报》与《华尔街日报》之类的出版商可以向它们的记者补偿由于网络造成的广告收益损失—尤其在它们要迎合更多全球读者的时候。与许多产业类似,它走中庸之道—既非自命不凡,也不求最热门有趣—而很可能两头落空。
舆论实用性的影响远比一般新闻传播来得大;这主要在于监督政府的责任—由民意的法庭审判。网络扩大了这法庭的规模。寻求结果的人的能力从来没这么大过。人们不再是必须信赖少数国内报纸或更糟的当地市区报纸。新闻汇编器 (aggregator) 如 Google News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消息。英国卫报网站在美洲的读者已将近它在家乡 (英国) 读者的半数。
此外,另一批渴望监督政客的生力军是“公民”记者和博客。网络将专业编辑和记者的封闭世界向任何有键盘及网络连线的人敞开。某些公司因为玩家的发言而有所收敛—戴尔笔记型电脑忽然迸出的火焰,或在沙发上睡着的有线电视维修员。个别的博客可能是偏见或诋毁,但作为一个族群,博客让搜寻者在真相背后有无尽的材料可资斟酌。当然,网络也引来了食古不化者;但报业亦然。
就严肃新闻报道而言,网络记者的成果无可否认地有其限制。大部分博客在扶手椅上经营,而非前线,且公民记者往往固守着当地的问题。但现在一切尚言之过早。线上新模式将在报纸撤退的同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NewAssignment.Net这个非营利团体,计划结合玩家与专业人士的成果,以便在网际网络上产出调查研究性质的素材。正巧,赞助此计划的现金 $10,000,来自 Craig Newmark,也就是 Craigslist 这免费分类广告网站的团队,其所摧毁的报业收入,可能比其他任何方法都要多。
卡内基认为,今后有些高品质新闻记者,也会以非营利组织为后盾。少数受人尊敬的新闻组织已在这样延续它们自身了—包括卫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等。精英族群的严肃报纸,在线上唾手可得,独立新闻记者的支持,来自慈善机构、数以千计激动的博客、见多识广的公民记者等—种种迹象显示,亚瑟·米勒所言之国家对话声势将更胜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