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个无比巨大的财富想像空间和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功能糖正在展现罕见的吸引力,及致命的幻觉
另一种甜蜜
伟大的商业成功多来自社会基本功能的更迭—互联网颠覆世界交流方式的同时,催化了创新机器Google的诞生;电灯点亮电器时代,也成就了通用电器。但几千年来,人们摄入定量蔗糖来维持基本的新陈代谢,从未改变。以至于这一最稳定的商业利益在历史上曾归政府专营,看不到任何商业巨变的可能。
不过,这一僵局正在松动。富裕起来的中国至少有1亿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人群。在全球,约有5亿多人深陷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困扰。这些饱受肥胖和糖尿病折磨的人,视蔗糖为“白色的诅咒”—他们迫切期待蔗糖的替代品。这是人类生活习惯的巨大变革,无疑,也必然孕育着无法估量的商业空间。
张连兴对此深有体会。因为拥有一种制作L-阿拉伯糖的独特技术,在整个2008年,这位50多岁的资深化工专家在他位于北京大兴庞各庄简陋的工厂里,每天都要接10几个投资者的电话。一位日本综合商社的代表驻扎北京与他交流长达半年,来自台湾的老牌糖厂希望他能助其转型,一位从IT转型做风险投资的中国商业领袖向他请教进入这个行业的时机⋯⋯
投资者憧憬一个无比美好的蓝图:只要将这种糖添加3%到蔗糖中,人体对蔗糖的吸收率就下降60%。这意味着糖尿病患者享受传统蔗糖甜味的同时,亦能有效避免病情的恶化。令投资者尤为兴奋的是,L-阿拉伯糖醇售价昂贵,最高达50万元/吨—是蔗糖价格的100倍。风险是,这是一个并未完全启动的市场。
在其背后,是整个功能糖市场的发力。此前,木糖醇作为功能糖的代表已经取得一些成功。这种售价比蔗糖高6倍多的甜味剂在防治龋齿、改善糖尿病和肥胖症状方面效果显著,被源源不断地开发成“无糖”食品,一步步蚕食传统食品的地盘;紧随其后,具有调节人体肠胃功能的“双岐因子”—低聚糖、低聚木糖,被添加到酸奶里,在电视上和超市里出尽风头。
2008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中心正式启动公众营养改善低聚糖项目,又加速了功能糖部分取代蔗糖的进程。这是继食盐加碘、酱油加铁、营养强化面粉、食用油加维生素A之后,国家层面启动的一个战略性营养改善项目。业内因此乐观地预测,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助阵,未来10年内功能糖将抢占原本属于蔗糖的20%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现有的产量扩张百倍以上。
毫无疑问,凭借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中国将在这场升级换代中扮演重要角色。山东禹城—一个内陆的县级市,近两年轻而易举就坐上功能糖世界第一的宝座。禹城功能糖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80%、国际市场的25%,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功能糖之都。在高峰时,前来福田药业—世界第二大木糖醇厂商—拉货的车几乎都要事先排队几个月;全国最大的果糖生产商保龄宝的高果糖只能满足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一半的订单需求;而世界最大的低聚木糖生产商龙力科技的订单也排到了两年以后。
相比而言,L-阿拉伯糖的想象空间更大,利润更为丰厚。更重要的,这是一片处女之地。2008年下半年,张连兴在千挑万选之后,选择与山东圣泉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生产L-阿拉伯糖。这个山东最大的民营化工巨头拟投资数亿元在2009年达产1万吨的L-阿拉伯糖。
但等待新进入者的,却远非预料中的商业成功。2006年末至2008年的一年多时间里,国内木糖醇产量从6万吨提升至10万吨,但国内外需求的增长却远未如他们料想的那样“爆炸性”增长,木糖醇单价从4万元跌至2万元左右。整个功能糖行业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轮回
“没有订单。”禹城绿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在2008年年底回绝《环球企业家》的采访要求时说,“已经放假了,你们来了什么也看不到。”就在1年前,绿健还被视为最有实力的功能糖企业之一。无独有偶,在2008年初曾每两个月就要“吃掉”一座6层楼高的“玉米芯山”的山东福田药业亦有部分生产线停产。
功能糖虽然近年风靡全球,但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891年,木糖醇就被俄罗斯人从桦树皮中提取出来。1960年代中国轻工业部为代替供不应求的甘油(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开始用玉米芯生产木糖醇,但产量很小,也从未流入市场。直至2003年后,木糖醇才随乐天、绿箭等口香糖巨头的强力推广,开始被用于防治龋齿,到2008年全球木糖醇产能已达到10万吨左右。兴衰转化,皆因市场需求使然。
欧美和日韩地区近年来对蔗糖替代品的强劲需求,让木糖醇的价格在2008年一度达到了4万余元,且 “有价无货”。这刺激了投资者的蜂拥而入,也为衰败埋下了伏笔。
“我们业务员的任务就是去木糖厂蹲点,抢木糖。”山东福田药业总经理助理解法孔对《环球企业家》说,面对滚滚而来的订单,他们开始买断上游木糖厂产能或直接将其吞并。
禹城的三家功能糖企业福田药业、保龄宝生物科技、龙力科技各占600亩左右的新工业园区将相继在2009年完工。福田的计划是再建一个年产2.5万吨的木糖醇生产线,达产后其木糖醇总生产能力将达到4万吨。保龄宝在保持低聚糖全国第一产能的同时,新上了30万吨的高果糖项目,这一项目的全部产品已经被可口可乐预定。龙力则希望把低聚木糖的产量扩展到1万吨,保持世界最大的低聚木糖生产基地的地位。
“在2006年底至2008年初,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接到企业上木糖(醇)项目的电话。”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研究中心的
但投资者显然太过乐观了。即使如木糖醇这样功能糖里物美价廉的典范,若完全代替蔗糖,其价格也非普通民众能够完全承受,更不要说百倍于蔗糖价格的稀有功能糖。相比近两年功能糖50%以上的产量增长,全球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仅仅增长了20%左右,这一新兴市场迅速陷入了供大于求的困局之中。
随后令中国食品制造业集体蒙羞的“三聚氰胺事件”则打乱了功能糖行业计划在2008年下半年启动的“木糖醇牛奶添加”计划,这至少让迅速膨胀中的2万吨木糖醇无处消弭。几乎同时发生的经济放缓更让其雪上加霜—木糖醇持续10多年出口比例高达90%,近年降到60%左右,但仍严重依赖出口。据杜军的统计,金融危机导致功能糖的出口需求至少下降了10%至20%,将这个以国际需求为主导的行业彻底推入了寒冬。2万元/吨的价格几乎让全行业濒临亏损。
重归现实
功能糖产业在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五次大的价格起伏,那些渴望成功的投资者前赴后继地挤入这个看起来很美的行业,但随后总是备受羸弱市场承载力的打击。进入2009年,杜军已经不再被不时打来的木糖项目咨询电话打扰,却时常打电话给那些处于窘境的厂商,抚慰他们的情绪。
功能糖再也吸引不了更多的投资者,但对于那些已入行的企业而言,却迎来洗牌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良机。在功能糖价格高涨、生产供不应求的黄金时期,企业无暇顾及这个产业明显的先天缺陷:没有稳定开放的市场、缺少固定的消费人群、高耗能和高污染带来的高成本等等。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停下轰鸣的生产线,冷静反思一下这个行业顽固的循环了。
金融危机也并非只带来了坏消息—玉米芯、木糖醇生产过程中应用的酸碱等原材料价格下降,而停产企业腾出的需求空间,也已让部分厂商在2009年初小规模重新开工生产。
显然,丧失对于整个产业的信心没有必要。作为以农作物废料—玉米芯为原料的木糖(醇)以及其它糖醇的产业来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着重鼓励并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无疑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点。而2008年11月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的扩大内需、振兴轻工业的政策更是为此行业提供了部分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对于新进入者如张连兴而言,必须挣脱功能糖的怪圈。让他看到希望的是,并非所有的功能糖醇都难逃这场旋风的洗礼。杜军分析,功能糖按照市场规模大致可分为三类:大宗、市场普及较高类,如葡萄糖、低聚麦芽糖,这些已在本土食品、保健品、医药等领域拥有稳定的市场支撑,出口依赖率仅为10%左右,受全球经济放缓拖累有限,生产者亦能对市场理性预期;功能尚未被广泛认知类,即多作药用及高端食品添加剂的山梨酸等出口依赖在70%以上,且本土市场需求量很小的产品,如张连兴寄予厚望的L-阿拉伯糖;而第三类,则是处于两者之间如木糖醇出口依赖在50%左右的“尴尬产品”。
2009年1月份,张连兴几次来到北京,试图与一些大的跨国制药企业建立联系—L-阿拉伯糖可以用于治疗肝癌的药物。这个路径虽然进展稍缓,但需求稳定,且依靠内需消化。
张连兴所在的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迟了规模化生产的时间表。“我们已经不奢望向蔗糖中直接添加,摆到超市的货架上一夜成名的事情了。”张连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