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饥饿催生的灵感”,到无限的产品延伸,没有一个发明家像安腾百福一样,用半生精力主导了一件伟大商品所有的关键环节
拉面魔术师
从“被饥饿催生的灵感”,到无限的产品延伸,没有一个发明家像安腾百福一样,用半生精力主导了一件伟大商品所有的关键环节
一个夏威夷岛上的流浪汉、一名中国大学生和一位印度软件工程师,他们在饮食上有什么相通点?最佳答案恐怕只有一个:方便面。方便面1958年诞生至今,年均消耗量高达30亿份。不知不觉中,现代社会对这种即食产品形成了绝对依赖,它所暗含的快捷、卫生的现代生活概念根本改变了人们自古以来的饮食方式。
然而,那些强调味觉之美的电视广告在某种程度上诋毁了这项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经过特技处理的画面和演员夸张的表情反而令人疏远了创新的本来面目——几乎所有伟大的发明,都源于日常生活的偶然时刻,而真正的商业成功,则需要对其市场潜力进行持续挖掘。
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出生在台湾,自幼失去双亲,由经营针织品店的祖父抚养。“小业主”的成长环境对催生一个人的商业禀赋相当有帮助。23岁的吴百福举家迁往日本,更名为安腾百福,并在大阪成立中交总社。很清楚的一点是,战争并没有抑制他的商业才能:中交总社忙于从事盐、幻灯机和房地产等多项经营。
但后来,一切都糟透了:他先是因经营军用零部件遭遇舞弊而被拘押,又在1948年因涉嫌偷漏税入狱,1950年代,他的财富除了一所私宅外,已丧失殆尽。饱尝饥馑,历经贫困与颓败——这便是安藤当时的写照。与他个人命运相应的是日本战后凋敝的民生。
1957年冬天,我们的主人公在一个拉面摊前看到人们顶着寒风排起二、三十米的长队,埋没数年的商业灵感被激发起来:制造一种加入热水就能食用的面条。对体会过饥饿的人来说,这个最直接的功能实在太重要了。次年春天,安藤家后院搭了一个
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安腾在妻子制作日本传统食品天妇罗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面衣中的水分在油炸时会发散而形成洞眼。于是,安藤把面条浸到汤汁里着味,然后油炸使之干燥,这样处理过的面条上有无数细孔,用开水泡则可恢复弹性。他还制作了专门的铁框,在煎炸时让面条呈现规则易包装的形状——由此确立的方便面基本制作原理延续至今。
就这样,
一款伟大的产品可以改变一个人或一家公司的命运,安腾在48岁的时候证明了这个原理。当年年底,日清食品株式会社创立。
不过,如果这个“被饥饿催生的灵感”没有在此后50年间的持续释放,那么今天的方便面可能只是一种独特的日式快餐。好在,安腾具备不断挖掘一种产品无限商业潜力的才能。
安腾有个非常明确的意识:创新形产品商业潜力的实现有赖于市场对产品所有权形成统一认知。1961年,方便面消费量激增至1亿5000万份,生产厂商超过100家,但混乱的模仿和不当竞争也随之而来。安藤及时注册了“鸡肉拉面”商标,并在次年取得“方便面制作法”专利。5年后,安藤得知有人食用方便面中毒的消息,又决定在日清所有产品上标明制造日期,“保质期”这一概念正源于此。
凭借独创性的确立,日清方便面在日本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下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的工作提上日程。
但很快,市场调查机构亮出了红灯:西方人吃饭不用筷子和碗,欧美市场将拒绝方便面。安腾不得不在1966年赴美考察市场可行性。在超市里,几个试尝方便面的采购人员把面饼放入纸杯后注入开水,用叉子食用,纸杯用后即弃——这个被他人忽视的细节再次激发了安腾“杯装方便面”的灵感。1971年9月,世界首个“杯面”上市,迅速打开欧美市场。至今,杯面已累计卖出200亿份。
和方便面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安腾,在退休后仍有发明问世:2005年7月,日清公司与日本宇宙航空研发机构共同开发了宇宙拉面。可以说,从创意、专利申请到市场策略、产品延伸,安腾几乎主导了一件创新型产品所有的关键环节,就发明者和商业运作的契合程度而言,安腾百福无疑在现代商业史上拥有独树一帜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