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设计如何成为与欧美一流设计机构差距最小的本土公司?

中国外包革命之设计特辑:“偷师”Designfairs

来源:2006年11月 总第128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李海强  |  阅读:

指南设计如何成为与欧美一流设计机构差距最小的本土公司?

一群刚出道的小不点如何从前辈大佬那里抢夺饭碗?也许你会说:让他们联合起来。

听起来似乎没错。6年前,指南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周佚也这么想。他和散布在台湾、澳大利亚的7家华人设计公司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叫做Imndex的设计公司联盟,试图以此与IdeoFitch等工业设计界的巨头们竞争。然而,松散的结盟,再加上8个争吵不息的脑袋,只能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怪胎。没用多长时间,这个志向远大的联盟就在争吵中宣告解散。

不过,周佚却得到了新的收获,在这次与国际一流工业设计公司短暂的正面交锋中,他更直观地了解了那些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真正的优势。“要赶上它们,就必须学习它们。”周佚对《环球企业家》说。

机会出现在2001年。当时西门子公司正准备发力开拓中国通讯市场,然而,负责西门子通讯产品设计的Designfairs设计公司对中国市场并不了解,他们希望找到一个中国本土设计公司进行合作。在周佚的多次努力游说之下,Designfairs最终选择了成立于1997年的指南设计,这家上海历史上第一个注册成立的专业工业设计公司。最初的合作内容很简单,指南设计公司从Designfairs那里承接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通讯产品设计项目,仅此而已。

即便如此,拥有西门子这样的客户还是令国内的其他同行们眼红,但对于周佚而言,这还远远不够,他希望抓住和这个欧洲最大设计公司的合作机会,全面改造指南,使之真正成长为国际化的设计公司。两年后,指南加入Designfairs家族,与这家位于德国慕尼黑的设计公司开始了全面合作。

周佚利用Designfairs的资源聘请了一些欧美优秀设计师加入指南的团队,组建一个国际化的设计团队是周佚开始其国际化梦想的第一步。在他看来,本土设计师长于设计技巧,而缺乏设计管理和创意的能力,所以,让外国设计师来管理本土设计师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现在,指南的18位设计师中,有3位是来自海外的外籍设计师,其中就包括指南现在的“二把手”:德国籍设计师Tim RechtTim原来是一名通讯电子工程师,后来去法兰克福的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工业设计,毕业后成为西门子公司的一名工业设计师。身为指南设计副总经理的Tim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团队的负责人,他的团队由两名资深设计师和两名青年设计师,以及一名结构工程师组成,这样的组织结构,就是复制自欧美的设计公司。像这样的团队在指南现在有三个。

国际化的团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设计思路。2003年,指南负责设计西门子面对中国中低端市场的Euroset2000系列家用电话机,为了达到控制成本的要求,他们把键盘设计到了听筒之下,以节省材料和缩小体积。这款体型小巧、色彩鲜艳的产品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成功,出乎意料的是,在欧洲也同样受人们欢迎。这让西门子开始绕过Designfairs,直接邀请指南操刀西门子面向全球市场的Euroset5000系列电话机的整个设计项目。

“如今,在中国本土设计公司中,指南设计和欧美一流设计公司的差距最小。”桥中管理咨询公司CEO黄蔚说。指南在气质上也越来越酷似它的“老师”Designfairs

现在,除西门子外,指南已经拥有诸东芝、IntelUT斯达康等多家高端客户。2005年,指南设计完成了70多个设计项目,合同成交额超过1200万元,当然,这个数字还远不能和Ideo每年7000万美元的营业额相比。“学习欧美一流设计公司的路还长。”周佚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