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区域内的噪声情况,哪里是超标的,哪里是达标的,各个地点的分贝值是多少,如何让非专业人士亦可一目了然?“噪音地图”的概念跃入刘韬的脑海

噪音地图的蓝海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  作者:支维墉  |  阅读:

作为深圳洛赛声学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韬成功地找到了一片蓝海——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一种被称为“噪声地图”的服务,供它们在项目规划设计之初了解开发项目的环境噪声分布情况,从而提供针对性的降噪措施,这种以“预防为主”的理念与战略大大改变了事先不作研究,项目建成后遇到问题时再被动地采取“治理措施”的传统做法。通俗地解释,噪声地图就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用不同颜色和深浅度的三维动态电子地图来进行描述。目标区域内的噪声情况,哪里是超标的,哪里是达标的,各个地点的分贝值是多少,即使非专业人士亦可一目了然。
 
发现蓝海
 
刘韬在建筑行业浸淫了十多年,过去一直和欧美公司合作,不断地将国外先进的墙体保温、楼板隔音等新技术与新材料引入中国建筑市场,提供给那些对建筑品质要求比较高的房地产项目。这些年的建筑行业经验告诉他,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居住舒适度和建筑良好环境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环境噪声防治、室内气候环境控制等依然是尚待开发的金矿,潜藏着无数商机。久而久之,刘韬培养出了某种敏锐的商业触觉,十分善于及时发现欧美市场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并致力于将它们本土化。因此他总能抢在国内其他同行之前,获得比较高的溢价。
 
2005年,刘韬在欧洲考察与交流期间了解到,欧盟对于环境噪声的防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欧盟各国在2002年通过的《2002年噪声指引》规定:各欧盟成员国必须在2007年6月30日前为超过25万人口的城市和年车流量超过600万次的交通干道编制噪声地图,并且每5年进行评估和更新,为城市发展、交通网络、住宅开发的规划与噪声防治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噪声地图”的概念跃入了刘韬的脑海,从此挥之不去。很快,刘韬细致考察了欧洲的噪声地图技术,回国后随即组织人手进行噪声地图的研发。
 
对比欧盟对于噪声防治的重视程度,正处于迅速城市化的中国差距还十分巨大。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深圳市环保局的统计,深圳居民对噪声的投诉数量占到了对环境污染投诉的75%以上。环境噪声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居住舒适度。
 
刘韬想,如果能够绘制出中国每个城市的噪声地图,无疑将开辟一片蓝海。在他看来,“噪声地图”至少有三点作用:第一,为政府了解城市环境噪声的分布并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理噪声污染提供决策依据;第二,为普通老百姓了解目标物业的环境噪声提供便捷手段,在租房或购房对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避开噪声污染严重的区域,同时也可以让老百姓了解和监督环境噪声是否超标;第三,为房地产开发商了解开发项目的噪声情况和制定解决方案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开发商可以在项目的规划建设之初,就通过噪声地图来了解这个项目周边和建筑物附近的噪声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噪声防治。
 
如果说前两点的实现需要政府的配合和支持方能成功,那么第三点则是完全可以根据开发商的需求来实施。刘韬提供服务的客户群中包括了万科、金地、万达、金都等国内知名优质地产开发商,把噪声地图推介给它们使用简直顺理成章。
 
2年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凯纳噪声地图”推出。2008年初,洛赛声学公司绘制了国内首幅噪声地图—深圳福田南噪声地图。在这幅占地约12平方公里的噪声地图上,红黄蓝等不同颜色及其深浅程度代表不同的噪声值,用户可以直观了解目标区域内各个点的噪声值。噪声地图提供的模拟噪声值与实测结果相差不超过1分贝。
 
投入应用
 
此后,刘韬一方面与深圳市环保部门积极接触,让它们了解和应用“噪声地图”这项创新技术,一方面开始向各房地产商推广自己的“噪声地图”。很快就有了眉目。万科开发的一个海景豪宅项目——金域蓝湾正位于福田南红树林片区。这个项目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全部是30层高住宅和45层超高层住宅,整个项目沿广深高速公路呈平行分布,距高速公路的最近距离仅60米。作为刘韬的老客户,万科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它委托刘韬的公司对金域蓝湾的声环境进行仿真模拟,绘制出噪声地图,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建造了声屏障方案,较好解决了金域蓝湾项目的噪声超标问题,并且被深圳市政府采纳,在该路段建设了一条6.5km长的兼具声学效果与美学的声屏障,造福于沿线超过20万的城市居民人口。
 
另一个案例是深圳市盐排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是一条连接深圳盐田集装箱码头与外界的繁忙的高速公路,而公路西侧不足100米处就是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所在地。昼夜川流不息的大型货柜车流的噪声严重影响了师生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由于车流量大,在该路段经常发生堵塞和鸣笛现象,由此产生的突发噪声更是加重了噪声污染。其实,在盐排高速公路建设之初,建设方深圳高速公路公司已经预见到了可能的噪声污染,于是在高速公路的西侧防撞墙上安装了一道3.5米的直板式声屏障,但隔音效果并不显著,师生们依然不胜其扰。洛赛声学公司的“噪声地图”引起了深圳市交通局和建设方的注意。在其委托之下,洛赛声学对该路段的交通流量与噪声进行了全面监测,并利用凯纳噪声地图技术对项目声环境的现状进行声学仿真模拟,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形式声屏障的效果与投资概算。对单侧4m、6m直板,单侧6m带悬挑,两侧6m直板以及6m高半封闭等不同形式的声屏障进行了隔音效果的仿真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能与造价比较分析,最后选择了6m高半封闭声屏障作为技术解决方案。主管部门和建设方经过论证后接受了该方案。该工程于2008年12月竣工,隔音效果显著,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声环境。
 
目前,已经有近百个地产、酒店、学校等各类项目使用了洛赛声学的“凯纳噪声地图”专利技术来评估项目的环境噪声情况,绝大部分都是定位高端的住宅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深圳、上海、杭州、成都等全国各地。这些项目的目标客户大都经济条件比较好,对住宅的质量、舒适度有着更高要求。
 
在“噪声地图”的推广过程中,刘韬的一个最大感触是,让“噪声地图”能够大行其道还是来自市场力量的驱动,特别是为了追求客户满意度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发现,它们在提高居住质量方面多投入一点,得到的可能是成倍的回报。”不过,他对目前政府在“噪声地图”的推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却并不看好,因为“地方政府往往对环境噪声防治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民生的工作未给予足够重视,甚至在刻意回避环境噪声问题,以免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更多的投诉,因此也就缺乏动力与勇气来推广应用噪声地图这一非常有价值的创新技术。这与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关注民生、致力于不断改善与提高环境质量的理念和战略截然不同。”“不过市场发展规律往往就是这样,从商业起步,最终市场和群众的力量将影响和驱动行政决策接受和推广应用凯纳噪声地图创新技术,令城市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令城市居民可以生活得更加安静、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