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超级销售员生存在强硬坚实的印度领导层与野蛮生长的中国客户夹缝中,从销售额0元到5000万美元

40岁以下商业精英——储光宇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史寅昇  |  阅读:

 

加入Infosys的第4年,41岁储光宇正成为这家印度软件巨头在中国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三个月前,其从销售总监被晋升为中国区业务销售总经理,统领一支10人的销售团队,外加一支200人的交付团队。

这次晋升是对储光宇的褒奖。

Infosys中国业务销售总经理 37岁

他用四年时间从零开始建起一支本土化的销售团队,并将Infosys在中国的本土合同总额从0提升到5000万美元,服务客户包括中国最大的白电制造商、最大的PC制造商及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等。

Infosys早在2003年就进入中国,但长期以来并未把中国作为主要市场,这可从营收数字一窥端倪—2012至2013年营收达到4035亿印度卢比(590亿元人民币),其中62%来自美国市场,中国区贡献的利润仅有不到2%。

因此,储光宇一度面对没有本土团队、没有本地化解决方案,也没有参考客户的空白局面。

这位看上去冷静且清秀的绅士,似乎更像一位咨询顾问或技术人员,不像热情如火、精力无限的顶级销售天才。但他必须有能力,让挑剔的中国客户对一家印度公司拥有好印象,并说服意志坚定的总部高管们,把更多资源投向中国—从创始人纳拉亚纳·穆尔蒂(N.R.Narayana Murthy)开始,Infosys的高管们就以坚忍、节俭著称。

艰难开局

储光宇曾在西门子、英国电信等跨国企业担任销售总监、投标经理等职位,拥有15年营销顾问经验。加入Infosys时,他面临的情况是,“程序员、服务团队、销售团队,都是一张白纸。当时我们没有任何本土客户,没有任何本土化的解决方案。一张白纸能画出最美的图画,这是我加入Infosys的原因之一。”储光宇回忆道。

Infosys是“全球交付”模式倡导者,在全球范围内无缝完成项目,著名货币主义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受此一模式启发,写下闻名全球的《世界是平的》。但在中国,野蛮生长的本土企业与成熟的跨国公司相比,差异性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这令本土化解决方案的实施变得非常重要。举例而言,“海外电商如果请我们设计一键下单的功能,他会详细地列出需求是什么,从供应链、库存到支付怎么完成,最后达到什么效果。而中国企业处在转型期,它们对需求往往是模糊的,可能只告诉你,我要让顾客按一个‘键’就可以下单。”

Infosys彼时把中国视作人才库,而非是主要市场。由于软件加工不涉及原材料的运输,一根网线足以让Infosys流水线覆盖全球。中国低廉的劳动成本和普及的高等教育为Infosys培养了优秀工程师,其在中国大多为跨国企业中国分部服务,这种服务是全球合同中的一部分。

直到2010年储光宇才开始拓展真正属于Infosys中国的业务,其脚步十分谨慎。“我们的策略是聚焦最好的客户。Infosys在全球大客户也就约1000个,在中国大概100个。”

但储光宇的首次尝试即以失败告终。他回忆,2010年试图与一家武汉大型央企合作,“这是一次很大的失败,投入了很多资源,但从投入回报比来说是失败的。”由于没有成熟的销售团队,储光宇身兼数职,从设计解决方案到登台演示。在投标最后一轮中,储光宇拿出的方案报价比竞争对手高近70%,同时缺乏本土化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很多顾问都是印度人,完全不会说中文。”这次失败令储光宇意识到,Infosys必须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的需求,建立本土的交付团队。

变革转弯

储光宇亦承认,想获得Infosys资源来开拓中国市场,最大的挑战在于商业文化上的迥异:“西方企业倾向于用逻辑解决问题,注重把逻辑和规则放在情感之上。相反,中国企业与你合作依据是认为你值得信任,在合作当中甚至出现没签合同就开始工作的情况。”

与一家本土制造业公司的合作中,储光宇团队需要在三个月时间内入替某个项目,替换原有的外包团队,但问题巨大。“一方面是上一任团队不合作,另一方面是作风非常不规范。整个项目都没有留下文档,这导致我们完全不知道前任开发了些什么,如果想知道,只能一行行去读天文数字的代码。到最后眼看三个月时间到了,交接一点没有进展,客户威胁,反正合同还没有签,他们可以把原来的外包商找回来。”储光宇回忆。

最后,解决问题用了最原始的方法—劳动密集。储在这个本来只需20人的项目上安排了40个人,整个团队接连数周每天工作到凌晨,阅读全部代码。“这是Infosys全球都未遇到过的情况。如果在国外,甲方团队本身会负责双方对接顺畅,不会坐视上一任外包团队连文档都不留的项目。”

中国企业在某些情况下的随意性令Infosys印度高管难以满意。这种倾向在储光宇试图获取一家中国知名的电信供应商作为客户时,变得十分明显。储光宇并未透露其名称,但表示,“这是一家被称为有狼一样文化的企业。”

这家企业令印度方面发怒的原因有二:一是其经常拖延付款周期,其二则是常常采取将手中的大项目分包给多个外包公司的做法。“在我们看来,一个项目全部给一个公司做是最有效率的,但他们却认为分给不同的公司,每个公司做一块更有效率。”

Infosys一位负责全球工程项目的高管毫不掩饰对这家公司的厌恶,甚至放话称“我们绝不会和这样的企业合作”。

反过来,要想赢得这家企业的心,Infosys并没有先天优势。与他们的初期谈判中,储光宇经历了Infosys现任CEO希布拉尔(S.D. Shibulal)在20年前遭遇的情况:说服人们把印度企业作为值得信赖的外包对象并不容易。比起希布拉尔,他的优势在于不用带着印度地图向客户指点班加罗尔(Infosys总部所在地)的位置;但他的劣势是,中国的客户已经对印度企业有所了解,这家“狼性文化”的客户此前也与包括TATA、Wipro等印度外包企业有过并不完美的合作。

内外交困,储光宇坚持了一年半。“我这个人一直比较随和,但是如果经过自己的分析,认为是对的事情,就一定会做下去。”其间储不断拜访客户,向其提供最新的解决方案,自然也不断遭遇冷眼。“我告诉客户,你不用现在相信我,也不用现在给我大单,你可以给我一个小项目,给我半年时间,看我的表现。”在一系列小项目的成功推进下,储光宇逐步树立足以取信于人的成绩。

对自己公司的管理层,储光宇的坚持收到了效果。“当时管工程的这位高管不喜欢他们,那我们就先不做工程的合作,我们和这位客户之间先从CRM、财务等领域合作。”储说服总部接受与其他外包团队共同工作的方式,并不断在该客户身上投入资源。而今,这家公司已经是Infosys在中国自有业务中最大营收来源,为其服务的员工超过100人。

储光宇崇信穆尔蒂的一句话:“业绩带来认可,认可转为尊敬,尊敬提升权威。”

挑战

3个月前被晋升的储光宇开始管理更多的人。在软件销售领域,优秀销售员必须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存活—储光宇最初与国内企业谈判时,成功率不到1/5,现在虽然大大提高,但也仅有1/3。其手下销售人员有过一整年时间未谈成一单的经历。

储光宇告诉《环球企业家》,对下属的几乎所有工作都会过问。他每天工作11小时,为下属分析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可能与优先级,“有时候,为了锻炼队伍和了解客户需求会故意参与一些获胜几率很小的项目。”他必须保证,不能让这些项目影响团队的士气。

亲力亲为来自储本人的惨痛经历。2012年初,Infosys全球总部调整了业务架构,将原本由地域划分的业务单元转化为由产业划分。这令其手下的销售员人心不稳。“当时也有我疏忽的因素,最后谣言满天飞,我手下6个销售全部辞职。”

辞职的原因不难推测—对原本负责某一地域的销售员来说,改换组织架构意味着,他手头原有资源中有许多交给其他人,又必须重新深入某些新领域。所有销售人员全部辞职,令储光宇陷入危机。在接近半年时间里,储光宇每周都在前往不同客户所在地的班机上,“100%,所有时间都花在出差见客户上。”

现在,储光宇需要面对的除了销售团队,还有每日与程序、代码为伍的交付团队。其早年学习电子工程学的经历为他带来好处。“我和交付团队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尽量延续他们有逻辑的沟通模式,把整个中国区的策略、战略告诉他们,告诉他们自己在这当中的位置和作用。”

与交付团队的协作,使储光宇得以建立更快速的本土解决方案。此前,Infosys在中国的业务分成两条并行不悖的线路—一边是生产车间,交付团队接下全球项目,另一边则是销售团队负责拉客户。两者并无太大的内部关联,销售团队获得的项目可能会被分配到任何一个交付团队。如果交付团队能与本地的销售团队共同合作,其提供的解决方案就会更接地气,反应速度得到提升。这种做法正为Infosys的中国区业务注入活力—在Infosys中国区,由中国区的团队独立获得业务总量占所有业务比例,从2013年初的20%提升到25%,储光宇计划在2014年底将其提升至35%。

Tags:  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