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以来,在商品出口市场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威胁逐步减少

出口市场争夺战:中国之应变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谢丹阳  |  阅读:

中国入世以来,在商品出口市场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威胁逐步减少,对部分OECD国家如斯洛伐克、韩国、卢森堡、捷克、日本、德国、匈牙利、瑞典的威胁在逐渐增大。这一趋势随着中国提升产业结构的努力将越发凸显。目前,受到来自中国威胁最严重的OECD国家包括韩国、匈牙利、捷克、土耳其及斯洛伐克;中国受到OECD国家竞争威胁主要来自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墨西哥、美国和韩国。中国入世后商品出口规模迅速增长,从入世时2001年的266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578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 远超过1978年改革开放至入世前的17%的年增长率,更比同期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年增长率高出一倍。中国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4.3%增长到2010年的10.4%,居世界第一。

如此强劲的出口增长背后是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伴随着这变化而来的是中国的竞争对手的不断变更。本文分三部分探讨中国在出口市场争夺战中之应变。第一部分简述中国商品出口结构。第二部分描述2010年中国与竞争对手国之间的相互威胁范围,并给出一系列排名。第三部分刻划此威胁范围从2001年到2010年的变迁。

有关商品出口竞争力的指数有多种,大都基于出口国在各类物品出口份额与对比国或全世界的份额的某种综合比较。我们这里沿用了联合国大学-发展经济学世界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中的竞争威胁范围指数(Rhys Jenkins,2008)。该指数描述了受到来自B国竞争威胁的A国的出口商品出口额在其总出口额中的百分比。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首先,确定国家,j,在每个类别,k,的商品出口方面是否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iRCA(j,k)= 1 或0)。iRCA(j,k)= 1指的是商品k在国家j的出口中的占比 (用x(j,k)表示)大于或等于商品k 的世界出口在世界总出口中的占比,否则,iRCA(j,k)= 0。 这些确定后,我们就可以计算一国对另一国的竞争威胁范围。举例而言,中国对印度的威胁范围即是x(印度,k)*iRCA(中国,k)对所有的商品类k 的求和,换句话说,也是x(印度,k)对所有中国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类别k 的求和。

1. 中国商品出口结构

基于SITC三位数字的中国商品出口额数据的计算,我们得到了中国2010年出口份额前20位的商品(表一)、2001年至2010年九年间出口份额增长最多的前10类商品(表二)和出口份额减少最多的前10类商品(表三)。

2001年中国出口商品比重前10位的商品所占比例为35.9%,而前20位占比为51.4%;到了2010年,前10位商品占比为38.6%,前20位商品占比为52.9%,出口商品集中度与2001年相比变化不大。

2010年出口比重前20位的商品全部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 而值得注意的是SITC编号776、793、772三类商品在2001年并不具备显性比较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编号为793的船舶(包括气垫船)及浮动装置。中国在这类商品上的出口从2001年占其总出口的0.7%增长到了2010年的2.6%。这与中国将造船业列为战略产业给予特殊的照顾和支持不无关系。

总体来看,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出口占比与2001年相比明显上升,而服装和鞋类等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占比有下降的趋势。中国这些出口产业结构的变化既有主动的因素,也有被动的成分。主动的因素包括产业结构的提升和优化:中国有意识地发展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电信设备、船舶等。被动的成分包括由于劳工成本的上升及汇率的升值而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的低端产品如玩具、鞋类等。

表一:2010年出口份额前20位的商品

SITC分类

描述

2001年份额

2010年份额

752

自动数据处理机及其设备

4.93%

9.44%

764

电信设备

5.80%

8.46%

776

热离子管、冷阴极管或光阴极管及其他管(如真空管或充气管、汞弧整流管、阴极射线管、电视摄像管);二极管、晶体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安装好的压电晶片;电子集成电路和微型组件;及其零件

1.86%

3.99%

793

船舶(包括气垫船)及浮动装置

0.73%

2.56%

845

纺织物制服装

4.21%

2.53%

821

家具及其零件

1.91%

2.47%

759

用于办公用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机及其设备的零件及附件(盖套、提箱及类似物品除外)

3.29%

2.46%

778

电动机械和设备

2.47%

2.42%

851

鞋类

3.80%

2.26%

894

婴儿车、玩具、游戏及体育运动用品

3.75%

1.99%

871

光学仪器和装置

0.29%

1.79%

772

电路开关或保护用电器或联连电路用电器(如开关、继电器、熔断器、避雷器、电压限制器、电涌抑制器、插头和插座、灯座及接线盒);电阻器(包括变阻器和电位器),加热电阻器除外;印刷电路;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开关、保护或联接电路、控电或配电的装置(不包括第764.1分组所列开关装置)的板、盘(包括数字控制盘)、台、桌、柜和其他基座

1.34%

1.72%

775

家用电动及非电动设备

1.72%

1.65%

842

非针织或钩编而制成的女装

2.86%

1.50%

761

监视器和投影机,未装有电视接收设备;电视接收设备,不论是否装有收音机、或录音、录像或重放装置

0.60%

1.40%

763

录音机、录像机及重放机

1.56%

1.33%

771

电力机械(第716组所列旋转式电力设备除外)及其零件

1.37%

1.28%

844

纺织物针织或钩编而制成的女装

0.99%

1.26%

658

全部或基本上以纺织原料制成的制品

1.39%

1.24%

893

未另列明的塑料制品

1.92%

1.18%

 

数据来源:UNCTAD,瑞安经管中心

表二:2001年至2010年出口份额增长最多的前10类商品

SITC分类

描述

2001

2010

增长份额

752

自动数据处理机及其设备

4.93%

9.44%

4.51%

764

电信设备

5.80%

8.46%

2.66%

776

热离子管、冷阴极管或光阴极管及其他管(如真空管或充气管、汞弧整流管、阴极射线管、电视摄像管);二极管、晶体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安装好的压电晶片;电子集成电路和微型组件;及其零件

1.86%

3.99%

2.14%

793

船舶(包括气垫船)及浮动装置

0.73%

2.56%

1.83%

871

光学仪器和装置

0.29%

1.79%

1.50%

761

监视器和投影机,未装有电视接收设备;电视接收设备,不论是否装有收音机、或录音、录像或重放装置

0.60%

1.40%

0.81%

821

家具及其零件

1.91%

2.47%

0.56%

784

第722、781、782和783组所列汽车的零件及附件

0.51%

1.07%

0.55%

751

办公用机器

0.65%

1.16%

0.51%

673

未包覆、未镀或未涂其他材料的铁或非合金钢压延产品

0.13%

0.52%

0.39%

 

数据来源:UNCTAD,瑞安经管中心

 

表三:2001年至2010年出口份额减少最多的前10类商品

SITC分类

描述

2001

2010

减少份额

894

婴儿车、玩具、游戏及体育运动用品

3.75%

1.99%

-1.75%

841

非针织或钩编而制成的男装

2.83%

1.11%

-1.72%

845

纺织物制服装

4.21%

2.53%

-1.69%

851

鞋类

3.80%

2.26%

-1.54%

842

非针织或钩编而制成的女装

2.86%

1.50%

-1.35%

848

非纺织材料制成的服装和服饰用品;各种材料制的帽类

1.60%

0.55%

-1.04%

321

煤,不论已否粉碎,但未成块

1.00%

0.14%

-0.86%

759

用于办公用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机及其设备的零件及附件(盖套、提箱及类似物品除外)

3.29%

2.46%

-0.83%

762

收音机

0.99%

0.24%

-0.75%

893

未另列明的塑料制品

1.92%

1.18%

-0.73%

 

数据来源:UNCTAD,瑞安经管中心

2.中国与竞争对手国之间的相互威胁范围

通过对包括中国在内56个国家基于SITC三位数出口额数据的计算,我们得到了中国和其他55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威胁和被威胁指数,威胁范围随指数增大而变大。我们将55个国家分成34个OECD国家和其他有代表性的21个发展中国家两组。

表四是21个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受到中国商品出口的威胁范围和对中国出口威胁范围从大到小的排名。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国家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较大,其次是拉美国家,非洲国家受到的威胁最小;而对中国出口的威胁范围大小来看也存在同样的排序。

金砖四国中,巴西和俄罗斯与中国的竞争较小,他们分别只有11%和5%的出口商品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同时仅有11%和6%的中国出口商品受到来自巴西和俄罗斯的竞争威胁。而中国和印度的竞争就显得更加激烈,印度有37%的商品受到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威胁,而同时中国也有29%的出口商品面临来自印度的竞争。

表四:21个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受到中国的威胁和对中国的威胁(2010%)

来自中国的威胁

2010

对中国的威胁

2010

孟加拉国

88

泰国

46

柬埔寨

82

马来西亚

32

巴基斯坦

67

印度

29

马来西亚

53

越南

29

越南

53

印度尼西亚

20

洪都拉斯

48

巴基斯坦

19

泰国

48

乌干达

16

印度

37

柬埔寨

16

尼加拉瓜

34

孟加拉国

15

印度尼西亚

26

洪都拉斯

14

乌干达

21

巴西

11

巴西

11

尼加拉瓜

11

南非

11

秘鲁

9

秘鲁

10

南非

8

阿根廷

10

阿根廷

6

喀麦隆

6

俄罗斯

6

玻利维亚

5

喀麦隆

5

埃塞俄比亚

5

玻利维亚

3

俄罗斯

5

埃塞俄比亚

3

莫桑比克

3

尼日利亚

2

尼日利亚

2

莫桑比克

2

数据来源:UNCTAD,瑞安经管中心

表五是OECD国家在2010年受到中国商品出口威胁范围和对中国的威胁范围从大到小的排名。地理因素在这里表现的并不明显,威胁和被威胁的范围似乎并没有国家地理位置的影响。和21个发展中国家类似,对中国商品出口具有较大威胁的国家,往往也更多的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韩国商品出口受到中国的威胁最大,有56%的出口商品受到了威胁,其次是匈牙利,有52%的出口受到中国的威胁,而最少的冰岛和澳大利亚只有5%和6%。匈牙利对中国出口威胁最大,有50%的中国出口商品面临着来自匈牙利的有力竞争。而威胁最小的同样是冰岛和澳大利亚,只对4%和2%的中国出口商品具有威胁。

表五:OECD国家商品出口受到中国的威胁和对中国的威胁(2010%)

来自中国的威胁

2010

对中国的威胁

2010

韩国

56

匈牙利

50

匈牙利

52

捷克

46

捷克

51

意大利

45

土耳其

48

墨西哥

44

斯洛伐克

47

美国

43

爱沙尼亚

47

韩国

40

意大利

45

爱沙尼亚

39

波兰

45

瑞典

38

葡萄牙

44

葡萄牙

38

墨西哥

44

斯洛伐克

37

卢森堡

41

土耳其

36

丹麦

40

丹麦

36

日本

40

西班牙

35

斯洛文尼亚

39

日本

35

奥地利

39

荷兰

35

瑞典

33

奥地利

33

德国

33

德国

33

希腊

32

波兰

32

美国

32

芬兰

31

荷兰

31

斯洛文尼亚

28

西班牙

31

以色列

26

芬兰

30

法国

25

以色列

29

希腊

25

法国

28

比利时

22

英国

26

爱尔兰

18

瑞士

25

瑞士

17

比利时

22

卢森堡

16

爱尔兰

21

英国

15

加拿大

15

加拿大

12

新西兰

15

新西兰

6

挪威

9

挪威

5

智利

7

智利

4

澳大利亚

6

冰岛

4

冰岛

5

澳大利亚

2

数据来源:UNCTAD,瑞安经管中心

3. 中国商品出口威胁和被威胁范围从2001年到2010年的变迁

表六是2001年到2010年九年间21个发展中国家受到来自中国的贸易出口威胁和对中国出口的威胁范围变化从减小最多到增大最多的排名。表中大部分国家受到来自中国的贸易出口威胁明显降低。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食品、纺织品以及各种原材料在发展中国家出口比重较大,中国在这些商品上逐渐失去比较优势。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出口商品对中国出口的威胁也有所减弱, 这是因为中国的出口重心已向高技术含量的商品转移。

 

莫桑比克九年间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范围降低了28,主要是由于“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比如虾)和“电力”是该国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商品,2001年分别占出口额的15%和9%,中国在九年间丧失了这两种商品的比较优势。

埃塞俄比亚受威胁范围大幅降低主要是由于中国在皮革和蔬菜出口在2010年不再具有比较优势,而这两种商品在埃塞俄比亚出口占比分别为12%和7%。

南非在九年间受到来自中国的出口威胁降低了18,这主要是因为南非煤炭和铁矿的出口占比高达13%,而中国在这两种商品的出口总量并没有增长,占比下降,该出口商品丧失了比较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乌干达,其对中国的出口威胁增长了13个点。乌干达近年来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年经济增长稳定在5%~7%,从2001年的26种出口商品具有比较优势上升到了2010年的59种商品,其中还包括了占出口份额4%的电信设备。

表六:21个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受到中国威胁和对中国威胁范围的变化(2001年到2010%

受到中国的威胁

2001

2010

变化

对中国的威胁

2001

2010

变化

莫桑比克

30

3

-28

印度尼西亚

38

20

-18

巴基斯坦

88

67

-21

泰国

58

46

-12

埃塞俄比亚

25

5

-19

印度

39

29

-10

印度尼西亚

44

26

-18

巴西

20

11

-9

南非

29

11

-18

巴基斯坦

28

19

-9

印度

52

37

-15

秘鲁

17

9

-8

秘鲁

25

10

-14

越南

36

29

-7

巴西

25

11

-14

南非

15

8

-6

玻利维亚

18

5

-13

尼加拉瓜

16

11

-5

阿根廷

21

10

-11

莫桑比克

6

2

-4

泰国

58

48

-11

孟加拉国

19

15

-4

乌干达

32

21

-10

洪都拉斯

18

14

-4

洪都拉斯

58

48

-10

柬埔寨

19

16

-3

孟加拉国

96

88

-8

俄罗斯

8

6

-3

柬埔寨

89

82

-8

玻利维亚

6

3

-3

俄罗斯

11

5

-7

阿根廷

9

6

-3

越南

59

53

-6

埃塞俄比亚

3

3

0

尼加拉瓜

40

34

-6

尼日利亚

1

2

0

尼日利亚

1

2

1

喀麦隆

3

5

2

喀麦隆

3

6

3

马来西亚

29

32

3

马来西亚

47

53

6

乌干达

3

16

13

 

数据来源:UNCTAD,瑞安经管中心

 

表七是34个OECD国家在九年间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威胁和被威胁范围变化从减小最多到增大最多的排名。除少数国家变化幅度较大外,大多数OECD国家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出口总量最大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对中国的威胁和受到的威胁都小幅上升,且升幅相当。

 

表七:OECD国家商品出口受到中国威胁和对中国威胁范围的变化(2001年到2010%

受到中国的威胁

2001

2010

变化

对中国的威胁

2001

2010

变化

冰岛

46

5

-41

英国

27

15

-13

澳大利亚

27

6

-21

斯洛文尼亚

39

28

-11

爱尔兰

39

21

-18

匈牙利

58

50

-8

智利

19

7

-12

卢森堡

24

16

-8

瑞士

37

25

-11

澳大利亚

9

2

-7

爱沙尼亚

55

47

-9

瑞士

21

17

-5

土耳其

56

48

-7

新西兰

10

6

-4

新西兰

22

15

-7

奥地利

37

33

-4

英国

32

26

-7

智利

8

4

-4

斯洛文尼亚

46

39

-7

波兰

36

32

-3

希腊

38

32

-6

爱尔兰

21

18

-3

加拿大

20

15

-5

加拿大

15

12

-3

比利时

26

22

-4

比利时

24

22

-3

挪威

13

9

-4

冰岛

5

4

-2

荷兰

35

31

-4

挪威

7

5

-2

墨西哥

47

44

-3

爱沙尼亚

40

39

-2

以色列

32

29

-3

意大利

47

45

-1

法国

29

28

-1

墨西哥

46

44

-1

芬兰

31

30

-1

丹麦

37

36

-1

葡萄牙

45

44

-1

葡萄牙

37

38

0

丹麦

41

40

0

希腊

25

25

0

西班牙

31

31

0

韩国

38

40

2

波兰

44

45

1

日本

33

35

2

美国

30

32

2

法国

23

25

3

意大利

43

45

2

西班牙

32

35

3

匈牙利

47

52

5

美国

40

43

4

瑞典

28

33

6

斯洛伐克

33

37

4

奥地利

32

39

7

土耳其

32

36

4

德国

26

33

7

以色列

22

26

4

日本

32

40

8

荷兰

30

35

5

捷克

40

51

11

德国

27

33

5

卢森堡

29

41

13

瑞典

27

38

11

韩国

41

56

14

芬兰

18

31

13

斯洛伐克

32

47

16

捷克

32

46

14

数据来源:UNCTAD,瑞安经管中心

受到中国威胁降低最多的是冰岛,该国捕鱼业发达,鱼类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32%,而中国在2001年鱼类出口具有比较优势,而2010年已经不再具有比较优势。

澳大利亚在九年间受到来自中国的出口威胁降低了21点,和南非的情况类似,主要原因是煤炭出口在澳大利亚出口商品中比重较大,在九年中总量增长了五倍,占比增加了一倍,达到了20%,而中国的煤炭出口总量较2001年还略有下降,不再拥有比较优势。

韩国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增加了14点,其中一部分威胁来自于中国造船业的兴起和阴极管等各类电子管(SITC 编号776)比较优势的确立,而造船业是韩国出口贸易的主要支柱产业, 占2010年总出口额的8.3%,阴极管等各类电子管出口占比在2010年为6.5%; 另一个威胁是由于韩国在光学仪器和设备这一中国已经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的迅猛扩张,从02年不足0.2%的占比到10年占总出口额的7%。

捷克对中国出口的威胁增加最大,增加了14点,这是由于捷克在自动数据处理机及其设备上的出口建立了比较优势,而这一商品在中国出口中高居第一位,2010年达到了9%。

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威胁范围大幅下降了12点,主要原因是2001年出口总额分别占第一和第三位的是电信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机及其设备,由于其战略转型,在2010年这两种商品已不再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取而代之。在2010年占英国出口前两位的商品为药品和客车。

结语

中国的商品出口已经入世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这成功的背后是出口结构的变化和与之伴随的产业转型之艰辛。中国一方面因为缺乏定价权而不得不承受握有技术的发达国家的压制,另一方面要面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基于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中国企业家们需要对过去这段时间里各类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的得失有清楚地认识,哪些是中国主动的调整,哪些是被迫的。同时也要预计将来在哪些类别的商品上需做类似的应变。中国企业家们还应当对潜在的竞争对手有充分的了解,不管是他们将对中国造成威胁还是中国将对他们提出挑战。

作者: 谢丹阳,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经济系教授,瑞安经管中心主任(新浪微博:谢丹阳)

姜波,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瑞安经管中心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