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电影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许秦豪力图使其镜头所到之处完全反映了现实中的一切

顺其自然

来源:2009年2月20号刊 第3-4期 总第174-175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岳淼  |  阅读:

艺术片是票房的软肋?许秦豪力求推翻这一点。45岁的许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新电影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执导的《八月照相馆》、《春逝》、《外出》和《幸福》,以一种缓慢而略带感伤的东方式美学表达,打动了许多亚洲观众。韩国影星沈银河至今仍记得这位卓而不群的导演当初面试她的情形:许秦豪只是呆呆地望着她,让她装成看着外面下雨的样子,“通常导演都是根据剧本来挑选演员,他却像看着动物园里面的动物般来挑选演员”。

你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从中获得的人生第一课是什么?延世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的一年半时间,我在大宇电子公司做宣传方面的工作,和普通的上班族一样过着钟摆一样的生活。不过这给了我观察别人生活的机会,比如如何拍拖、如何宣泄情绪等。我开始专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用镜头表达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

哪位导演给了你最大的影响?你得到的最佳建议是什么?朴光洙。他的第一部电影《柒洙和万洙》被公认为“韩国新电影”时代的开山之作。他和中国的贾樟柯一样,喜欢以敏感尖锐的社会现实问题作为焦点。1993年,我在他手下做副导演,并从此踏入电影界。他教会我如何工作,电影应该从什么样的视角来看世界。他的建议是,电影有时可以告诉你答案,有时不会告诉你答案,你必须要经常思考为什么我要拍这部电影,为什么要以这样的视角来讲故事。我现在是这样工作的:如果事先没有答案,就不去拍自己的电影。

如何寻找合适的演员?事实上,让什么样的演员扮演什么角色是非常偶然的,比如李英爱,起初《春逝》的女主角并不是她,事后我常想如果不是她,《春逝》会拍成什么样子。面试演员时,我有时不会给演员看剧本,或者当场改变剧本里的台词,非常即兴,这是我的风格。

你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如何排解?如何节省时间和节省费用,这一直困扰我。同样让我感到头痛的还有如何拍摄生活细节以及如何让演员放松地表演。一个镜头最多时我曾拍摄了50次。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如何帮助演员,只能等着他的状态慢慢出现。我只能告诉演员,像剧中角色一样思考问题:“当你遇到这类事情怎么办?”

对自己的电影作品,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我最大的担心在于电影节奏是不是过于舒缓了,怎么才能和年轻观众距离更近一点。但我也担心如果刻意迎合需求,我会丧失思考能力。这是一个难题,我不希望拍我喜欢而观众不喜欢的电影。

你如何锻造属于自己的风格?我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说我的作品有与众不同的风格。但我知道风格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比如认真会打动人。做一件事情最重要就是要认真。如果要拍摄医院,我会在整个韩国搜寻各种各样的医院,从中发现最适合入镜的;我也会疯狂找一条现实中的街道,只要演员自然走动走动就可以完成拍摄。我想达到一种境界——影片中镜头所到之处完全反映了现实中的一切。我厌恶布景。

没有布景的拍摄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在布景中表演,演员本身的感性认识会受到伤害,而在实景中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想法和好的细节。比如让演员在雨中行走,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情绪感觉。

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以怎样的方式死去?听天由命,可以平静地接受死亡。死亡并不遥远,随时可能发生。我希望的结局就像《八月照相馆》的结局一样:知道死亡即将来临,然后有条不紊地整理生活的一切痕迹,为自己拍一张相片,然后平静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