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即将过去,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这是又一个创纪录的年份,汽车产品的总产销量将首次冲破400万辆的大关,然而汽车企业的老总们却轻松不起来,因为他们所担心的问题已开始在2003

汽车业:销售并非一切

来源:2004年3月 总第96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孙健  |  阅读:

2003年即将过去,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这是又一个创纪录的年份,汽车产品的总产销量将首次冲破400万辆的大关,然而汽车企业的老总们却轻松不起来,因为他们所担心的问题已开始在2003年初露端倪。
  
一方面是基本原材料特别是钢材、塑料和橡胶的涨价;另一方面是汽车产品销售价格的不断降低,汽车企业的赢利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虽然现在就预言汽车行业即将进入”冰河”时代还为时过早,但不容置疑的是汽车行业可以轻轻松松获得高额利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说到现在为止,增加销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还是最重要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和保持利润将成为新的核心。
  
业务创新
  
根据科尔尼公司对成熟市场的研究,从汽车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 一辆轿车在其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利润只有40%左右是来自于新车销售,而另外的60%则来自于汽车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服务(车贷、车险、维修保养等),备件更换和燃油等。
  
随着整车制造利润的不断下降,国外汽车企业大都通过向业务的下游扩张来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目前其通过下游汽车服务业所创造的利润要占到企业总利润的60%以上。
  
反观中国汽车企业的现状, 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专注于制造整车,很少涉足与汽车相关的服务领域, 长期以来依赖制造业创造利润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而目前的这种“剪刀差”趋势想必会让汽车企业的老总们真正地开始认真考虑向下游业务发展的可能性。由于下游业务是与制造业反差很大的服务业,这对汽车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综合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产品创新
  
汽车行业是个以产品为中心的行业, 根据科尔尼的研究, 汽车产品成本的80%是由产品设计所决定的。因此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是创造利润的最根本手段。今天各大国际汽车公司都在加紧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新技术和新材料被不断地引入到汽车产品中来,在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单车的成本也显下降的趋势。 而中国汽车企业目前最普遍的弱项恰恰是产品开发,无论是从人员、经验还是投入来说均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如何迎头赶上确实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由于产品创新能力的建立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更是经验的积累,因此这种能力的建立同时应当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一项长期任务。
  
管理创新
  
长期以来,中国的汽车企业习惯于在高度保护,竞争不充分的市场环境中的运营,加上市场的高速发展,久而久之,市场份额的竞争以及生产能力的扩张成了高管层最关心的议题和最熟悉的内容,而如何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和营运效率却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
  
以国际汽车企业的水准来衡量,我国大多数汽车企业的管理现状还是相当滞后的,粗放式的管理和基础数据分析的缺乏成了目前大多数汽车企业的基本标志。举例来说,大多数企业的采购管理都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远远没有达到战略性管理的高度;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以产品型号或产品线为单位的成本核算,或者是即使有也是误差很大,不能有效地提供管理决策的支持等等不一而足。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和营运效率已被提上了日程,并且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日益重要,资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将成为中国汽车企业领导们的基本功课。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中国企业原来赖以生存的竞争优势,如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等,正在迅速消失,而中国企业原有的劣势如产品开发能力薄弱和内部管理水平低等却进一步暴露, 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能够清醒地判明形势,并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加快企业竞争能力的培育和建立。整个行业利润水平的降低将导致行业的整合进一步加速,新的一波优胜劣汰将不可避免。如何在这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关键还在于企业的自身创新能力的建立和完善,只有练好内功,才能从容面对挑战。从中国加入世贸的时间表来判断,留给我国汽车企业的时间实际上已经不太多了。
(作者为科尔尼企业咨询(上海)公司董事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