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 温斯顿.丘吉尔
时光倒流十年·2008年8月(上)
1998年,正是叶克勇的中国互联网梦迅速膨胀之时。作为当时中国国际网络传讯公司(中华网的前身,简称CIC)的董事副主席,香港出生、美国深造的叶相信自己的公司能够成为中国12亿人口触网的催化剂。当时,由新华社和邮电部成立的中国国际网络传讯公司,运营着国中网,向中国付费用户推送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通讯社的消息,并在1998年世界杯专题中挣到了中国网站的第一笔广告费。
叶克勇认为,新华社的支持证明了“中国政府意识到了互联网是全球性的”。 据统计,1998年8月,中国大陆的网民达到118万,这几乎是十个月前的两倍,这一年成了中国互联网纪年的初始。作为新经济的互联网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迅速增长,这一现象受到了美国媒体公司的极大青睐。CIC赢得了美国在线、Bay Networks、网景和Sun等国外媒体公司的合作。对于在1996年启程的中国互联网来说,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信号。CIC切实证明,中国互联网不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想,对于目光敏锐的企业家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化商业机会。
不过,突然而来的互联网热潮,也让中国政府在对待互联网的态度上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意见——比如,中国的互联网是不是应该建立并发展,网上发布的内容是否应该经过编辑,互联网是否应该由政府来控制等等。显而易见的是,政府最终判定互联网带来的益处会大于其害处,它将使网络成为能够承载更多信息的平台,于是,政府许可了超过30家公司来提供互联网服务。
其中,CIC的争议最大。很多互联网界人士认为,新华社背景的国中网代表的是一种强力控制的方式,它的收费模式也必然对内容传播造成障碍。于是,同年,很多企业家开始努力建造一个真正开放而免费的网络服务。比如,1998年,张朝阳模仿雅虎推出搜狐网站;丁磊将网易改版为门户;四通利方和台湾华渊合并,建立新浪网;3721的前身中文网址推出。而CIC也在1999年建立门户网站中华网,并在同年7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融资9600万美元,成为中国第一互联网概念股。
后续:十年后,中国的互联网网民超过2.5亿,成为全世界网民数量最大的市场。但中华网却在互联网寒冬中几起几落,早已繁华不再。由于不专注和业务方面的短视,在相继错过门户网站、网络游戏等赚钱的业务之后,中华网反而将核心业务转移到软件领域,其一度冲破72美元的股价现在已经跌到了2.6美元。相比之下,当年一起发展的三大门户中,市值最大的搜狐现在价值超过31亿。而不变的是,在文字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如何监管仍然是当今互联网界的主题。
时光倒流二十年:石油梦
几乎是超乎想象的,近年来如火如荼的海外收购在二十年前悄然启动。
1988年8月3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购买美国加州滨海公司(Coastal Corp)50%股份的计划,这是一家坐落在休斯敦的美国上市公司,不仅有大型石油炼制厂,同时也是一家强大的石油销售公司。尽管改革开放已有十年时间,但中国社会的整体经济面貌并没有显著变化。因此,这笔收购赢得了西方舆论的空前关注。第二天,美国《华盛顿邮报》即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称此举为“中国在美国有史以来所作出的最重大投资之一”。
作为一个政治指令性的收购行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SINOCHEM,现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滨海公司结成了具有合资关系的战略伙伴,并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双方协定,中国在滨海公司所有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公司中占有一半股份,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炼油厂、洛杉矶和俄勒冈州的燃油零售终端店,以及位于旧金山、加利福利亚和波特兰的石油销售公司。
最令人关注的是中国能够借此收购获得何种提升。事实上,借此,中国似乎加入了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这些第三世界原油出口国的阵营:通过购买国外炼油厂和销售公司来确保本国石油的出口市场。此番收购其实承袭了中国政府一贯的海外战略,即最大化外汇收入,同时将外汇成本最小化。即使在石油以外的进出口领域,中国政府也一直希望通过精心挑选确定海外投资项目。
中国是仅次于墨西哥的全世界第二大非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成员的石油制造国,每天大约能生产2千9百万桶石油,约50万桶的日产量用于出口。有些工业界专家对此进行猜测,认为中国和石油日产量约为5万5千桶的滨海公司签订协议,其实是试图在日益反复无常的石油市场中确保本国石油的出口渠道。
在当时的世界经济环境下,这类行为逐渐形成一种潮流。石油生产国希望通过购买下游产业链来为本国的原产品创造稳定的出口需求,以此寻求更多的安全感。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出口量正处于逐年减少的局面,而国内的需求正不断上升。
后续:1989年1月,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正式购买了滨海集团50%的股份,但1995年6月7日,由于持续亏损,滨海公司和中化共同拥有的加利福尼亚州的炼油厂宣布停产,只保留了一些相关石油销售公司业务。
而今,中国面临着每年要从国外进口1亿吨石油的局面,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趋近50%。但同时,中国公司海外收购的雄心被逐渐激发起来。2005年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并没能阻击中国公司的勇气。今年年初,中海油就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液化天然气项目和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塔里斯曼能源公司达成协议,中海油以2.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塔里斯曼在该项目中3.06%的股权。据悉,双方进一步的合作仍在进行。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地的一些石油和天然气资产也在近年内为中国公司所青睐。
追溯:难于建立的信任
网络购物的现有机制非但不能杜绝泛滥的仿制现象(参见2008年3月上刊《危险交易》),反而成为假货流窜的一个新兴阵地。而更无法容忍的是,消费者网购时遭遇假货,为自己争取退货甚至赔偿极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消费者个人的斗争,无法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这种无奈的境况终于可以有希望改变,北京市工商局率先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8月1日起,北京网店必须办理执照。这些拥有执照的网店将悬挂红色"名索验证",代表权威的工商信息。
显然,此举凸显出相关部门为了规范市场,加强对于电子商务监管的力度。2007年,淘宝网的交易量大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卖场,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百联集团——这个信号强烈地表明了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网购势力的突起。办理牌照纳入规范管理,可能只是第一步,介入网络交易庞大的数量,网店的纳税也一直属于热点讨论的话题。
现实却是,网店牌照招致了压倒性的反对声。卖家担心增加开店成本不说,有调查显示大部分买家并未因为卖家拥有牌照而变得更加信任。最根本的,如果在电子商务诸多理论问题尚未解决的时候,首先对涉及到未有牌照的个人加强管理,是否有杯水车薪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