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 天灾人祸让中国饱尝“流年不利”的不幸猜想,地震后的抗震本能还是要提出一个课题:地震后,我们如何慈善?

[汶川地震专题] 地震后,我们如何慈善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环球企业家》 王文静  |  阅读:

位于北京青龙大厦七层的中华慈善总会里一共有逾10间办公室,但是,只有办公室、会议室和筹募部有人工作,其他办公室几乎空空如也。慈善总会的会长范宝俊告诉《环球企业家》,绝大多数人力都扑在地震募捐工作中,此外还有助医、助学等常规工作在正常运行。

进入中华慈善总会的会议室,这里已然被改成了临时募捐现场——两台数款机都在疯狂地工作着,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刻不停地将钱放到数款机上,然后又把数好的钱放到箱子里。这样机械的工作恐怕要持续一段时间,毕竟,地震牵动着太多人的心。在会议室的最前方,一字摆开的桌子前时不时的有人来捐款捐物,有领着孩子来的家长,还有拄着拐杖拎着布袋子的老人。桌前坐着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中华慈善总会召集到的社会志愿者。

在办公室里,每台办公桌上都有两台电脑,每台电脑都在繁忙地运作着,旁边的电视播放着四川卫视对地震灾情的实时报道。事实上,这样的工作状态已经持续了三天,从地震发生的第一天开始,中华慈善总会就进入了战斗状态。

中华慈善总会第一时间知道了地震的消息,第一个反应是立即召集会长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成立针对地震募捐的善款接受小组、物资接受小组和宣传小组。随即向社会和散落在全国的300多家地方各级慈善组织发出募捐公告,积极开展筹募工作。这时,台湾慈济会已经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询问能否帮忙,并在地震的第三天把第一批总价值1000万人民币的救援物资运到北京。

实际上,在刚刚经历大地震,还相对混沌的前线,物资是多多益善的,但从四面八方赴往灾区的人并不是越多越好。到灾后的第九天为止,慈善总会的策略在后方多想办法,多方面的向灾区运送资金和物品,其中包括100部海事卫星电话、300部对讲机、毛毯、帐篷、水、视频、药品、净水设备等。此时,中华慈善总会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总计8.36亿元,其中善款7.29亿元人民币,物资折合人民币1.07亿元。这些捐款将通过银行帐户转向灾区,物资会通过总会自己组织的车队或者通过空运运往灾区。因为是社会募捐,捐款和物资要转到地方慈善机构,比如四川有中华慈善总会的团队会员四川慈善总会,然后征求国务院救灾指挥部的意见,被送往需要的地方。同时,如果有捐款者专门提出自己希望的捐款去向,那么捐款用途问题会尊重捐款者的意见。在国殇面前,人的力量恐怕会前所未有的闪光。到521日,中华慈善总会共召集30多名志愿者,他们均来自社会。这些志愿者的工作是邮政储蓄的文本录入、维护现场秩序等。

同时,任何一个慈善机构都不仅是应急型的捐助机构,超越灾难本身的眼光是必须的。在本次捐款中,很大一部分资金要用于灾区的恢复重建,即将建立养老院、孤儿院、儿童福利院、卫生所和灾民新村等,灾民新村主要是政府,慈善总会将做资金上的补充。灾难还没有过去,重建工作所需要的资金和物资都不能清楚的知道具体数额与数目。

阅读更多有关地震的消息,敬请点击《四川汶川强烈地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