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监管部门对乳业整合的手笔与气魄可谓宏大,但死结未解

望梅止渴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边长勇  |  阅读:

五年前,骇人听闻的三鹿事件爆发。三鹿总裁田文华因蓄意销售有毒奶粉并导致数名婴幼儿死亡及上千名婴幼儿患病,被判处无期徒刑。三鹿品牌亦无力重建——恒天然重金所持三鹿集团43%的股权随之血本无 归。

如此场景令乳业从业者触目惊心。五年后,乳业混乱的局面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如此才有有史以来乳业整顿最强组合拳爆出。反垄断调查之后,工信部编制完成的关于《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上报国务院。依据此方案,工信部将大力推动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力争到2018年底,培育形成三到五家年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总数整合到50家左右,前十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超过80%。而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这意味着五年内有六成的企业将退出市场。

工信部对乳业整合的手笔与气魄可谓宏大。尽管其一再强调此举目的是为了行业发展,并不会造成垄断,但兼并与重组当属市场行为,而非简单粗暴依靠行政指令完成。

 此举并非孤例。6月16日,九部委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任何企业不得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规定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这对于多数国产奶粉品牌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众所周知,国内众多奶粉品牌并无自 有奶源,均大规模进口使用大包粉,尤其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此举不仅省去自建奶源的风险,成本亦更便宜。荒诞的情境随之而来——在市场上,消费者因信任某 品牌的安全性而购买其产品,但其原料或与其他品牌一样均来自同一家国际供应商,只是依据各自奶粉配方再加工而已。

 若严格依据自建自控奶源禁令,诸多完全依赖进口原料的奶粉品牌或被一刀砍死。幸存方法只有一个,即找到奶源。国内一些奶粉企业因此不得不将触角伸向海外。

个 中缘由不难理解,一些号称纯进口的奶粉品牌若在国外一点奶源皆无,营销传播显然无法自圆其说。不过,好在此类规定并不难绕过,漏洞在于“自建自控”的解释 和理解。资金充裕的企业可直接收购奶源,钱少者参股亦算自控——文字游戏历来是政府监管者和企业经营者乐此不疲的游戏。奶粉行业也不例外。

 上述行业指导文件的用意意在以最严苛的规定建立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但其结果却饱受非议。例如该政策“对原料乳粉和乳清粉等实施批批检验”的规定,在业内看来,如此严苛的批批检验规定徒增生产企业成本,实际操作困难,亦无此必要。此举折射出政府监管之无力。其根源逻辑在于令小企业退市,规模更大者整合,最终以利政府监管。若以后再出问题,政策制定者则可轻易推卸责任。

乳业的当务之急乃是重建信任。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堪称乳品质量的分水岭。2008年之前,乳品行业处于无序、混乱、失控的状态,行业弊病令人发指——看看国家专利局网站上那些五花八门的牛奶鉴别技术及专利就知道了。2008年之后,乳品监管趋于严格与规范的状态——三聚氰胺已被整肃,水解蛋白、β—内酰胺霉等违禁品亦名列必检项目之中,汞、M1、无机砷、铬等重金属和致癌物质亦被纳入重点的监测项 目。

 当下的行业产品质量堪称历史最佳时期。但即使如此,赢得信任也并非易事。在一线城市,国外奶粉所占的市场份额在85%以上,海淘、海外代购等渠道销量年增速超过200%。

 为了扶植国产品牌,监管部门亦开始有病乱投医,并开始真刀真枪地向国外乳品巨头发难。发改委宣布多美滋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此举被视作整顿奶粉市场的组合拳,意在遏制进口奶粉虚高的价格和不当的高利润,并有意拉升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踵而至的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看似逻辑清晰,实则未必。其逻辑起点在于大企业拥有更强的技术和实力,也更珍惜自己的品牌,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所信任;若大企业成为行业主导,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奶粉安全问题自然能够解决。

 但这一政策忽略了常识——即生产只是保证质量的一个环节,亦并非最主要的环节。目前从全球范围看,乳业问题多在奶源环节,比如恒天然肉毒杆菌污染问题亦是如 此。而目前,受条件局限,中国乳业养殖方式相对分散,不可控性则更差,上游养殖环节的安全问题很难一劳永逸地解决,如何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即是难题。而目 前政策整合等措施却主要集中在加工环节,而非上 游。

即使大企业整合成功,乳业就能相安无事?答案则未必。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以往肇祸者中,大企业均涉案其中。从三聚氰胺事件,到近期的恒天然肉毒杆菌污染事件,莫不如此。而一些奶源控制严格的中小企业相反却能洁身自好。

此番整合就一定会让大企业得利吗?答案亦未必。当下乳业市场竞争尤为充分,能跳过政府最低标准门槛的企业不在少数,而奶粉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占有率仅不到20%。如此分散的市场,单一品牌若想获得超高市场份额亦非易事。在高额利润诱惑之下,市场拼杀在所难免。

重拳频出的乳业新政最终效果如何?钢铁行业或是前车之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至2012年间,钢铁行业累计减少的粗钢产能为7600万吨,但累计新增粗钢产量却达4.4亿吨——简而言之,中国钢铁产能在淘汰过程中,却越减越多。奶粉或将如此。

Tags:  望梅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