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一直有很多质疑。

“突破、创新是企业家做慈善的优势”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杨冰新  |  阅读:

GE:多年的慈善践行让你对慈善的理解有哪些方面的改变?
 
沈国军: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一直有很多质疑。我想去献爱心、捐款,但是又不放心。我捐款之后这笔费用能不能被认真地使用是一个疑惑,捐款以后反而很操心、很烦心。
 
我觉得慈善需要自己去做或者朋友圈子去做。我的改变就是更相信志同道合的小圈子能把事情做好。今后我可能不会再去分散地给这里或者那里捐款,而是集中在几个渠道。环保方面就是TNC,每人捐一千万,把四川九寨沟附近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做好。儿童项目重点通过爱佑慈善基金会。
接下来应该认真做一些总结。让其他机构乃至整个慈善行业的管理有一些可借鉴的经验,这其实是对慈善事业更重要的贡献。让捐款人觉得中国慈善公益机构还能做好、还有机会做好,让大家的信心越来越足,而不是丧失信心。
 
GE:怎么评价用企业家精神做慈善?
 
沈国军:慈善机构也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企业家做慈善公益本身就有管理的优势和基础。例如比尔·盖茨基金会、李嘉诚的基金会影响力都很大。第二,企业家做慈善非常的稳定,而政府的公益机构经常会换人。企业家层级的肯定是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与自己家族里面的人来做慈善也很稳定。第三,企业家有企业管理的经验,能够把基金会管理得很完善和规范。第四,企业家做慈善有经济实力。
 
GE:怎么看待企业家阶层做慈善?对社会会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
 
沈国军:可以去突破、创新是企业家群体做慈善的一个优势。国外做得很规范,并有一些创新的、突破性的尝试。很多方面需要创新模式,包括管理。现在我们做的TNC也是中国第一个基金会私属环境保护地,也是唯一的,这也是创新。企业家善于做一些创新和总结,对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来说是很好的带动。
 
GE:怎么看待企业家高调做慈善?又怎样看做慈善与个人商业利益相联系的做法?
 
沈国军:我个人比较反感这种做法,慈善不需要表演。慈善公益是发自内心的行为,一个人的爱心不能用出钱的多少去衡量,只要你有爱心,出一块钱也是一个慈善家。弘扬慈善有很多种方式,不需要大张旗鼓,只需要把事情做好。
 
做慈善应该奉献,不应该在这里面索取。带着任何目的做慈善都不叫慈善,表面和本质都改变了,性质就不一样了。随着管理的规范、监管的跟进、民众对慈善意识的提高,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少。

沈国军 爱佑慈善基金会理事 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