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票房奇迹的极端案例纯属偶然?

“失恋”后的运气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樊婧  |  阅读:

当国产电影《失恋33天》奇迹般打败同期四部好莱坞大片,并四天突破1亿票房时,在电影业内著名的论坛“不二群”,一篇文章被迅速置顶。文章题目叫《别用“常识”理解复杂世界》,大意是,如果一个东西突然流行,常识思维总认为它定有出类拔萃之处,或必有幕后推手。但数据调研会告诉你,“其成功可能主要是因为……运气。”

《失恋33天》正是这么一个不可解释的现象。就连影片的宣传方,影行天下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张文伯也承认,其中有“被逼”元素,因为投资小,明星影响力有限,传统营销方式无效;也含“偶然性”:“我知道方向是对的,但基于方向上的战略战术,就不那么肯定了。”张文伯告诉本刊记者。片方对票房最低预期只有两三千万人民币,导演腾华弢所预测的2亿元被认为是疯狂之语。结果是,截至11月23日,《失》的票房收入突破3亿。

对行业来说,谈论“运气”没有意义。成功经验总结起来只有几条:充分发掘新媒体营销;影片内容紧扣80、90后人群内心情感;“失恋物语”微视频数月播放,从两周一条到一周两条,积攒了观众数量和观影期待,并通过SNS的二度传播引爆。总之,在有限资源下,它最大程度做到了无限传播。


作为一部国产电影,《失恋33天》的票房成功或许是汇聚天时地利人和的个案。但作为本土中小成本影片,其商业尝试却深具启示意义。“它改变了很多电影从业人员的固有思维。”电影业评论人不二说。此片最大的探讨价值,不在于它为何成功,而是以亲身示范告诉后来者,某些反常规事情的可行性。

试验场

作为小成本影片,《失恋33天》的宣传期长达半年,从放映时间倒推,基本做到了发行主导制作和营销。而传统的宣传,都靠最后一两个月的冲刺,倾向于短时间制造大量话题,趁热打铁。此外,该片600万的宣传费用占到总投资的60%。通常,这两点为高成本电影特征,在低成本电影中较罕见。

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电影宣传以《将爱》为标志,但真正实现精准营销则是在《失恋33天》。在《将爱》之前,《杜拉拉升职记》已初尝社会化媒体营销,但那时还停留在BBS 时代,主要在天涯、猫扑等论坛进行传播。《将爱》则在论坛、社区、微博上广泛撒网,但社会化媒体仍属于辅助手段。

到《失恋33天》,彻底形成社会化媒体营销为主、传统媒体为辅的模式。一方面,宣传方从《将爱》获得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经验,将焦点放得更精准(新浪微博和人人网),将宣传发酵期铺得更长。根据张文伯在《将爱》的经验,2个月时间对于视频传播并不够,需要一个慢慢发酵膨胀的过程,并要不停更新内容。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臻于成熟。新浪微博的辐射力比半年前几乎翻了一倍。人人网光电影的粉丝就有4万多,他们对“失恋物语”微视频的点击和转发贡献了优酷极大一部分流量。在“失恋物语”视频播放一个月左右,张文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点开优酷,发现播放次数400万,他隐约感到“不正常”,“这个路子可能要爆发了”。

而随着影片大热而走红的“猫小贱”玩偶,则是电商平台与电影无缝对接的一次成功尝试。“猫小贱”的品牌
KAiLA是由徐静蕾发起的一个电商品牌,主营配饰。在《杜拉拉升职记》中第一次尝试电商与电影捆绑,但那时KAiLA刚成立,经验不足。而在与《失恋33 天》的合作中,电商品牌、淘宝商城和电影捆绑合一,成为电影宣传的另一重镇。

KAiLA和淘宝商城都进行了电影植入,但方式不同以往。首先,三方实行资源互换的合作方式。“猫小贱”玩偶作为电影的一个重要元素出现,KAiLA则利用淘宝商城平台为电影宣传造势。 

其次,作为电影衍生品,“猫小贱”提前参与到电影宣传各环节。10月11号“失恋博物馆”开馆仪式上,KAiLA做了100个小号“猫小贱”,送给现场媒体,之后又发了700个给各地影院,作为抽奖礼物。以“猫小贱”为原型的十五组漫画在微博上提前预热,KAiLA甚至帮电影开发了一个APP。

当然,电子商务平台也是重要阵地。从《失恋33天》进入宣传倒计时,KAiLA就在淘宝商城进行营销投入。10月20号,淘宝商城开始推荐“猫小贱”玩偶。按照电影衍生产品的一般规律,产品最大的广告投放在电影上映后第三天,但KAiLA最大广告投入出现在11月6号和8号,并且,其宣传重点不是产品,而是告诉买家:《失恋33天》即将上映。

令KAiLA投资人齐燕感到惊讶的是,“猫小贱”玩偶的火爆并不是常规的上映后三四天,而是完全与电影热度同步。11月6号第一次重磅广告投放后,淘宝商城入口流量达4000多万。在11月8日电影首映当天,淘宝上就出现了“猫小贱”仿冒品,并迅速蔓延,淘宝商城总经理不得不加派人手彻夜清理仿单。上映第二天,齐燕陆续接到一些影院经理的电话,希望大量采购“猫小贱”。她当时的感觉和张文伯看到优酷转发量的感叹如出一辙,“我们要火了。”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创新营销。互联网病毒式营销在其他行业早有案例,凡客、京东等,都是语录体、小清新、玩视频的高手。电影行业迟早要参与进来:“这是某些趋势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即使没有《失恋33天》,也会有别的影片来完成使命。”

可复制,不可复制

票房奇迹可遇不可求,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仅从产业模式的角度,《失恋》是可复制的。网络小说、本土导演、国产青年演员、全内地制作班底、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这些都不是稀缺资源。“构成这部电影的元素,从制作、宣传到发行,每个环节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具有可替代性。”影评人张小北说。

另一位影评人@图宾根木匠,则认为“连他们自己也复制不了。”他在微博中写道:“《失恋33天》告诉我们……没有类型片做基础的成熟电影工业,只能指望有黑马救市。有黑马是必然的,谁是黑马则纯属偶然。”

黑马现象始于2006年,《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再到《十全九美》、《人在囧途》,及今年的《孤岛惊魂》和《失恋33天》,初期均不被市场看好。纵观这些“偶然的黑马”,却不乏相似处。

他们都锁定青年观众群体,都是特别类型化的影片,在宣发上都有独特亮点—在影院形成辐射前,都有可追溯的引爆点。

《疯狂的石头》最早亮相于当年上海电影节的媒体放映专场,是香港影星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项目。对于当时冲向巨星的记者来说,该影片的品质令人惊艳。《南方都市报》一篇“致全国影院经理的公开信”成为引爆点,辐射到全国2000多块银幕,观众之间的口碑传播随后开始。

《孤岛惊魂》则得益于年轻观众。惊悚片所拥有的较稳定的观影群体,大多为年轻人,而主演杨幂的粉丝群则充当了票房催化剂。《孤》片首映当日,万达影院做了一个午夜场,杨幂的粉丝们彻底颠覆了这个低潮时段。高上座率直接转换为该片的影院排片,加之同档无强势影片,最终制作成本仅500万的《孤岛惊魂》掳获9000万元票房。业内人认为,该影片的成功是青少年群体力量的一次凸显。

年轻观众的能量在《失恋33天》得到更大的爆发。在百度指数的人群属性里,20到29岁的占到50%以上,10至19岁的约占40%。在职业分布中,学生稳居第一。据业内人士透露,《失恋33天》和《孤岛惊魂》共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即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整个班级组织去影院。“现在的电影市场上,能够适合90后观众去消费的电影实在太少了。”张小北说。

《失恋33天》已明显体现出流行文化对电影的推动。从“小清新”、“圣光棍节”,到网上流传的段子:“失恋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下一段幸福的开始”,影片已蜕变为一个流行文化现象,与电影本身无关。

但可以确定的是,流行文化背后的推动者仍是青少年群体。把握住他们的口味,到其聚集的环境中寻找素材—网络小说、微视频、流行语录;拍他们爱看的话题—惊悚、青春、爱情;用和他们年纪相仿、拥有冲动型粉丝的演员;和他们互粉,通过终端营销直达消费者本身。这也许不是中国电影行业的主流方向,但具有可靠的商业路径。

更重要的是,它适用于中小成本影片。“一个电影产业的成熟,不能只靠大片,中小成本的数量是最大的,也是最容易类型化的,它能够促使整个产业更良性的运行。”张文伯说。

而通过这一次“不可解释”的票房奇迹,《失恋33天》的团队在酝酿对产业更有价值的事情。经验具有偶然性,但倘若对每一步环节背后的数据进行研究,累积足够的样本分析,它就可以成为一种方法论。好莱坞电影公司都会和专门的数据调研公司进行合作,从项目开发阶段就引入各种数据调查,一直到发行上映。在演进的数据支持下,尽可能确保每一步的操作得当,这是成熟工业化的高度体现。

《失恋33天》或将成为数据追踪的开始,“它有足够多的数据资源。”视频点播量,微博转发率和评论数,百度搜索指数—“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能出现一个数据支持的方法论。这才是本片最大的意义所在。”张小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