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的苹果会是什么样?

乔布斯离去的日子

来源:沃顿知识在线  |  作者:沃顿知识在线  |  阅读:

在过去的六个星期里苹果公司可以说是饱受煎熬。首先,在8月24日,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宣布,由于健康原因自己将卸任苹果公司的职务,并将火炬传给了公司首席运营官提姆·库克(Tim Cook)。这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前几次乔布斯因病离职时,库克都替代他承担了掌管公司的临时责任。

1976年,乔布斯与他人一同创建了苹果公司,并随后将它打造为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常青树。当他离任之时人们以为他会在幕后继续为公司出谋划策。然而上周三苹果公司宣布,乔布斯因癌症逝世,享年56岁。公司想有一个缓和的过渡期已是不可能,库克以及乔布斯一手打造的领导团队现在面临的将是一次烈焰的洗礼。

沃顿商学院的法律研究和商业伦理学教授凯文·沃尔巴克(Kevin Werbach)说道:“史蒂夫·乔布斯不仅仅是苹果的首席执行官,在公司成立35年时间当中大多数日子里,特别是他在重回苹果后的15年间里,他更是这个公司的活力所在和生命源泉。从方方面面来讲,今日的苹果公司就是史蒂夫·乔布斯当年愿景的写实。正因如此,即便没有了乔布斯,公司也可以比较轻松地传承下这一文化。”

乔布斯身后所留下的苹果公司在当今市场的地位,用沃尔巴克教授的话来讲,“简直令人嫉妒”,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都是如此。但少了公司的灵魂,它还能否续写自己一路走来的成功呢?苹果是应该继续沿着乔布斯的方向来塑造企业文化,还是该适时做出改变呢?

沃尔巴克教授还说道:“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若试图延续这一‘史蒂夫·乔布斯’企业文化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苹果的控制欲比竞争对手更强,这样一来,每次想要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端产品时,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且它还力争每次发布的新品都能获得空前成功。多年来苹果一直如此,皮克斯公司也不例外。然而对于微软、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公司来讲,尽管他们可以有一定时间来完善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或是借助于同伴的成果,风险反而会更高。”

乔布斯走后,库克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说道:“公司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天赋的天才,但他的精神作为苹果公司的基石将得以永存。”乔布斯所留下的,更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财富或许就是那支他一手打造的管理团队。这是他在被迫离开苹果11年之后,于1996年回归苹果时开始组建的。至少从短期看来,确是如此。

沃顿商学院的运营与信息管理学教授卡尔提克·霍萨纳格尔(Kartik Hosanagar)说道:“苹果很好地展示出了现任管理层维持公司良好运营的能力。几年前,苹果与乔布斯简直就是同名词。随着近几年乔布斯身体每况愈下,其他的主管在公众面前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职责。公众也开始相信是管理层在领导公司,并了解他们是如何管理公司的。”

上周,苹果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库比蒂诺举行了iPhone 4S媒体推介会。库克做完开场介绍后,随后依次邀请了苹果网络软件服务产品高级副总裁艾迪·裘(Eddy Cue)、负责研发iPad和iPhone操作系统iOS的高级副总裁史考特·福斯特(Scott Forstall)以及公司市场部主管菲尔·施乐(Phil Schiller)上台发表演讲。工业设计高级副总裁强纳森·艾弗(Jonathan Ive)作为一名主管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外界看来,库克是一位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家,而首席财务官彼特·欧本海默尔负责管理公司的财务。

来自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大卫·许教授(David Hsu)还指出:“所有高管都已在苹果任职多年,他们当中很多是当时追随乔布斯从NeXT公司来到了苹果。”NeXT是乔布斯在1985年被逐出苹果管理层后,自己成立的一家电脑公司。为获得该公司的操作系统,苹果于1996年收购了NeXT,并将该系统改为现如今的Mac OS X操作系统。

短期之内苹果不会出现大的改变,一般来说公司提前三到五年就已制定出产品未来的发展路线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投资银行派杰的分析师吉恩·曼斯特(Gene Munster)写道:“我相信提姆·库克会执行一套他与乔布斯一同制定出的长期(未来五年内)发展路线图。这套路线图包括在现有产品之上的改版升级产品以及全新系列产品,例如最快将在2012年底推出的Apple Television。”

沃顿商学院运营信息管理学教授卡尔·尤利奇(Karl Ulrich)还说道:“苹果会沿袭其在工业设计上追求卓越的传统。因为苹果工业设计背后的天才其实是强纳森·艾弗(Jonathan Ive)。而他现在可是身体健康,生龙活虎。不但乔布斯在工业设计上一贯追求卓越,苹果也拥有业内最好的设计团队。”

原本苹果公司是建立在一人的洞察力之上,而今要转变为依赖团队领导的公司,在这个过渡期中,公司运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变化。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除了领导层所面临的挑战外,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也是竞争激烈,发展迅速。公司之间为占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音乐以及云存储计划市场的制高点,展开了明争暗斗。沃顿商学院研究法学及商业道德的安德鲁·马特维森(Andrea Matwyshyn)教授说道:“当下苹果拥有一个忠实的消费群体基础,但时隔两三年后,情况可能会不一样了。”

的确,关乎未来的不应单单是库克和他团队的成就。正如沃尔巴克教授所说:“我觉得在苹果真正会面临困难的CEO还要算是库克的接班人。”

教会公司如何去“以不同方式思考”

乔布斯独具慧眼,能够让艺术、科技和产品设计三者完美结合。为了留住这一天赋,苹果内部在近几年推出了一项名为“苹果大学”的训练项目。旨在确保公司能够弥补乔布斯离开所带来的影响。在2008年,公司请来了乔尔·波多林(Joel Podolny)教授帮助设计“苹果大学”培训项目。波多林教授先前担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主任,专攻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据洛杉矶时报报道称,乔布斯积极参与了“苹果大学”培训项目的发展工作,努力将自己的独到之处传授给这一项目。

这一努力证明将乔布斯的精神、思想和信仰留在苹果是多么的重要。但来自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珍妮弗·缪勒(Jennifer Mueller)提出质疑,这样一个培训项目是否真正能够捕捉到乔布斯的独到之处。在她看来,乔布斯最大的成就在于他独具匠心的创意,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让自己的合伙人和员工为之折服,并说服顾客大量购买自己的产品。她说:“‘苹果大学’是个很不错的想法。但除了学会像乔布斯一样地思考外,还要有额外的技巧去说服别人接受这些有创意的想法。乔布斯可不是什么疯子,他靠的是自己的领袖气质来推广自己。”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赛卡特·昌徳修(Saikat Chaudhuri)也同意,想要留住乔布斯的智慧以及他的无形资产,并将它们嵌入到苹果业务流程之中是有难度的。他说:“问题是究竟乔布斯的行事风格是否真的在这一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乔布斯有远见,并能够将必要的东西以颇具领袖气质的方式传递给大众。”

在苏教授看来,“苹果大学”项目的挑战在于能否复制乔布斯的创新能力。案例学习毕竟深度有限。他说道:“这是试图通过‘苹果大学’项目将管理层过去一次次战胜挑战的经验编写成法典。这要是由一个公司来做的话,就大不同了。最终的问题是:苹果公司的创意的灵感究竟从何而来?”

自上而下变为横向管理

乔布斯管理之下的苹果公司一直对自己的产品和流程保密。大多数的信息直接呈递给首席执行官。但现在这一对象已换成了一个领导集体。马特维新(Matwyshyn)说:“新的创意要能够在管理层间横向的流动。一个等级制组织在乔布斯的管理下是有效地,但如果是依靠团队管理的话就会失效了。”

马特维新还注意到,当比尔·盖茨将领导集体移交给史蒂夫·鲍莫尔(Steve Ballmer)后,公司内信息交流层面发生的变化还是给公司带来不少问题。他说道:“盖茨负责工程方面问题,但他还是一个信息交换中心。”正是得益于他,公司不同的产品研发团队之间和不同领域内领导们之间才能够保持相互的联系。

但在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彼特·费德(Peter Fader)看来,从长期角度来讲,这一类的管理模式并非是对公司最有益的。他说:“苹果孤注一掷(押宝在乔布斯一人),最后能够从千难万险中生存下来,这是幸运的。但没有公司愿意陷入孤注一掷的境地。要让别人也有在公众前出彩的机会,这点很重要。而库克会给别人这样的机会,这样他才算是正确的领导者。”似乎库克明白这样的道理。因为在iPhone 4S推介会上他不但给全体团队登台亮相的机会,而且在其宣布4S首日即收到100万份预订单的消息时,还引用了一句市场部主管施乐的原话,而不是CEO的原话。

从多方面来看,苹果确有能力将一大群个性独特之人,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技术外加乔布斯的个人魅力融合在一起,并依靠他们取得成功。法德尔还说:“就目前来看,这一方案是奏效的,但不知10年后是否依旧如此。”

穆勒的一项研究揭示出了,当苹果从主要由布斯一人做决定的管理模式过渡到由主管和经理人团队最决定的管理模式时,公司可能遇到的挑战。该项调查囊括了25个团队共212名知识工作者。每个团队的人数从3人到19人不等。她从中发现,人数越多的高层团队越是会感觉到“员工间协同在流失,困难重重且效率低下”。穆勒说:“在大型公司中单依靠管理线来获取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创意被误认为是冒进,企业文化也开始打压具有创造力的想法。而一名能升职的普通员工是否真会为自己的创新能力而获得奖励?”

回退到中庸

但是法德尔预测到,回退到一个中庸的水平才是苹果面临的最大挑战。按照统计学的准则,人们对事业成功的强烈渴求以及公司飞快的发展速率最终都会回到一个业内平均水平。他说:“苹果发展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向下。”

在法德尔看来,苹果公司开始出现一些小问题。尽管iPhone 4S 预订单数创造了新纪录,但是人们对iPhone 4S的反响不尽相同。有很多人因苹果没有推出支持4G技术的iPhone 5 而倍感失望。同时例如像Spotify这样的音乐成流技术服务商已有能力代替iTunes,采用Android系统的移动电话也开始夺回iPhone占有的市场份额。新近入市的平板电脑生产商,比如说亚马逊,都使得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法德尔说:“我说的这些都不代表苹果的发展已经开始受阻。然而发展并未无限度,它终有极限。现如今的市场上风云突起,千变万化,而这与谁来主管苹果毫无干连。”

有着谷歌和亚马逊这两大对手,不知乔布斯走后的苹果能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维系住自己的利润空间。此外,乔布斯能与无线网络运营商AT&T和Sprint签下亲密协议,能在闲谈之中就从各大媒体主管手中获得了音乐、电视节目和电影的版权,以供苹果各式媒体平台使用。而苹果新主管团队要想获得这些有利的合同条款的话,挑战就更多了。尤利奇指出:“乔布斯很有说服力,他高于生命的形象有助于说服合作伙伴支持他新的合作模式。我最大的担忧莫过于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苹果现任领导层是否有能力签下类似的协议。”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劳伦斯·雷比尼亚克(Lawrence Hrebiniak)认为苹果现在最大的未知数是多长时间后苹果会回退到一个中庸的水平。他说:“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想要一路领先是很难的。尽管福特、IBM和微软都有很好的团队,但还是从顶端滑落下来。一个竞争性的环境自身会保持一个平衡。”但沃尔巴克指出,苹果发展的降速不一定就会让公司的财政大起大落。他说:“以微软为例,从多方角度来讲,在比尔·盖茨退休之后的十年里,公司一直处于挣扎的状态,但是它的收益仍旧十分可观。”

尤利奇指出,先将市场的转移问题放置一边不谈,苹果的失误就在于它试图保持公司在乔布斯管理下的原样。他说:“总不能在下一重大产品的推介会上,也让提姆·库克穿上黑色高领衫,坐在凳子上来作介绍。那就愚蠢了。之前的模式是对乔布斯有用的。但是,一个不再过度依赖单一领导,强调产品和利润重要性的新进管理模式也可同样有效。”

在雷比尼亚克看来,如果苹果在业务进程、技术领域和人力管理上将乔布斯模式制度化,那么公司将会继续蓬勃发展。他说:“关键的问题在于,究竟是乔布斯本人的伟大,还是他所创文化的卓越性值得公司借鉴。是得益于公司内的企业文化,公司结构,激励机制和业务流程,公司才得以继续发展的吗?” 

Tags:  乔布斯 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