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III的签署即将改变全球银行业的游戏规则,风险敞口甚小的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

新“资本”主义

来源:2010年10月5号刊 第19期 总第214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刘建辉  |  阅读:

如同悬在全球银行头上的靴子一般,在争论了数月之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27个成员国终于在912日达成了最终协议——《巴塞尔协议III》。不过并非如之前很多人所担忧的监管风暴,这份经过了太多妥协而达成的文件更像是份让大多数人满意的甜品。

在这份金融危机后最重要的监管文件中,三项主要的新规——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普通股在一级资本中的占比、建立反周期缓冲资本金储备——无一例外地瞄准了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期在危机来临时有足够的应对办法。

尽管从直接后果上看,这些新监管标准必然会对银行的利润有所影响,但在对此已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大多数银行中却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美国银行CEO莫宁汉(Brian Moynihan)和瑞士信贷集团CEO杜德恒(Brady Dougan)在规定出台后旋即对外宣称,自己掌管的银行并不需要为满足新的要求而进行融资。

与之类似,投资者也认为这份协议对银行的影响低于预期,在协议公布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里,欧、美、日的银行股均出现了明显上涨。而在尚未执行《巴塞尔协议II》的中国,新规的影响更是被认为“微乎其微”。

妥协

“《巴塞尔协议III》是理智的,尽管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没有它情况会更糟。”渣打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管李籁思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表示,这份新规本质上希望银行能够增加风险管理能力并改善行为。

根据新规定,首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过渡期限为 2013 年升至 4.5%2014 年为 5.5%2015 年达 6%,缓冲期近5年。第二,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过渡期限为 2013 年升至 3.5%2014 年升至4%2015 年升至 4.5%,缓冲期同样近5年。第三,建立由扣除递延税项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权益组成的2.5%的资本留存缓冲,2019年才会开始实施。由于银行业对《巴塞尔协议III》早有预期,实际上,缓冲期至少从一年前就应该算起。

巴塞尔金融稳定委员会(FSB)8月份为《巴塞尔协议III》进行的路演中就表示,新规定将使银行业在过渡期收紧信贷、降低投资,但其程度将远低于银行业的预期。该委员会主席德拉基(Mario Draghi)称,实施这一严格标准的宏观经济成本是可控的,且新规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性,带来更为稳定的经济增长前景。

不过在相当多的分析人士看来,《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业过于“宽容”,尤其是长达数年的缓冲期。 IMF首席经济学家约翰逊强调,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应该达到15%左右,在经济繁荣时期更应该达到20%。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则认为,考虑到银行业依然疲软的现状,监管者往往容易“手软”,即放慢实施新规的步伐,但这样做的代价却是让公众继续暴露在银行业的巨大风险之中。

由于《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下属的“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一个协议,虽然该委员会的成员均为各国的银行业监管者,但是协议本身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有各国国内通过后,该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IMF总裁特别顾问朱民表示,希望新规定能够得到各国的同步执行,否则将可能导致出现监管框架内的国际套利交易。

事实上,商业银行们通常不会选择到最后时刻才临时抱佛脚。自去年年中以来,一些大型银行已经在补充资本金。就在《巴塞尔协议III》公布的当天,德意志银行宣布计划进行近100亿欧元的巨额增资。分析人士认为,欧洲其他国家的银行可能都会很快采取类似行动。

然而,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即使《巴塞尔协议III》做出的各项新规定立即实施,也未必能避免银行业的风险,原因在于避免银行陷入危机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银行的管理水平,而非资本充足率,或者说资本充足率只是银行提高管理水平的结果,而非原因。

“渣打和其他一些银行很快从危机中复苏,问题不在于资本充足率有多高,而是他们的管理水平,特别是风险控制能力。那些在金融危机中遭遇系统性失败的银行不是因为缺乏资本,而是他们的风险管理没做好,甚至他们为自己的冒险而感到自豪。”李籁思说,《巴塞尔协议III》望银行能够增加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但是却做不到强迫银行这么做,只能希望银行自觉。

无碍中国

不过,由于全球银行的各自情况不同,《巴塞尔协议III》的影响也将随之产生差异。由于欧洲银行不少银行目前的状况并不算好,因此它们可能会是从漫长的宽松后期限中获益最多的一类。根据分析师的预测,包括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在内,相当多的欧洲银行需要四年或更长一点时间来达到新的资本要求。

相比之下,美国的大型银行则运气的多,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都已经满足了新要求,而它们所面临是问题是要向投资者派息后依然保证资本充足率。

而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巴塞尔协议III》似乎更不值得担忧。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表示,目前还无法预计中国何时实施《巴塞尔协议III》。

整体来看,中国银监会对国内商业银行的要求比《巴塞尔协议III》更加严格,比如根据《巴塞尔协议III》,资本充足率加上资本缓冲率到要在2019年达到10.5%,而目前银监会对中小银行的要求是 10%以上,对于大银行的要求是 11.5%。不过如果考虑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巴塞尔协议 III》对于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高要求达到 13% 8.5%,将会高于中国的现行标准。

东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唐亚韫表示,我国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都习惯比监管标准高1-2 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缓冲期较长,整体不会有太大影响。根据16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2010年的中报与测算,仅有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未达标。考虑到农行和光大为今年下半年上市的银行,且华夏银行即将定向增发,2010年底,所有的上市银行都将超额达标。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银行可以高枕无忧。北京大学风险投资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远表示,过去两年中国银行业的隐形债务和不良资产事实上在大幅提升,加之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主要靠政策性的存贷差,真正的竞争力和欧美银行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