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ECFA签署,中国大陆与台湾间的经济联系正变得空前紧密,ECFA不只是两岸间的一项经济合作协议,它还具有重大的政治和战略意义
ECFA时代:台湾的希望与焦虑
近日,随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中国大陆与台湾间的经济联系正变得空前紧密。尽管有不同的观点,但该协议被视为两岸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在经过了约5个月的会谈讨论之后,6月29日,中国大陆与台湾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双方承诺降低多种产品关税,并相互进一步开放各种服务市场。该协议被认为是两岸关系自1949年以来的转折点。观察人士表示,这不是一份寻常的自由贸易协定。
ECFA得益于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推行旨在改善两岸关系的经贸策略,以及中国大陆自2004年以来着重通过经济吸引力的“胡萝卜”来稳定对台关系的不懈努力。ECFA确定了一份“早收清单”,列明将提前降低关税的产品,同时还规定了未来几年进一步推进两岸贸易自由化的指导原则。
引人注目的是,早收清单明显偏向台湾产品,而大陆官方在ECFA会谈中就曾公开表示要让利台湾。在ECFA通过台湾立法院审议后(预计于今年夏末完成审议程序)约半年内,大陆将逐步对539项台湾产品减免关税,而台湾对大陆减税的产品仅有267项。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大陆的惠台举措是因为北京签署ECFA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而台湾,则更看重经济利益。“大陆在经济上作出更大让步,台湾则要在政治上给出更多回馈。”曾在原台独政府任职的童振源认为,“这就是游戏规则。”
的确,ECFA的影响已经远超出了经济领域。“ECFA不只是两岸间的一项经济合作协议,”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教授刘德海说,“它还具有重大的政治和战略意义。”
助力台湾经济
有分析人士称,中国大陆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打击台独,为两岸最终和平统一奠定基础。但大陆有关专家指出,当前中国主要致力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只有在两岸关系稳定的基础上才会推动与台政治对话。
但针对ECFA是否能达到如此多战略目的有诸多质疑。“签署ECFA将为两岸开启政治对话创造有利条件,但不会直接触及政治问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助理李鹏说,“政治问题非常复杂,需要很长时间来处理。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经济对话就能引起政治对话。”
马英九在公开场合曾表示,他非常清楚大陆的统一策略。但他认为ECFA很符合台湾的经济利益,并坚称签署协议不会触及台湾当前的政治地位。马英九对于台湾独立派反对阵营提出的政治风险问题并不认可,他强调台湾的2300万民众应更有自信。今年6月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大陆方面已表明无意仓促讨论政治议题。”
总的来说,马英九将ECFA视作其第一届任期内的至高荣耀,是其对大陆采取非对抗政策的最佳证明,同时也是他在2012年竞选连任前所取得的傲人成就。
马英九表示,台湾ECFA是次双赢的协议,能够助力台湾经济腾飞。台湾目前正在逐渐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在2010年上半年,台湾出口额增长了49%至1320亿美元(虽然仍比2008年同期要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预测台湾2010年的GDP增长率将为7.7%。
但是他也强调,ECFA并非解决台湾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这意味着,签署ECFA未必能够终结台湾经济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危险。台湾曾试图与新加坡等东亚国家签署贸易协定,但他们却迫于大陆的外交压力而拒绝合作(大陆反对台湾以独立主体身份与他国缔结任何官方贸易协约)。台湾曾与中美洲的5个小邦交国订立了自由贸易协议。但据渣打银行数据显示,这5国的贸易量仅占台湾贸易总额的1%。目前大陆是台湾最重要的市场,占其出口总额的41%。台湾对大陆出口产品的平均关税为9%。
即使在签署ECFA之前,两岸贸易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蓬勃发展。渣打银行的数据显示,两岸贸易总额从200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至去年的1000亿美元,其中由台湾出口大陆的贸易额约为840亿美元。但是很多领域面临高关税或其他障碍,并有一些产业并未对两岸投资和贸易开放。
同时,中国在签订其他自由贸易协定时把台湾晾在了外面,比如“中国-东盟自由区”的签订给予10个东盟国家对华出口可以享受低关税或零关税的优惠。而台湾希望借助ECFA避免处于竞争劣势,甚至能够在繁荣的中国国内市场上赢得对日韩等国的比较优势。
赢家输家
与其他贸易协议一样,ECFA在台湾也有赢家和输家。石化、纺织中上游、机械设备和元器件等资本密集型行业产品为获利较多的赢家。这些产品已被列入提前降低关税的早收清单,从而在大陆市场更具竞争力,并有望推动台湾出口、收入和利润增长。
在此过程中最大的输家将是台湾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包括手工制鞋、毛巾、床上用品、陶瓷制品等。台湾当局确定了17项弱势产业,它们在未来几年容易受到大陆低关税或零关税廉价进口货品的冲击。台湾农民也恐受影响,因为ECFA等贸易协议通常会使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很多市场更加开放。
但ECFA第一阶段不会让台湾17项弱势产业开放市场。台湾当局也保证不增加大陆农产品进口,但是对台湾签署ECFA是否在原则上同意在长期逐步放开市场还颇有争议。ECFA不涉及台湾弱势产业和不进一步开放大陆农产品进口,是大陆对台让利的一部分。
台湾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也受益良多。ECFA给了台湾银行“捷径”,允许其在大陆办理人民币业务,较之其他外资银行将获更多优待。多年来,台湾金融机构一直希望能打入大陆金融市场,ECFA让它们离此目标更近了一步。
多数经济学家表示,根据标准贸易模型研究结果,台湾经济整体上都将受益于ECFA。台湾当局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ECFA开启自由贸易后,将使台湾GDP提高1.65-1.72%。研究还预计,未来7年内ECFA将吸引到89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并创造26.3万个新工作机会。位于华盛顿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最新研究显示,ECFA可使台湾到2020年GDP增长4.5%。
[---分页标志符---]
岛内的异议
民意调查表明,大部分台湾人都支持ECFA。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教授游清鑫(Yu Ching-hsin)收集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台湾约有63%的民众支持签署ECFA,反对者仅占37%。
反对ECFA的声音主要来自独立派阵营。他们认为ECFA会削弱台湾“主权”,因而具有政治风险。在经济层面,反对者则认为ECFA主要对台湾大企业或资本巨头有利,但会损害中小企业利益,并使成千上万的台湾传统产业工人失业。
反对者还对ECFA的谈判与审议程序提出了质疑,指责马英九与大陆方面的“暗箱”交流缺乏透明度。他们称当局意图不经正常程序而使ECFA强行通过立法院审议(预计于今年8月完成),并指责公投审议委员会两次驳回了ECFA公投提案。一个小型反对团体正计划进行第三次公投请愿活动。
但马英九所在的国民党在立法院中占多数席位,而反对党仅占33个席位(共113个席位),这意味着他们无法阻止ECFA通过直接表决。另一方面,大部分台湾民众都支持马英九在维持台湾当前政治独立的前提下,主动与大陆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和更稳定的两岸关系。多数台湾人认为两岸建立良好的商贸关系明显符合台湾的经济利益。
但仍有人对发展与大陆关系看法偏激,有30%的选民深切怀疑大陆动机,认为与经济机遇相比,此举带来的更多是政治和军事威胁。同时,台湾人的身份认同感空前强烈。据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最新的数据显示,民调中有高达53%的民众自认是“台湾人”,另有40%称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只有4%的民众自称“中国人”。
安全与生存
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还有其它象征意义。“经济问题对我们的安全和生存非常重要。”台湾淡江大学国家安全专家王高成(Wang Kao-chen)说,“加强两岸经济联系可减轻大陆对台的军事压力,而双方的友好互动也有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
更重要的是,ECFA向国内外投资者传达了一个强烈信号,即台湾开始致力于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这可提升投资者信心,并改变台湾企业的两岸产业供应链结构。马英九宣称ECFA将是台湾与其他地区开展更广泛贸易的跳板。台湾与其它地区的贸易合作都取决于大陆方面是否同意放行,而不进行政治干预。近日,包括胡锦涛在内的中国领导人讲话暗示大陆不会阻扰台湾与别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但众多分析家则在对北京慷慨程度的理解上产生了分歧。“大陆官方没有公开反对台湾签署其他自贸协议,在我看来这就是进步。”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两岸关系专家刘复国(Liu Fu-kuo)说。
多数观察人士都认为,刚开始大陆只会同意台湾与已是中国贸易伙伴的国家签订自贸协议。但如果台独政党重新掌权,对大陆态度的所有猜测都将消弭。
台湾最可能的自由贸易对象是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签署自贸协议应该最容易,十年前双方就已有意合作,只是最后关头迫于北京压力导致合作破裂。台湾与其他国家开展自由贸易的范围将极为有限,因为农产品开放是台湾的痛处。
此外,ECFA的签署还引起了日本和韩国的注意,目前两国都担心自己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将处于竞争劣势。日韩都希望加快与中国的贸易会谈,以求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或是加入10+3(即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合作机制。
目前有一点是清楚的,观察人士指出,ECFA是一段新里程的开始。“大陆和台湾签署这样的贸易合作协议将消除很多障碍。”里昂证券(CLSA)台北公司分析师林泰禾(Tay Her Lim)说,“这是ECFA最重要的作用。但与其他根本性变革一样,这需要时间。ECFA只是第一步,随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