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行业中同样仍潜藏着巨大的拥抱经济复苏的投资机会,比如IT。

浦永灏:保持乐观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  |  阅读:

中国正在由一个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对投资者来说,如何分享这一机会,则需要精明的选择。

2009年初,由于全球经济衰退,消费者和企业几乎都停止了支出,而热衷于持有现金,这对 IT 企业(尤其是西方的IT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相比之下,由于中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得到了消费者的响应,因此中国在IT方面的消费急剧上升,液晶电视和个人电脑的销量均大幅增长。

预计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下去,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的IT产品普及率仍低,尤其是农村地区(即基数较小);GDP和消费者收入增加;年轻一代对IT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及IT基础设施日益改善等。有鉴于此,市场重点关注的IT产品消费投资主题逐渐从传统的居于主导地位的西方转向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经合组织计算,中国在信息和通讯技术(ICT)消费方面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们估计,中国去年的IT消费约3500亿美元,但仍然不足美国的1/3

中国在ICT方面的消费看似正常,但我们认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营收高得惊人,使得ICT消费数据被夸大,中国人在通讯方面的支出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除通讯以外,中国整个IT消费,尤其是消费者在IT方面的消费,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IT产品在中国普及率低的原因。

我们对中国多种IT产品的长期增长潜力保持乐观的看法,而且预计一个长达数年的增长周期即将来临。需求的抑制往往是因为价格较高或者是政府的监管,但中国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抑制需求的因素:中国IT产品的价格不仅是合理的,如同时考虑到政府的补助,此类IT产品的价格实际上相当具有吸引力。搁下近来的互联网监管问题,我们认为,中国致力于推动IT消费,有利于整个IT行业的增长。

中国的两项主要补贴方案已经取得成功并将继续推行下去。首先,中国农村地区的家电补助方案,将继续推动IT产品在中国的普及。中国政府官员预计,在20092012年间,该方案将推动农村地区6200亿人民币的家电销售量。

其次,中国去年在九个一线城市和省份推出家电“以旧换新”方案,随后推广到全国其它地区。虽然尝试性方案计划将在五月份结束,但我们预计这些方案仍会持续延展。这两大刺激方案为主要IT产品市场的年度销售增长率贡献了12个百分点,并将成为未来34年促进中国IT产品普及的关键推动因素。

不过目前中国的IT产品普及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中美两国在IT产品的普及方面存在相似性。

我们将两国的个人电脑普及水平进行比较。对于美国,我们采用的基准年为1986年(个人电脑开始大量普及时);对于中国,我们采用的基准年为2005年(该年数据最容易获得)。有趣的是,美国在1986年的电脑普及率与2005年的中国相当,分别为每千人70台和每千人67台。同时发现,中国最近6年个人电脑普及的增长与美国早期年份趋势相同。

这也说明,虽然中国还仅仅处于IT普及的早期阶段,但中国已经具备了各种迹象和潜力:在未来的510年内,中国的IT产品正迎接一个强劲的增长周期。因此,我们预计,与中国IT行业相关公司将面临一个大幅增长的机遇。

我们对中国的个人电脑、液晶电视、互联网和宽带业务保持非常乐观的看法。虽然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率已高,但是我们仍然认为3G手机必将提升市场比重。总体来看,由于本地的IT公司拥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广泛的分销网络以及政策支持等,因此, 相对于国外竞争对手,本地的IT公司拥有相当大的优势。

所以,投资于中国IT普及率升高这一主题的最佳方式是:投资中国的行业领先者及其主要的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拥有强大分销网络的行业龙头。

(作者为瑞士银行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首席投资策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