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5日华盛顿召开的世界银行春季年会上,中国的投票权份额从2.77%提高至4.42%。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股权让渡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并有可能启动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
世行的中国筹码
无论在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眼中,还是中国决策者看来,这都是一个巨大变革的前奏。佐利克在2007年执掌世界银行不久,就开始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这让世行的资本金开始告急。而过去1年,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质疑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储备制度为起点,中国在不断强化自己在国际金融大家庭里的立场。
要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下不断进步,佐利克必须得到发展中国家的协作与支持,尤其是中国。“我们应当敦促中国成为这种体系的负责任的股东,中国有责任加强这个使它获得了成功的国际体系。”2005年8月,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在一次演讲中说。
2008年2月,佐利克上任世界银行行长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学者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佐利克表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对世界银行的贡献也在与日俱增,而发展中国家正在为世界经济复苏和恢复增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银行必须通过自身改革来承认这一新的现实。
需要承认并积极拥抱这一现实的,还有二战后整个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各国商定以黄金为基石,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成立两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及关贸总协定来构建新的全球经济秩序。在1970年代,这一体系伴随美元步入贬值期以及金本位的瓦解成为历史,但其中最重要的两大金融组织和美元的作用并未削减。
一直以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真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批评者称,二者成为美国或西方国家施行有利于自己的经济政策的执行者,其在不适合环境下进行的自由贸易、汇率市场化和审慎的财政守则对受贷国的经济造成破坏。最新的一个案例是韩国,该国多位已卸任高官认为,韩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强烈冲击是因为在199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引入了歧途。
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引发对美元体系的质疑。2009年G20纽约峰会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极其直率地建议,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以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即美元。
可以想见,虽然3.13%股权的让渡更多只是象征意义,但这已足以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复制这一成果,并有可能启动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