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在谷歌退出、力拓案等事件的背后,越来越多的在华外企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监管环境与发展前景的担忧;中国美国商会就此进行了专项调查,并得出了优于预期的结果

美国商会:在华美企应对中国市场保持乐观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环球企业家》王卜  |  阅读:

中国美国商会于4月2日发布了《2010年(第12年度)在华美企商务环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华美企对中国经济环境持总体乐观态度,但对法律法规环境则有所担忧。


总的来说,在华美企的信心较去年有所反弹。约83%的企业表示今年比去年更为乐观。91%的企业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持较乐观态度,这是自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该调查的受访者以企业或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主,企业行业也比较多元化,涉及制造业、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多个行业。

在华首要目标


和近年来的调查结果一样,超过三成的企业表示2010年中国仍然是其全球投资计划最主要的目的地,原因之一就在于,尽管遭遇经济衰退,但在华美企仍然有较丰厚的盈利。


约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在2010年将增大在华投资,京、沪、广等一线城市仍然是主要投资区域。

大多数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是为了寻求在中国的发展机会,58%的企业以“在华生产并供应中国市场”为首要目标。


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今年的商务环境调查中,中国的监管环境首次成为在华美企面临的最大难题。约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法规解释中出现的矛盾和法规执行力度不够是外企在华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在前八项最大挑战中,有七项与中国政府相关。


中国近来采取的自主创新政策——即以政府采购激励本土企业自主创新也引发了在华美企的关注。

去年10月底,中国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科技供货商在被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之前必须获得产品认定。该目录将涵盖外国企业销售的数十种产品,包括服务器、移动基站、安全和财务软件,以及风力发电机。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在华美企称尚未受到该政策的影响,但来自中国本土企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对中国政策歧视外企的担忧也使这一话题成为美国商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和透明度等问题也在最关注问题之列。约一半的企业认为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要,其中高科技行业占主要地位。在华美企认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执行力改进不大。


淡化人民币汇率问题


媒体日前报道,定于4月发布的美国财政部公告必须决定是否将中国定性为汇率操纵国,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4月中旬访问美国讨论核安全问题,两国有可能同时就汇率问题就此展开对话。


美国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将可能对在华美企的中国市场环境产生影响,但美国商会的调查显示,这并不在其会员最关切的十个问题之列。


美国商会理事会副主席、BDA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狄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人民币将会以中国的需求和利益为基础进行估值”,并表示无法估测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可能性有多大。

渴望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长久以来,来华投资的外企都享受着政策方面的优惠,比如税收的优惠,并从中获益匪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近来的自主创新政策引发了在华美企如此大的担忧。


但外企在享受政策优惠的同时,也使中国本土企业的面临更为艰难的发展之路。


取消外企优惠政策的时机是否成熟,现场嘉宾——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耐迪贤认为,各行业有着不同的具体情况,更有利的政策环境对于吸引外企投资具有明显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处于成长期的行业。


狄安华也认为,跨国企业“在华时间越长,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外企在中国的投资与企业责任表现对推动与中国关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调查结果也印证了狄安华的观点:一家企业在华经营时间越长,盈利能力也就越强。一方面无法盈利的企业倾向于撤离中国市场,另一方面长时间的磨合使外企对中国的市场和监管环境更熟悉。

“如果你和自己打赌——中国市场会一直对外企开放,你一定会赢。”狄安华幽默地对中国美国商会的会员代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