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 温斯顿.丘吉尔
时光倒流二十年·2009年12月(上)
史记:美国一家人
即使对于传媒大亨默多克来说,1989年12月17日开播的动画情景喜剧《辛普森一家》所创造的二十年辉煌,也近似一个意外事件。
当时,他所拥有的福克斯广播公司旗下创作团队将两年前诞生的一部动画短剧,改编为每集半小时的《辛普森一家》系列。这部展现典型美国家庭生活方式的动画起初被视为一份礼物,安排成圣诞特辑推出。但始料不及,播映三个季度之后,这一家五口俨然成为美国炙手可热的明星,为此,福克斯公司将其转入黄金时段播出。这家历经媒体业变迁的公司尚未意识到,长相古怪的辛普森一家会成为自己最成功的电视剧集之一。
从1989年首播至今,《辛普森一家》已经历经了20季,并获得24次艾美奖,26次安妮奖,并成为一个价值十亿美元的工业品牌。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是,1999年《时代》杂志还将其评选为20世纪最优秀的电视剧作—这项荣誉可谓实至名归,在《辛》诞生之前,主流动画节目被框定为只为儿童量身定做的作品,而且制作成本偏高。但《辛》外包给亚洲的动画公司完成种种制作过程中的工艺流程,不仅节省大量成本,且将动画片的影响辐射到更多层次年龄的观众身上。
对于诞生了诸如《南方公园》、《一家之主》、《评论家》等一众经典动画影片的1990年代美国娱乐业来说,《辛》具有启蒙意义,它所体现出的对美国生活方式的洞察力,为日后美国式的幽默树立了一个壁垒。
从某种程度上,这部剧集也让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福克斯略舒一口气。事实上,在经历了1988年连续推出《打工女郎》、《异性帝国》等票房大卖的影片之后,到了1989年,福克斯可以拿出的同竞争对手抗衡的电影作品可谓捉襟见肘。
时值好莱坞一片繁荣的年代,1989年11月,所有影片加起来的票房收入达到9000万,为30年来的最高值,比前一年同期提高了12%,华纳、环球、迪士尼、哥伦比亚和派拉蒙都从中捞到了自己的一杯羹,唯有自1985年起被默多克买下50%股份的福克斯却像好莱坞被雪藏起来的女主角,迟迟没有佳片登录。在影片收入排名中,福克斯位居最后。
这显然同福克斯内部正在进行的人事斗争息息相关。之前福克斯的负责人马尔文·戴维斯(Marvin Davis)对默多克对于福克斯电视网所制定的一系列计划相当不满,因而被默多克“请”出福克斯。默多克请来的巴里·迪勒(Barry Diller)将大量精力花在构建电视网上,原因在于,将电视制作从电影制作中剥离出来的做法饱受质疑,但却收效甚好,福克斯电视网成为一个重要的盈利部门。也正因此,巴里·迪勒并没有将太多精力花费在电影制作商身上,从而导致员工流失,成片数量大大减少。
这些举措也暗合了默多克构建全球媒体王国的野心,他希望位于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和位于欧洲的星空传媒能赢得更多的全球受众。这位传奇人物,此时也开始觊觎人口众多的中国市场。
后续:默多克获得福克斯广播公司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在1998年之前,默多克曾一度拥有这家公司,但由于美国法律政策所限,总部在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不得不拿出18%的股份出售。到了2005年,将总部迁至美国的新闻集团回购当初卖出的股份,从而全资拥有了福克斯。而默多克进入中国的路途也同样不平坦,1998年默多克新闻集团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但受到环境所限,电视产业却迟迟未能如愿发展,最终只能从出版、互联网等行业谋求机会。
钩沉:沉默的瞬间
这一天正是8年后奇瑞100万辆车下线这一事件的起点。当时,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了获得生产和销售许可,奇瑞加入上汽集团,从而获得“准生证”,从此购买奇瑞汽车,就可以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车管所挂牌。此后在全中国各地跑的奇瑞车后都挂有“上汽奇瑞”的标识,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9月。如今,这种车仍然能偶尔看见。
此后,奇瑞便一举成为本土汽车业一匹黑马。不但在规模上迅速冲刺,而且在全球化的探索上也一度成为行业样板。但令人遗憾的是,在2009年的经济放缓过程中,奇瑞并没有像更多同行那样,以飙升的销量来推助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
追溯:如释重负
刘绍勇又可以松一口气了。11月30日,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议案通过了证监会的“最后一关”。此前,其已得到了双方董事会和股东的高票通过,且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也已初步展开。而上个月,来自于国泰航空的信息高管也如期在东航上任,从而开启了东航大力人才引进机制的序幕。
去年底,刘绍勇被任命为东航集团总经理,开始担当起了这家备受亏损、丑闻等等困扰的公司的“拯救者”角色(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询《拯救者刘绍勇》一文)。而其中,东上重组和包括资产、人员在内的东航内部改革则是他为复苏东航制定的整个战略中的重要部分。
“东航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现在正在从危态逐步走向常态。”对于东航现状,刘绍勇如此评价道。不过,对于未来他依旧持谨慎态度,认为国际航线和货运市场的低迷以及公司居高不下的负债率,仍然是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而在这样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他则依旧坚持此前树立的目标:第一年大幅减亏,第二年基本打平,第三年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