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球目光盯住龙象之争时,二者在宽领域的合作给对方带来新机会
中印企业的合作机遇
《经济学人》的前编辑在其见解深刻的《竞争对手》一书中曾指出,亚洲经济复苏有一个最有趣的方面,那就是亚洲地区间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他在书中写道:“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国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他们之间的贸易量占贸易总额的份额也日益攀升,目前几乎达到50%,虽然这低于欧盟的65%,但却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地区间贸易。我认为,亚洲国家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商业竞争意识,也正因为如此,才促进了这三个国家的改革。”
因此,毫不奇怪,中国于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518亿美元,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接近11%。其中,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为315亿美元,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为203亿美元,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是112亿美元。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有点不均衡,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约2.6万亿美元,而其中中国对印度的双边贸易尚不足2%。然而,最近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趋势非常喜人,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4%、54%和34%。
但两国之间的投资流动仍然很小,且发展不均衡。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中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累计为9110万美元,而印度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则高达8.98亿美元,是中国在印度投资额的近10倍。仅2008年一年,印度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就高达2.57亿美元。目前在中国有100多家印度公司,涉及各个领域和行业。
基础建设工程是中国企业在印度一直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包括道路、桥梁、发电和通信。截至2008年,中国企业赢得印度合同的总额为129亿美元,仅2008年一年,营业额就高达43亿美元。印度基础建设的发展也预示着中国企业将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因为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经验丰富,而印度计划在未来5年内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印度计划委员曾发布一个咨询报告并指出,2007-2012年间,印度将投资494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份额将从GDP总额的5%提高到9%。
旅游业在中印两国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06年,中国接待了大约40万名印度游客,但同期去印度旅游的中国游客则远远低于这个数字,约5万人次。
中印两国目前都在采取多项措施致力于提升教育机构的质量,这使得两国的学生交流更为便利。印度驻华使馆估计,由于中国的教育质量高、成本低,有大约6000名印度学生在中国就读医科院校。同样,据新华社报道,有大约1200名中国学生在印度学习英语、信息技术、金融和其他学科。
中国和印度是在此轮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之下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而这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却迥然不同。中国的GDP总额和人均GDP都高出印度很多,而印度在对外贸易、制造业和投资领域的依赖程度则不像中国那么高。印度力图仿效中国的成功,希望在制造业领域为其日益庞大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而中国则试图仿效印度在IT、医药产业等知识含量比较高的领域所取得的成功。
中印双边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