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对中国六大核心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分析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产能过剩报告
中国欧盟商会今日发布了名为《中国产能过剩研究—成因、影响和建议》的研究报告。这本关注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问题的行业性报告分析了中国六大核心产业目前所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了其成因和影响。报告称中国政府最近实施的遏制产能过剩的政策是积极的第一步。
该研究报告总结指出产能过剩是抑制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阐述了产能过剩如何导致了经济资源的浪费、不良贷款的累积以及环境问题的加剧。
研究进一步论证,某些行业内的过剩产能导致公司利润减少,用于研发的资金也随之缺乏,由此阻碍着中国的行业创新。研究同时表明,由于欧美各国的储蓄率上升、进口需求下降,产能过剩是中国目前与其贸易伙伴之间贸易压力加剧、反倾销案层出不穷的驱动因素之一。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中国国内过剩的产能降低利润率,阻碍创新,妨碍真正优秀的本土企业的涌现。而在国际上,产能过剩明显加剧了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压力。
针对如何继续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报告还总结出了数十条参考建议,其中包括:
1. 刺激国内消费增长,确保新增投资更关注于“智慧型”投资,而不只是投资额的积累。
2. 通过鼓励行业竞争,促进服务行业的活跃发展(这一行业对原料和能源的需求较少)
3. 在受产能过剩困扰的行业内,鼓励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驱动体系
4. 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创建一个更为平衡的资本、能源及原料成本体系
5. 加强中央行政机构(如环境保护部)对国家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以及对地方保护主义的遏制力
报告摘要
产能过剩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周而复始的挑战,影响众多行业,也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然而,奇怪的是,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却一直乏人问津。
这场危机大幅削减了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而中国政府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地方决策者的执行下,正在资助着各地新建工厂,进一步增加不必要的产能。
而这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产能过剩行业里很低下的利用率同时带来资源浪费问题。企业都选择捷径,而忽视环保、健康和安全标准,规避劳动和社会法规。这些行业中的公司利润低,缺乏足够资金进行研发,从而也无法推进行业创新。与此同时,由于银行为某些行业的新增过剩产能买单,不良贷款的威胁也与日俱增。产能过剩亦影响全球市场,加剧贸易压力。由于贸易摩擦有碍供应链的发展,因此严重制约了全球化所能带来的积极效应。
经济危机已促使各界努力寻找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方案。正是基于这一初衷,中国欧盟商会与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这份研究报告。研究的目的是探寻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其如何影响了中国的一些核心产业,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全力遏制这一问题的恶化。
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不断重复出现的关键因素推动了产能过剩,包括:
1. 高储蓄率,尤其是国有企业留存收益导致的高储蓄率
2. 出口需求急剧萎缩,主要是源于美国市场的需求
3. 国内消费不振
4. 法规执行力度薄弱
5. 政府政策导致的原料价格偏低
6. 中国的资本成本过低
7. 财政系统鼓励地方政府过度吸引投资
8. 地方保护主义
9. 价格低廉且普遍易得的技术
10. 地方主义导致行业地方割据
11. 环保、健康和安全标准及法规未得到充分执行
12. 市场份额与利润率之间的博弈
基于研究结果,针对中国如何从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转变为以国内消费和充满活力的服务业为驱动力的更加平衡的经济模式,研究报告提出了若干建议。这种政策的转变是遏制行业产能过剩的关键。
本项研究表明,中国政府最近实施了遏制产能过剩的政策,这是积极的第一步。在华的欧盟商界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应再接再厉,并就此提出了三十多条参考建议,包括:
1. 努力减少资本开支
2. 增加国有企业利润分红并重新分配给中国的家庭(间接地通过政府开支加大对社保、健康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
3. 增加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系统的政府开支,提供社会“安全网”,从而鼓励家庭消费
4. 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和私募(风险)资本,对允许专业高效的私人金融服务提供商开放市场
5. 改革财政系统,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融资渠道
6. 进一步向私营部门开放服务行业,鼓励服务业内更加充分的行业竞争
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创新,激励中国企业增加研发开支
8. 改善中小企业的商业环境
9. 严格执行环保、安全和健康标准和劳动法规
10. 通过提高资源和环境使用成本调整相对的原料价格
11. 减少行业的能源价格补贴,继续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特别关注诸如煤炭资源税、电价、水价和天然气价格等领域
12. 人民币逐步升值
必须指出,中国政府已清楚地表明了对这一问题的认知。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声明,提到产能过剩在许多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许多地方政府继续“盲目”扩大产能,“重复”投资,忽视了中长期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国务院最近修改了其政策目标,旨在减少产能过剩带来的诸如工厂倒闭、失业和坏账堆积等负面影响。政府部门指出:“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
通过修改政策目标,国务院传递出两条重要讯息:政府追求的是有质量的增长,政府想要重新平衡经济,达到可持续增长。
中国欧盟商会提出这些建议,旨在促成与中国官方的公开、富有建设性的对话,最终进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以减少产能过剩,并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