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 当灾难和伤痛渐成记忆,我们该如何重拾生活的勇气?

汶川地震周年祭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环球企业家》孟令辉  |  阅读:

绵竹市汉旺镇钟楼的大钟表指针永远停留在1428分,惊魂余悸,伤痛未平,一切仿佛如昨天,而灾难已经过去整整一年。

灾难片刻降临,一年前川蜀盆地上的宁静被大地的一声轻轻摇动打破,从此阴阳两隔,生死两茫茫。在自然力量面前,人是渺小的动物,彼时,死神是人们共同的敌人。恐惧,苦痛瞬间蔓延,虽然生命不堪一击,但不论是在楼层夹隙中伸出的双手,还是废墟中露出半截欲逃脱的身躯,这,都阻挡不住人对生的渴望。

不能忘记,在垮塌校园的废墟下,那展开的身躯下遮护的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可以想象在灾难来临的刹那,一个展开的臂膀是如何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死神吞噬了鲜活的生命,但扑灭不掉那闪光的灵魂。不能忘记,一个幼小的儿童在地震面前的无畏,单薄的身体却拯救了一个个生命,纵使胳膊划破,但却表现出超出本身年龄的冷静与成熟,这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不能忘记,在跨越了死神之躯,经历重重废墟,疯一般查看了一个又一个的遇难同胞,最终发现家人后的抱头痛哭,是的,我们曾经与死神直视,我们曾经如身处末日,但我们还活着,我们还有希望,我们没有被击垮。

也许你无力奔向前方为遇难的同胞做些什么,也许你热切的寻找着所有能得到的最新消息,只为了能看看那些受伤的面孔,你泪流,你心碎。在你一次次滑动鼠标的片刻,在你留下一行行激动的文字间,徒有一颗热切祈盼的心,这,也足够了,因为你的心已经和我们的同胞连在了一起,这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应该抱以掌声的是我们的政府在地震后的惊人动员。“众志成城,多难兴邦”,灾难对我们的人民是悲惨的磨难,对我们的国力却是一次艰难的考验。10多万官兵的投入救援,公开透明的救援进展,举国哀悼的先例,震后全面迅速的重建……. 是的,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我们挺过来了。

但仍需注意的是,灾难虽已过去,但灾后的重建更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它比灾难更能考验人们的生存意志和生活能力;灾难虽已过去,但幸存者心理的阴霾依然未散,而这更是对生者活下去的最大挑战;灾难虽已过去,但如何在下一次灾难来临前,能更好的完善防灾和救援机制,这更是一个需要给出的答案。

我们需要再接再厉,为了来之不易的希望,我们需要继续前行,为了前方美好的生活,没有理由放弃:中央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倾斜和补助,对口支援灾区建设计划的开启,甚至是依然留守灾区自愿者的身影,这都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

虽然伤痛未平,虽然家园不再,亲人罹难,但生活之路已经重新开始。只要人在,一切就都还有未来。

愿逝者安息,生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