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布内森律师围绕中国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话题进行了分析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的法律解读
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布内森律师结合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具有长期反垄断执法经验国家的做法对可口可乐、汇源裁决作了分析。布内森律师称,通常在这些国家的裁决里面都会提供非常详细的说明,其中包括在交易当中主要的事实,对这些事实的分析,包括经济上的分析,包括对于法律的解释,以及如何得到最后裁定结果的一个说明的过程。
布内森律师还说,反垄断的执法机构在并购审查当中,必须要公布两种裁决:一种是交易实施有条件的裁定,第二种是禁止交易的裁定。到目前为止,商务部只公布了两个并购审查的决定,一个是英博收购交易的有条件的批准,第二个是可口可乐和汇源裁决的决定。从专业律师的角度,布内森律师认为实际上商务部是很值得赞扬的,因为公布的决定,与经常见到的许多中国政府的行政裁定要详细很多。但是这样的裁定和其他国家的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裁定相比还是很有欠缺。
布内森律师还表示,《反垄断法》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法律,而且需要很详细的经济分析。具体来讲,商务部的裁定没有能够提供很详细的关于具体的事实认定,其中的经济分析以及相关的法律理论解释的详细的说理。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幸的,因为这包括外界的观察,也包括其他的公司,包括相关领域的律师和经济学家,包括其他几家的执法机关和反垄断执法机构,来有效的裁定他们的长处和他们存在的问题。而且商务部很难更好的去针对外界的信息来判断,因此不能绝对的说商务部对可口可乐投资汇源的这个裁定是纯粹的政治性裁定,或者说是纯粹的经济国民和保护主义裁定的批判。
布内森律师认为外界关于商务部的裁定是纯粹政治性和毫无反垄断依据一种裁定的评判是严重错误的。
布内森律师认为,商务部的这个裁定,其他国家在相关行业的相关案例是比较一致的,跟他们比较相近的。也就是说,商务部的决定并不是完全和其他国家既有的反垄断的实践脱节的。但是由于它所依据的是充满争议的反垄断理论,也是处在现在通行国际做法的一个边缘上,尤其是因为目前的这个裁定并没有能够提供作出决定的事实依据、事实认定、具体的分析和法律的依据,所以也很难去判定到底这样的裁定是不是正确的在这个事实背景的前提下运用了“传导效应”的理论。
“传导效应”理论实际上在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法》当中都比较有争议性的理论。大多数的反垄断法像并购审查,主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种是横向的交易,主要是合并的双方是竞争者,这个竞争者在之后,因为拥有更大的市场,能够提高价格。另一种是纵向的交易,并购的双方是上下游关系,交易是上游供应商或者下游的客户完成的,可能这个交易会导致你能屈服另一个产业上相关的竞争者,比如其他的战略客户。
关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件,商务部的否决案并没有提出更为详细的关于事实认定、经济分析和法律解释方面的依据。通常来说,在其他国家类似的裁定都会有许多许多的解释,都是一个很长的裁定。这个裁定里一般会包括,调查机关在审查这个机构时它所审查相关的证据类型,包括它所运用的经济分析的模型,经过运用经济模型的审查,表示这个交易结果可能会是什么。布内森律师认为,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提高透明度对大家都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外界的公司,在世界各国的公司都能够更好的了解相应的法律是什么,使他们更好的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中国相关的规定。
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投资汇源出的决定,对之后的外资到境外或者境内并购的决策会造成何种影响,布内森律师认为,这个交易所传达的第一信号就是中国的反垄断法对于全世界的并购交易来讲,确实是有实际意义的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工具。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国际商业界的人士都还会继续去猜测,到底这样一个决定是基于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反垄断法律的理论,还是误用了反垄断的理论,还是它本身只是基于其他的一些考虑,例如对于汇源这个著名品牌的保护,或者是对中国国内的中小企业和民族企业的一些保护而造成裁定的结果。
实际上在商务部反垄断局成立以后的40个交易里面,也只有2起被禁止,或者被附加了禁止性的条件。如果关于这个裁定的怀疑和猜测还在继续,可能这个裁定还是会对中国吸引投资,对于国外一些公司在中国做出投资的决定会受到一些影响。对于处于经济危机或者经济低迷时期的中国来说,这确实也是一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