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讲述经济危机时的全球精英教育之道

危机下的精英教育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环球企业家》王萃  |  阅读:

对于英国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来说,“剑桥”这个名字有特殊的引申义。在地球村业已形成的后现代社会,“桥”已经从英国延伸到全球。“桥已经搭起来了,关系也会随着桥梁延伸。”艾莉森•理查德在3月26日SOHO中国公司举办的一个活动上说。
 
在这位2003年上任的剑桥历史上首位女校长看来,现代人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置身于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中。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断深入改革、以顺应这种时代的变化。于是,剑桥大学积极地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同合作,展开了多个学生交流项目,努力在这所弥漫着古典式的英国校园内部营造一种全球化社区的感觉。剑桥本科生中,17%来自中国,而研究生中,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50%。中国学生已经成为了剑桥大学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因此艾莉森•理查德十分重视与中国高校的合作。
 
作为即将迎来八百年校庆的世界名校,剑桥大学一以贯之的精神始终没有动摇:寻找全球最智慧的人群,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创造鼓励辩论的环境,反对任何形式的自我审查制度。“虽然在充分辩论和自由表达观点方面,剑桥难免招致争议。”艾莉森•理查德说,“但是与剑桥所坚持和倡导的大学文化来说,充分的自由是必要的。”
 
在全球化的时代,不仅一个国家的问题会波及其他国家,在社会某一领域出现的问题也会最终影响到象牙塔。“已经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对经济危机免疫了。”尽管如此,剑桥大学一如既往地开展各种非盈利的活动,项目经费并没有因为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而缩减。“这不是剑桥第一次经历危机了,不管这种危机是何种形式。”艾莉森强调说,“无论是十三世纪初的宗教斗争,还是资本主义时期一次又一次经济危机,剑桥都挺了过来。所以这一次当然也可以。”
 
作为欧洲高科技和生物科技的集散地,剑桥大学以善于分析、思辨的精神著称。为迎接八百年校庆,从新年伊始,校园里的各种庆祝活动便纷纷登场。每项活动所集中体现的,都是剑桥深厚底蕴的“现代化”产物。
 
作为体制人类学的博士,艾莉森是狐猴研究领域最知名的学者之一。自从成为剑桥大学历史上第一任女校长,艾莉森已经不能像之前那样定期专程去马达加斯加做狐猴研究。而现在这个领域的前沿学者都是她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以剑桥大学为代表的全球精英教育对知识的探索和传承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