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 温斯顿.丘吉尔

时光倒流十年·2008年12月(下)

来源:2008年12月20号刊 第24期 总第171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时光倒流十年:别克突围

在中国投资建厂,制造汽车,这可能是近30年以来,通用汽车所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今天,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公司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而这正是这家奄奄一息的汽车公司目前最需要的东西。尽管历经万难,对于通用汽车来说,会永远记住19981217日,第一辆国产别克轿车下线的场景。

此前,通用汽车以实践沿袭了一条中国古语:胜败乃兵家常事。1995年的通用击败福特,与上海汽车集团组建了合资公司——上海通用,造价超过15亿美元的工厂开始运转。但通用争夺广州标致遗留项目时,却输给本田汽车,原来标致的生产线上鱼贯排列的是雅阁轿车,而并非通用旗下的紧凑型轿车欧宝。

利用通用在巴西生产的零部件,在中国组装欧宝轿车供应出口及内销,本是通用汽车的初衷。但中方合作伙伴和地方政府领导特意挑选了别克品牌,因为该品牌历史上曾广为流行于沪上。当中高级轿车别克新世纪缓缓下线,颇引发了些许争议。

但现实扭转了上海通用的思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亚洲的汽车行业陷入产能过剩。这打破了通用把上海通用打造为出口制造基地的设想,只能脚踏实地专注于中国本土市场。但彼时中国市场的增长几乎停滞,别克所属细分市场的销量从1997年的2.3万辆降至1998年的1.8万辆。而且,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轿车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并将于2000年投产与别克新世纪同档次的帕萨特轿车。与上海通用相比,这家同城对手拥有更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更严峻的是,根据亚洲汽车资源公司预测,全尺寸的高档轿车年销量到2003年也将只有5万多辆。大多数行业分析师怀疑上海通用能否在第二年卖出1万辆别克轿车。而对于这座年产10万辆新世纪轿车的工厂,一些分析师甚至预测,可能需要1520年才能收回7500万美元的投资。面对质疑,通用表示由于采用了柔性生产技术,这里同样能够生产其它轿车产品。但由于现有合同只允许生产别克一款轿车,如转换产品,还需另外申请政府审批。

另一个障碍是,根据当时官方规定,只有部长和省长级别的官员,才允许配备像别克新世纪这样的3升排量轿车。但上海通用认为,这类规定真正影响的是进口轿车,而自己已经获得了上海市政府定购了2200辆别克轿车的支持。

上海通用几乎带着势如破竹的勇气来应对一切负面因素。通用北美资深副总裁唐纳德·哈克沃斯(Donald Hackworth)感慨说:世界总是在变化的,就在我们新车下线的今天,美国总统在遭受弹劾,伊拉克在遭受轰炸,而与此同时,亚洲经济正遭受重创。我们要做好准备来适应这些,并做好长期的计划。

一点没错,世界总是变化的。别克新世纪系列车型上市第一年销量超过2万辆,盈利高达6亿元。随后上海通用推出的与别克新世纪采用同一平台的MPV车型GL8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开创了中国的MPV市场。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式的爆发,上海通用一度成为中国乘用车销量最高的汽车公司。

后续:2005年以来连续三年成为乘用车销量冠军后,上海通用在今年出现销量下滑。新世纪及其后续车型君威盛况不再,来自日本的凯美瑞和雅阁统治了中高级车细分市场。上海通用则越发倚重低端品牌雪佛兰。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200811月的数据,今年上海通用的销量已滑落出前三名,与冠军宝座渐行渐远。

时光倒流二十年:叩门者

1988年年末,42岁的万润南正在思考如何让中国最大的私营电子公司四通集团保持增长。

四年前的1月,IBM的工程师在人民大会堂对自己的电脑产品进行讲解,当时在中科院计算机所工作的万润南是听众之一。与其他同行对IBM心有向往不同,万在心中酝酿的是:拥有一家自己的计算机公司。

四个月后,万润南就与从中科院计算机所离职的7名科技人员,向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借了2万元,在中关村创办了北京四通新兴产业开发公司。在此后不到5年的时间里,四通拥有了2000名雇员,年销售额高至1.35亿美元。

正值高速发展之际,1988年的中国试图通过紧缩信贷的方式来抑制正在经历的通货膨胀,这对四通来说是个坏消息。在中英电子打字机市场,四通的份额高达80%,该业务也带来了40%的收入,但中国宏观经济举措却让这一主要产品的销售出现放缓。万润南想到的解决方法是:在1988年年底前,将四通出口额翻5倍,达到4000万美元。

事实上,同年,四通已经开始将打字机销往香港,但占据出口比例最大的还是软件,包括为日本三井生产的桌面打印包。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能够降低90%,万润南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四通完全有能力抢占打字机的海外市场。为此,四通的产品线异常繁杂,并饥渴地寻找不同的合作伙伴。它与三井合资开办了装配电子打字机的公司,同时和日本、香港的公司组建其它合资企业生产电脑桌、打印机和鼠标。

对于一个在国内已拥有600家商店、40家批发中心和100家维护培训中心的公司来说,底气正来自于民营公司相对灵活的游刃度。对此,万润南不无自豪地说:“如果是政府掌控的一家公司,效率就会比较低,因为政府需要的是将风险最小化,而企业家需要的是高利润。”工程师出身的万曾在文革期间被迫成为铁路工人,当有机会追逐自我梦想的时候,他表现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当时的中国,四通的成功带有象征意义,万润南很快成为新一代本土创业者的旗帜。很多工程师都辞掉国家机构的铁饭碗慕名加入,毕竟,四通可以让他们的构想更快付诸行动,还有每年1000美金的报酬(相当于国家研究院工资的两倍多)。

但是,这场离职在正统的国家级研究院看来更像一种“叛逃”。国家研究院曾经状告四通聘请了他们的两名工程师以及将政府的研究成果商业化。万润南的妻子说:“这(指四通对工程师们的吸引)就像为中国科研机构投入了一大颗石头。”如日中天的四通让万润南成了中国民营企业的教父级人物。1988年的四通则被看作让中国成为世界电子市场上主角的叩门者。

后续:一直到1995年,四通始终位居全国电子类企业排名的三甲之列。2003年,段永基联手史玉柱和卢志强开始将四通向生物科技和房地产拓展,但这并没有让四通更加强大。这家曾经的改革领军公司已从主流名单中消失。而1989年退隐的万润南在旧金山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追溯:借东风

既不如丰田声名显赫,也不像本田那样咄咄逼人,但日产在中国唯一的乘用车合资公司,几乎是悄然上位,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其11月销量同比、环比皆为增长的汽车制造商。同时,东风日产还不动声色地挤落上海通用,成为单月销量季军。

这一切得益于东风日产稳健甚至有些保守的经营方式。(2008620号刊 12期《 仍欠“东风”》)同时,严峻的经济环境也颇有帮助。一些倚重某款明星车型的公司意识到一旦其星光黯淡,会迅速牵累整体业绩,而东风日产丰富产品线内的此消彼长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尽管日产的天籁轿车远没有雅阁和凯美瑞受人瞩目,但今年仍取得了约50%的增长,更何况它在目前中国最炙手可热的细分市场适时投放了CrossoverSUV新车型。在包括丰田在内的对手均表示无法实现既定销量目标时,日产几乎可以肯定能完成34.5万辆的年度目标。

于是,当众多汽车制造商谈2009年色变之时,东风日产仍有魄力提高市场预期:在华汽车销量将增长至多15%,高达4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