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限的资源、学会与环境共存与发展。人类需要凝聚智慧来抵抗无知、贫困和疾病

善的创新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慈善事业,是个耳熟能详的词汇。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它不再只局限于提供经费,或者找到一个范畴,把所有的钱投进去。慈善事业的根本确立在关注并立足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存在的最尖锐的问题。

首先,与生存环境相关的突出问题是能源和环境。它非常复杂,同时又非常全面。我们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方法去解决——科技的进展、创新以及经济的增长。同时,社会还有个人的行为、风格、生活方式也需要改变。对于有限的能源,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在私人市场中寻找新能源来得以突破。无论成败如何,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另外,多方面提供的高新技术,帮助我们创立了一条信息的高速公路,如此,我们才可以好像超传导现象一样充分有效的利用现有能源,以达到节省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样的角度出发,在信息共享的时代,只要高效,无论什么,都会出现其最佳状态。

然而一件事物的状态,往往是最难操控和把握的。人类的生存状态也同样曲折不平衡,需要一个博爱的力量去调节。贫穷、无知、疾病甚至饥饿,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折磨着不同的人群。

谈到无知,其实基金会可以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尝试去推动一个理念,消除这个数码的隔阂,把电脑、互联网带到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这样会使世界平等,透过互联网达到平衡。中国这一方面进步了很多,因为我们消除文盲这一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另外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电脑氧化”,即把一些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比方残疾人,他们行动是比较慢,但是他们今天也可以做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这就是透过电脑的一些技术,让不同的人可以做不同的工作。即使他们今天做不到,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将来也可以做到。

至于疾病,近十年,我们对现代生物,还有在一些免疫病方面已经有一些基本的理解。传染病,比方说疟疾,还有艾滋病等等,这些都是很大的课题,对人类发展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和桎梏。贫穷是人们面对疾病的最大问题。以前没有任何政府组织或者机构尝试提供一些药物给贫穷的人去医治他们的疾病,因为这个根本不属于任何政府或者机构所做的工作,但是慈善事业除了需要支持一些没有经济实力来治疗和抵抗疾病的人们,更重要的还有支持人类医学科学的创新发展,以减轻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基因的研究让我们可以找出一些病的根源,调整生活模式以后,也许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健康状况的一定改善,这些都是有赖于生物科技的进展的。

提到健康,世界上,还有一部分人在承受饥饿的煎熬。而慈善事业在粮食方面下的心思,不能停留在有更多的食物来吃,而是更长远地帮助那些没有足够可种植土地的国家去发展农业。盖茨基金将会进一步投资在中国做得很好的农业这一方面,构想就是让更多的,尤其是贫穷的国家受惠。

(本文改编自814日,比尔·盖茨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论坛上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间的访谈)

Tags:  慈善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