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预测手机的未来?全球手机霸主的方向是:先去了解城市的变迁

诺基亚的秘密武器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罗燕  |  阅读:

7月份大概是印度最糟糕的时节之一,热带季风带来大量降雨,狭窄的街道充满肮脏的积水,火车因为洪水爆发而不得不停止通行,炎热和潮湿滋生了肆虐的蚊虫。20077月,在贫穷落后和飞速发展就像两条并行线一样随处可见的印度最大城市孟买,郑永喜(Younghee Jung)居住在号称亚洲最大贫民窟Dharavi边缘,她不得不每天卷着裤子趟过没及脚面的浑水,去贫民窟中事先确定好的每个地方进行访谈。在泛滥的洪水中,她看到一个原来要参与到访谈中的当地人,房屋被洪水无情地冲垮。

在这几周里,消毒洗液是郑永喜最亲密的伙伴—她必须在回到住处之后将在浑水中浸泡过的皮肤一一洗净。对于生在韩国、如今长驻伦敦的她来说,这会是生命中极其少有的经历。但正是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让这位31岁的诺基亚设计师能有机会来体会和理解那些在一个急速崛起的城市中普通人真实的生活和希冀。

比如,当地贫民窟的人们告诉他们,在没有电视和收音机的情况下,希望手机能具备预报天气的功能,可以及时得知何时会有降雨,何时结束。另外,她看到了孟买的人们如何在湿润的雨季保护他们的手机。这对未来针对该地区销售的手机材质的选用,会是一个有效的注脚。

更重要的,也就是包括郑永喜在内的诺基亚设计团队(包括工业设计师、设计民族学家、包装设计师、摄影师、交互设计师以及用户体验设计师们)此行的目的,是调研一个宏大的命题—未来城市(Future Urban)。

根据联合国预测,在2008年,世界上住在城区的人口数将首次超过住在农村的人口数。这种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迁移并不仅仅关乎于那些刚刚迁入城区的人们,它也将对全人类的文化、行为方式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郑永喜的团队,就是要去寻找这个大转折中酝酿着的趋势:未来几年,城市将演变成什么样子?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如何?手机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某种意义上,这更像一个社会学家的工作。

20084月,在诺基亚刚建成不久的伦敦设计中心,诺基亚设计团队进行了首次开放日。面对包括《环球企业家》在内的全球媒体,诺基亚首席设计师阿拉斯泰尔·柯蒂斯(Alastair Curtis)为2007年诺基亚的这次调研作了诠释:“我们所做的一切设计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 Everything we do starts with people)。”柯蒂斯强调,生活在不同地域、语言环境、阶层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需求。“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诺基亚)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不同类型的手机服务,而不是为所有人都提供千篇一律的全面服务,”他表示。而在他看来,未来的设计趋势不外乎三个方面:和主人更为相关和互动的手机功能和服务,将互联网移动化,全方位的环保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厂商,诺基亚在手机市场中占有约40%的市场份额—更具体说来,全球有9亿人在使用诺基亚手机,而每秒钟会有16台新的诺基亚手机面世。毫无疑问,它的设计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手机的设计趋势。

[---分页标志符---]

发现现实世界中的无限可能

孟买并不是郑永喜等作为研究对象的唯一城市。20076月到11月,在未来城市项目的调研中,他们还来到了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加纳的阿克拉,在这里的深入访谈中,他们同样选择了JacarezinhoBuduburam这样的贫民窟。

虽然孟买、里约热内卢和阿克拉分布在不同的大洲,却有着共同的特性:隶属于全球经济的最后一极—第三世界国家,贫困和落后侵蚀这里多年,可是它们却又是当今经济发展最蓬勃、最活跃的所在。在发达国家已寻求不到太高回报的资本疯狂涌入,带来了这里轰隆的剧变。在这些城市,贫穷和富裕这两个极端完美融合,却也因为飞速发展带来无数问题:大量农村居民涌入、城市污染严重、基础设施薄弱

很大程度上,涌入城市中的新的人群没有住原来的老城中,而是组成了自己的社区,创造了全新的城区。在这些新城区的人们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找工作、建立新的社交网络、适应新环境、应对有限的资源和基础设施—事实上,处在整个城市化过程中的全世界人都在面临这一系列的问题,只不过在这些人身上放得更大。

于是,研究这些人便有了广泛的意义。诺基亚希望这个调研并不只是关注有什么新产品和服务可以开发,而是充分考察这些人群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在深度访谈中,像郑永喜这样的设计师会和被采访者一起待在家里,或者一起去工作,和他们做同样的事情。当充分了解了他们的状态之后,才考虑,技术能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研究发现,对于很多刚进入新城区的人而言,他们需要时间去建立自己的社区,搭建人际网络,这也意味着,一方面,他们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另一方面,他们正在努力着在新社区里去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可能扮演两种角色:在家时,它是家庭娱乐的中心—播放音乐、玩游戏、分享照片,一家人可能只拥有一部手机一起使用;同时它也可以在一个人的身份建构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手机可以标识主人的喜好、个性,是其人际网络搭建中的重要部分。

发现的另一种方式是让用户都参与到设计中来。郑永喜在去的每个地方都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工作,就是建立开放性工作室(open studio),用竞赛的方式组织当地人设计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手机。“通过这种方式更容易看到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郑永喜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共有超过220个当地人参与进来。根据收集过来的设计,诺基亚的设计师再和当地人进行更深入地交流,来理解他们为何作这样的设计,他们的设计如何和他们的生活、思维方式等相互联系。一个例子是,在加纳,一个人的设计是让一个手机可以同时使用4SIM卡,以便在不同的运营商处选用价格最优惠的服务和最好的网络覆盖。对于一个个人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民众来说,这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

也有很多调查是不太有区域之分的,比如设计师们对人们把手机放在哪个地方进行了调查,发现,有60%的男人把手机放在前面右边的口袋里,而有61%的女人则是把手机放在手提袋里—后者的弊处是,一半的人经常没有及时听见打过来的电话或短信。

于是,将这些信息搜集过来之后,下一步是,按照何种方式来使用这些调查所得?

超越手机

柯蒂斯认为,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手机设计的方式,手机设计从设计实物(objects)演进成设计解决方案(solutions)。“看到这样的机会让人非常兴奋,它改变了我们看待设计的角度”,柯蒂斯表示。

这种解决方案,一方面包括利用调研结果,为细分人群设计功能偏向不同的手机。比如,考虑到低端市场的人群用电未必方便,针对低端市场的诺基亚1200,充一次电可以持续使用两周甚至更长,手机还有内置的手电筒,方便照明。

更有趣的是,诺基亚所考虑的其实远远超出于此,它设有一个设计战略规划部门(Design Strategic Projects),专门研究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趋势,设计未来的产品。这个部门的负责人瑞斯·纽曼(Rhys Newman)表示,有很多数字还有待大家的关注,比如全球有30亿人在每天不超过2美元的生活费下生活,有75%的人生活在无网络覆盖的环境下,世界上有15的人不识字……

如何为这些人解决问题?以不识字的人群为例,瑞斯的团队提出了概念手机People First,不识字的人群一般能识别数字和人的面孔,因此这个手机的界面以人的面孔、时间、使用过的功能先后顺序列表为主,意在打破这种沟通障碍。

解决方案另一个层面,则是让手机成为人生活的一部分,能充分展示他的个性、身份,甚至还能在不同情境中给予使用者一个情感上的回应(emotional feedback)。

在诺基亚已经推出的手机就能找到这种例子。比如,设计师们观察到人们在聊天的时候手机铃响但不愿意接听时,一般都把它翻转朝下,但这并不能减少铃声的干扰。这个微小的动作引发了设计灵感。在奢华版手机8800 Sapphire Arte上,便实现了这种翻转静音的功能。这就像这个小家伙已经洞悉了主人的心思,在被翻转朝下后自动停了声响—但不是挂断电话,也并不影响下一个电话铃声。同样在8800 Sapphire Arte中,另一些情感上的回应也非常有趣。比如大多数人开启手机屏幕只为了看一眼时间,这回,即便在屏幕关闭状态下,只需要在屏幕上轻敲两下,时钟就显示出来了。而当你带着8800 Sapphire Arte的蓝牙耳机接听电话时,用手轻轻在耳机正面上下划动,声音也就随之调节了,方便而优雅。

在推进人机互动的同时,柯蒂斯可从来没有让设计团队放松在环保领域的努力。据诺基亚伦敦设计中心的人员介绍,当前诺基亚所生产的手机中,已经有80%的材质可以回收利用。

同时,在Homegrown的环保计划下,诺基亚已经发布了绝大部分外壳用回收的废旧材料打造而成的概念手机Remade,以及使用太阳能电池、能监测环境状况等的概念手机Eco Sensor

不过节能仍然是无处不在的。比如,瑞斯的团队关注到,人们往往在睡觉时充电,睡觉时长大概是68个小时,但手机充满电的时间通常为一到两个小时。如此一来,充电器平均会浪费300毫瓦的待机电量。针对此,可节约能源的概念充电器燴eroaste便设计产生。它可以感应手机的充电情况,当手机充满电时,Zeroaste便会自动停止工作,节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