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产品中的经典风格
风格竞争力
重金属铁马
哈雷·戴维森不是世上最贵的摩托,但却是最酷的摩托。即使饱受罢工之苦,又即使平均的骑士年龄是44岁显然过于老龄化,但这些都没有成为哈雷摩托2006年的全球收入高达到53亿美元的阻碍,这个数字甚至比前一年成长了8.6%,简直是摩托车之王。哈雷将摩托车的钢铁心脏与金属质感暴露在外的裸露美学,象征着美国现代的骑士精神:狂野、率真。哈雷不是平庸工具的代步工具,它是凌驾于交通工具概念之上的铁马,它始终保持强悍、狂野与不羁的气质,这与斯文的宝马摩托车或是科技感十足的本田摩托截然不同,哈雷的重金属风格将自己幻化成狂放的象征。
威廉姆斯·哈雷和阿瑟·戴维森手工制造出的第一辆摩托车充其量也就是装上发动机的自行车,最大时速只有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将哈雷之名传遍全世界,但在上个世纪前30年里它仍未找到自己的风格。现在这种强悍、性感的造型是在1930年代成型,并且一直延续了下来。
任何一辆哈雷摩托都具有让人无法忽视的存在感:硕大的体积、强劲的马力、纯金属的坚硬质地、大排气量带来的独特轰响,还有炫目的色彩与独特的硬朗造型。甚至连发烫的排气管都是其风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往往让人联想到西部电影里粗犷的牛仔精神。
哈雷摩托是典型的粗犷气质,与日系摩托“精明、科技、”与德系摩托车“理性、内敛、斯文”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具有放纵的荒野骠客姿态。
Let it Rock的朋克精神
英
她现在已不再依靠简单纯粹的嬉皮元素来定义自己的风格。她从历史、绘画等多种艺术中汲取灵感,从复古到 “奢华的离经叛道”均有体现。尽管上世纪70年代强烈的朋克精神已被多元化的时尚元素稀释,但希望自己多少流淌着一些反叛血液的人们仍旧将Vivienne Westwood视为一种标志
Just Do It with Style
当其它对手都在宣传产品的时候,耐克却不把产品当作直接宣传的对象,反倒不断打出代表运动精神的形象广告。正是立足运动精神之上,形成了耐克的风格。在耐克诞生之际,其它体育用品商占据了大部分江山,耐克却以“帮助运动员表现得更好”的思维率先推出许多创新产品,比如气垫鞋、FIT快干排汗面料等等都是十足精彩的商业创新。耐克靠着创新产品和强大的宣传攻势夺下了大好江山。针对年轻人群的亚文化,耐克推出设计时尚的产品以及其出不意的广告宣传。耐克强调Fit, 强调“敢做敢当”的青少年文化,击中了血气方钢又喜爱运动的年轻人的心里。这一点与其它运动品牌具有的德国式“冷静、传统”典雅风格,或是“严肃、专业”的日式运动产品气质截然不同。作为时尚代言人,耐克公司拥有惊人的洞悉能力,做足了年轻人的亚文化
敢做敢当
当时下的青少年日益演化成“我世代”时,耐克敏锐地推出,就这样干!(Just Do It)的主题,强调不守传统、想做就做的风格。如果说阿迪达斯“Impossible Is Nothing”的口号强调的是克服困难与对自我的挑战,那么耐克表达的则是释放自我的率真姿态,并在那个勾勾符号上充分体现。这种对自由与个性毫不掩饰的渴望,是耐克的独创,它出现在产品设计、广告宣传、代言人形象、品牌活动中,成为长期经营的风格
不论有多难
Air Jordan I是“球鞋界”离经叛道的开山之作。醒目的红黑色搭配在现代已经成为经典,但1985年那个保守主义仍然占据上风的年代,这种 “与众不同”几乎不可接受。这正是耐克走向我行我素的张扬风格最初的表露。以桀骜不驯却奋进向上的“飞人”乔丹作代言人,推出Air Jordan I球鞋的大胆作法,在当时简直像赌博一样让人血压上升。法国大名顶顶的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消费就是符号,象征和价值的体现。而另一位法国著名哲学家布西亚也断言,一切消费都只是符号的消费。两位法国哲人的想法如今都已被证实,当风格形成之后,风格就是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