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和大师的杰作零距离,到了颠覆线上参观体验的时候了

人人都爱博物馆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高松  |  阅读:

不用实地走进博物馆就能欣赏到全球的艺术珍品,搜索巨头谷歌两年前发布的“谷歌艺术计划”实现了这一点。这项艺术计划收编了从纽约大都会到佛罗伦萨乌菲齐,全球17家老牌艺术博物馆的珍品虚拟参观,并把巴西的街头涂鸦、非洲的古代岩画等多元文化艺术,一股脑儿地搬上了互联网。

第一次接触谷歌艺术计划后,长沙数字展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刘宇驰就决心促成湖南博物馆与该计划的合作。刘花了3个月时间,挑选极有代表性的藏品,如T形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和商代铜像尊等,为它们拍摄照片、上传数据,并向谷歌提交申请。

“谷歌的反应非常快,前一天向加州发出申请表格,第二天谷歌就从上海打来电话。”刘宇驰对《环球企业家》说。2012年6月,作为国内第一家加入谷歌艺术计划的公立博物馆,湖南博物馆的50件藏品登陆线上。随后,湖南博物馆遇到了扩建休馆期,然而关注其馆藏珍品的人数不降反升。“作品上线至今,我们网站的访问总量提高了175%,其中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访问者达到48.7%。”刘说。

作为古蜀文明代表的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与谷歌合作上线的国内第二家。它有不少具有吸引力的藏品,包括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金饰以及国内保存最完好、最大 的金质面具“大金面具”等。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姚菲说:“81件藏品上线后,国外的参观者更多地了解了我们,进馆的人数也多了。”目前,国内已有7家博物馆加入谷歌艺术计 划。

一开始,谷歌艺术计划源自员工业余时间的兴趣之作。谷歌内部有一项名为“80/20”的计划,即允许员工在上班时间拥有20%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构思和开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由此产生了如Gmail等知名产品。谷歌艺术计划原本是20%时间项目,如今已经有20余人的全职团队。现任谷歌文化学院总监的阿米特·索德(Amit Sood)是谷歌艺术计划的发起者,也是一位谷歌工程师。

2011年2月,谷歌艺术计划第一批收纳了9个国家17座博物馆的1000多幅作品。上线第一年,访问数达到了2000万人次。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球参观人数排名前三位的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当年累计参观人数的总和。随后一年,这项艺术计划增加了138座博物馆,藏品数量增加了30倍,目前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扩容中。“每到一个新的国家,就会有当地的谷歌员工拿出20%时间来支持计划,这是我们能够壮大的原因。” 阿米特 说。

70亿像素

谷歌艺术计划并非是把艺术品搬到线上的第一家。欧盟的文化门户“Europeana”收纳了包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2000多个欧洲机构的古籍、绘画等藏品的虚拟展示。加拿大虚拟博物馆计划则集合了全国3000座博物馆的资源。谷歌艺术计划的藏品丰富程度虽不及前两者,但它“极限高清”和“3D实景参观”的技术改变了虚拟游览的体验。

荷兰画家彼得·老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 Elder)的《收割者》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这幅木板油画长119厘米,宽162厘米,不甚宽大的画面上分布着六组人物群像,观者几乎要将鼻尖贴到画面上才能看清笔触。然而在谷歌艺术网站上,随着放大画面,极远处密集的黑点逐渐明晰,农民在田间劳作和娱乐的细节尽收眼底。

能做到对艺术作品巨细靡遗的呈现,谷歌采用的是十亿像素图像技术(Gigapixel),其拍摄精度高达70亿像素,是一般百万级像素相机分辨率的600倍以上。它提供的视觉细致到“司母戌方鼎”上岁月的痕迹、梵高《星空》中的“雨点皴”、台北故宫博物馆中“翠玉白菜”的纹路。这种技术通常用在人造卫星等特定用途,谷歌地球的首席科学家迈克尔·琼斯(Michael Jones)于2007年将这种技术投入谷歌地球应用中。

借助GigaPixel技术拍摄一张作品有两种方法,如果一次成像,需要如Pan-STARRS PS1、 Gigapxl Camera这样的昂贵设备。另外也可以多次局部拍摄,以达到高水平的分辨率,最后整合图片。谷歌采用后一种更为经济的方法。拍摄前,谷歌工程师先将艺术作品纵横划分成不叠不漏的局部,继而使用专业摄像头、智能电脑系统以及多项同步移动单元拍 摄。

将零散图像补缀在一起,则应用谷歌的Picasa技术,通过极为复杂的算法和图像识别技术,让每片图像各归其位,最后得到一张完整的图像,并达到快速缩放的效果。如此巨大的像素图形数据量要想在网络上流畅浏览,还需要谷歌App Engine的Web应用程序做基础架构的支持。“真正令我们获得优势的是,谷歌其他产品技术都被用来支持这个项目。”阿米特说。多项技术的综合使用让谷歌的线上参观者获得了只有从事艺术品恢复工作者才有的微观体验。

“3D实景参观” 脱胎于谷歌2007年推出的街景(Street View)技术。在专用街景车上装载有9个360度全景定向相机进行拍摄,得到博物馆的全景图像。线上访问者点击博物馆的平面图,就可以进入对应的房间参观。比如,点击进入凡尔赛的镜厅,以360度的视角环顾巨大的落地窗,仰视天花板波西米亚水晶吊灯和歌颂太阳神的华丽油画。除了观赏相关画作和艺术品,置身逼真的虚拟场景,最大程度还原了线上参观者的体验感。

谷歌利用其整合信息的优势,将艺术品全面数字化,这也给线上参观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便捷工具。例如,通过对比美国19世纪画家温斯洛·霍默(WinslowHomer)在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陈列的《The Life Line》早期草图和来自费城艺术馆的最终作品,可以看出 画家的海景画风变化。“在整合信息的可塑性上,它是所有线下美术馆比不了的。”尤伦斯 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对《环球企业家》说,“做到更多的可能性是它的意义所在”。

逼真的线上参观体验是否会取代人们走进博物馆的意愿,结果难以预料。因此,这家新兴的互联网巨头整合存在了百年的博物馆,遭遇到的阻力显而易见。为了保持自身在文化界的地位,博物馆在文物管理和版权法上都有很严格的保护机制。谷歌艺术计划与博物馆洽谈合作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的沟通围绕版权、数据安全等问题。

 此外,博物馆的概念中西有别。西方对应的概念是美术馆,而中国以历史、文物类藏品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对以西方概念建立起的项目较为陌生。对此,阿米特称:“第一批大陆博物馆的正式上线才是正式相互了解的契机。”金沙遗址博物馆宣传营销部主任肖飞舸对《环球企业家》说:“国内博物馆的藏品很多是立体的、三维的,这在某些深入合作上造成了一定的局限。”即便如此,肖表示,由谷歌提供技术的全景图像已经准备上线。

谷歌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重新聚集到一起。目前,超过32000幅“高清”世界珍品尽收于谷歌艺术计划,参与的艺术机构遍布全球40个国家。“艺术博物馆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面向观众,让大家更喜欢博物馆。” 阿米特说,“接下来我们会推出新东西,未来还有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