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花19亿美元巨资收购移动搜索公司91,让互联网业界震撼。如此大的交易,很多人的反应都集中在91值不值这个价,忘了更重要的问题。比买得贵不贵更重要的,是买得对不对的问题。

91是不是一张“旧船票”?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  作者:吴伯凡  |  阅读: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不可能用导致这个问题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

换言之,我们必须明白,眼下的问题很可能是由我们不自觉但一直遵循的思维所导致的,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去补救,但如果补救的思路与我们以前的思路如出一辙,那解决的方案不仅可能于事无补,而且补救的措施可能是火上加油,让问题愈演愈烈。

就像游泳时如果遇到漩涡时,人往往会本能地奋力挣扎,游开漩涡,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逃离漩涡,而且会让自己精疲力尽,最终丧生。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放弃挣扎,让身心放松,保持平衡,自然地沉到水底,借水底旋转的力把自己“甩出”漩涡的中心,最终得以逃生。

在对自己所处的场景和格局缺乏洞察和理解之前,匆忙地自救,而且一味地依赖于蛮力,很可能让问题越来越恶化。

百度花19亿美元(这个数字是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融到的资金的7倍多)巨资收购移动搜索公司91,着实让互联网业界震撼。如此大的交易,很多人的反应都集中在91值不值这个价(拒说一年前这家公司的估值只有这个价格的五分之一),忘了更重要的问题。比买得贵不贵更重要的,是买得对不对的问题。

百度此举,显露出它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延续自己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辉煌。百度因为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少有作为而在资本市场上遭受重大的损失,与百度近一年在股巿的损失相比,19亿美元只能算个零头。行为经济学指出的,人们在规划事情时往往倾向于规避风险,哪怕风险并不大,而当人意识到事情已经发生,自己在补救时,往往是甘于冒险的,哪怕风险极大。我们可以想象,当百度处于优势地位来筹划未来时,哪怕91开价只有1.9亿美元,百度都会嫌贵,而当百度以沉重的代价认识到自己可能被一个新的时代抛下时,19亿美元也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数字,因为它觉得它购买的不是普通的资产,而是在购买通向未来的船票。没有这张船票,百度就可能永远滞留在它曾经辉煌的地盘上。

但问题是,这真的是一张管用的船票吗?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这会不会是一张旧船票,百度拿着它能否登上移动互联的客船?

百度的思路很清楚:百度在以PC为终端的传统互联网中凭搜索业务称雄中文互联网世界,如果拥有了移动搜索的神器,那它就会在移动互联网再续神话。

但事情远非这么简单。如果这个逻辑讲得通的话,那么传统媒体巨头只要把自己移到互联网上,就能延续巨头的地位。在互联网发展初期这种思路就曾经盛行过,如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就曾经“强强联合”,制造了并购史上最大的交易(总交易额达3500亿美元),这场日后被证明是一桩最失败的并购提醒我们,想当然的天作之合有可能最终是一场代价昂贵的闹剧。传统电视巨头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网络视频巨头,传统零售巨头(如沃尔玛)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网络零售巨头,不管它们既有的资源和能力多么有优势,都不可能直接将既有的优势兑换为新的优势。在我们真正投身到新游戏中的时候,我们往往大大忽略新游戏规则与旧规则的云泥之别,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新规则与旧规则是大同小异的,就像当初人们把汽车称为“不用马拉的马车”,把电视机称为“看得见播音员的收音机”,也像我们今天把互联网金融看作是利用互联网来开展的传统金融业务。

“人与人的差别有时大于人与猿的差别”,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虽然同属互联网,但它们之间的差别之大,某些地方甚至超过了互联网与非互联网的差别。比如说,三四年前,我们以为移动即时通信无非是做一个即时通信的手机版。如果腾讯没有超出这种认知,它会做出一个手机QQ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果真如此,腾讯就不会开发出微信,将自己滞留在传统互联网领域而不自知。腾讯之所以能拿到这张真船票,是因为它逐渐清晰地意识到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移动化并不能画等号。

百度有很多“敌人”,它的经营行为也越来越受到“敌人”们的影响和牵制,但百度的真正的“敌人”是它自己,或者说是它的“旧我”,一个竭力维护自身生存逻辑的“旧我”。它很少从旧我中抽身思考问题,固步自封的自我标签被它自认为是“专注”和“务实”,而自我形象的固化和难以自觉的傲慢是一个企业开展实质性创新的基因性障碍。它始终没有重新定义网络搜索的能力和意愿,始终没有心悦诚服地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强烈冲动。它的唯一真实的冲动是如何自我保全,仔细分析它的所有看似具有明显攻击性的行为,都不过是自我防御性的。所以它误把传统搜索业务的移动化作为移动搜索。借用彼得.圣吉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熟练的无能”和“习惯性防御”。眼下,拿着这张昂贵的船票,它能否最终上船,的确充满悬念。

Tags:  91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