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快顺应潮流,不被对手甩下,Facebook展开了一次浴火重生的自我革新之旅。

放弃加倍下注移动网络 Facebook浴火重生

来源:财富  |  作者:杰西·海佩尔  |  阅读:

 

  勇于纠正错误
 
  2010年,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做了一个十分糟糕的决定。他没有分别为iPhone、Android、黑莓、诺基亚以及微软的手机单独开发应用,而是让工程师设计了一个能够兼容所有智能手机的版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认定,随着不同的操作系统不断争夺对移动设备的控制权,独立应用迟早会消失,我们都将直接用手机访问网站,就像使用PC一样。
 
  扎克伯格错了。谷歌Android和苹果公司的iOS很快主导了移动操作系统市场,而那款以网络为核心的Facebook的应用却并未很好地兼容这两个平台。这个统一的网站不仅漏洞频出,而且运行缓慢,甚至经常崩溃。2011年更新后,第一个星期就在苹果App Store收到了1.9万条“一星”差评。“这可能是我犯过的最大错误之一。”扎克伯格3月末在Facebook门罗帕克总部接受采访时对我说。
 
  成立短短6年,曾经引领社交网络浪潮的Facebook就错过了新一轮科技变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在纷纷抛弃笔记本,转而购买移动设备,然后争先恐后地下载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应用。这些应用都是专门针对小巧的触摸屏设计的,可以方便出门在外时使用各种功能。你可曾见过有人在桌面上玩《愤怒的小鸟》?与此同时,Facebook却只有一名专职的iPhone工程师,多数的移动团队都在为移动浏览器编写代码。
 
  在硅谷众多引人惊叹的成功故事背后,总是隐藏着成百上千因为未能顺应潮流而灭绝的企业。扎克伯格显然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但要解决Facebook在移动领域遇到的难题,这个少年得志大男孩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失败,而且必须痛下决心对这家年轻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公司文化展开改革——其中的很多举动都有违他的直觉。
 
  Facebook以往一直看重速度,但为了顺应趋势,该公司的移动开发者在推出新版本时必须要再三考量,放慢速度。他们不再对移动网络加倍下注,而是转而融入应用开发趋势。不仅如此,Facebook不再奢望通过一款杀手级产品接触到尽可能多的用户,而是选择其中一个平台展示他们在移动领域的实力和潜力。“我对整个公司的开发流程展开了全面的调整,幅度之大令人难以置信。”他说。
 
  4月初,扎克伯格亲自发布了Facebook Home。这种新的模式可以在手机上为用户提供丰富的Facebook体验。在全面发力移动应用业务的过程中,该公司已经成功改版了iPhone和Android应用,但Facebook Home的野心更大:它其实是对Android设备进行了一些深入调整,以便在用户打开手机屏幕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状态更新、News Feed、聊天等Facebook的核心功能——甚至无需解锁设备,就能使用和浏览这些内容。扎克伯格坚信,优秀的编程技能将成为Facebook真正的优势,其重要性远胜于开发自己的移动设备或移动平台。
 
  但风险同样巨大。Facebook Home导致扎克伯格加大了对Android的依赖,而这款系统的真正所有者正是Facebook最大的敌人之一——谷歌。与此同时,由于Android与苹果公司的iOS是移动市场的一对宿敌,因此他的这一举动也疏远了苹果公司。而由于放弃了自主开发操作系统的计划,Facebook也将无法从中收获任何潜在利益(主要是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不过,倘若用户和广告主认可这款产品,扎克伯格便有机会证明他有能力重塑移动体验,并改造Facebook。
 
  接纳大胆建议
 
  2011年10月的一个午后,克里·昂德莱卡(Cory Ondrejka)把他的老板拉到了一边。彼时,扎克伯格刚刚完成了每周的例行问答会议,并与Facebook CTO麦克·斯克洛普夫(Mike Schroepfer)一同走进了一间会议室。昂德莱卡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应该彻底抛弃现在的iOS应用,得重新设计一个。”
 
  这个建议很大胆,但扎克伯格和斯克洛普夫当初让昂德莱卡负责移动技术时,就是看中他的魄力。头发灰白的昂德莱卡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拥有武器和系统工程学位。他不仅技术实力过硬,而且创业经验丰富。(昂德莱卡说:“典型的Facebook员工要么刚刚从斯坦福或哈佛毕业,要么从斯坦福或哈佛毕业后去了微软,然后又去了谷歌。”)他参与创办的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曾经推出了著名的虚拟世界《第二人生》。他还曾经在百代唱片短暂负责过营销工作,后来离职创办了一家公司,并于2010年被Facebook收购。
 
  尽管昂德莱卡很受信赖,但他的计划还是让扎克伯格感到不安。昂德莱卡希望Facebook能够蛰伏一年,不要理会用户的抱怨和投资者的谴责。但这一年可不同寻常——正是在那一年,外部投资者将得以首次通过IPO(首次公开招股)对该公司公开下注。他希望扎克伯格不要再浪费时间改善糟糕的应用,应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一款新的iOS应用上。如果能够成功,他们还准备重新编写Android应用。斯克洛普夫和扎克伯格向昂德莱卡抛出了很多问题。“重新编写代码通常会失败。”昂德莱卡记得他的老板曾经如是说,“你凭什么认为这次能成功?”
 
  他早料到扎克伯格会这么问,所以便拿出了自己搜集的数据——这是Facebook员工的典型工作方式。为了改善移动业务,斯克洛普夫已经汇集了一批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探索在移动市场“成就伟业的渠道”。这个团队认为应当加大对既有战略的关注力度。Facebook的iPhone和Android应用都是“混血儿”:将刚刚诞生不久的移动网络语言嵌入到苹果和Android专用程序中。但问题在于,专门针对iOS和Android开发的原生应用,远比Facebook的“混血儿”漂亮得多,也酷得多。
 
  该团队考虑了很多补救措施和临时方案,但道路却越发明朗起来:Facebook必须要从头重写应用。但昂德莱卡却不准备改变应用的任何设计。他坚信,改版应用界面将会分散精力,导致他们难以全神贯注地提升速度和易用性。换句话说,此后大约一年时间内,Facebook用户仍将继续使用原先那款蹩脚的应用;而等到项目完成时,新应用的界面也几乎与原先完全一样——前提是他们能够获得成功。“我同意了,”扎克伯格说,“但这不符合我的直觉。”
 
  扎克伯格明白,Facebook的第一要务是理清移动战略。他对此非常痴迷。2011年12月,他便对公司进行了重组,在所有的产品团队中都安插了移动工程师。2012年,他又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强调,Facebook最迫切的任务是成为一家移动公司。他对Facebook的一众程序员、设计师、销售员和招聘人员说,如果他们能把iPhone换成Android设备,将对公司的发展起到帮助。
 
  逐步落实计划
 
  随后,扎克伯格开始落实计划。他的办公桌夹在斯克洛普夫和昂德莱卡中间,上没有电脑显示器。他的“水族馆”里同样没有电脑。这其实是一间坐落于Facebook总部园区中心的大会议室,扎克伯格经常在里面评估产品,由于四面都是玻璃,所以得了一个“水族馆”的雅号。当设计师和工程师向扎克伯格提交自己的产品时,他的第一个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在移动设备上效果怎么样?”
 
  为了让工程师更加全面地理解Facebook,昂德莱卡和斯克洛普夫开始将移动开发者安插到产品团队中。在Facebook,程序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加入哪个项目,而各个项目组也会相互争夺人才。管理人员会在报告中重点突出表现好的产品团队。很快,所有团队都发现,如果想在每周的备忘录中受到表扬,就必须招募移动开发者。
 
  昂德莱卡和几位同事还为移动产品的开发制定了几条额外的规定。在网页中,很容易更新或修正错误,而且速度极快,所以工程师都会不遗余力地加快速度。但移动平台的模式却截然不同。首先,作为系统的所有者,苹果公司和谷歌会对调整后的应用进行审查,这需要一些时间。而且必须让用户主动更新应用,但这却不常发生。如果开发者犯了错,调整起来就要花费更长时间。这绝不是几分钟能搞定的事情,Facebook用户有可能要在几周时间内深受这个错误的困扰。
 
  随着Facebook对移动开发的理解逐渐加深,对移动工程师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这些工作起初进展得十分困难——Facebook甚至没有什么人能确定他们究竟需要哪些人才。经过了几次关键并购后——包括荷兰设计公司Sofa,以及由两名苹果前员工创立的电子书公司Push Pop Press——Facebook的移动开发实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2012年,Facebook启动了移动开发技能培训项目。工程师可以参加为期一周的iOS或Android课程,很多人刚刚结束新员工的培训,就来上这些课,还有人选择项目间隙来听课。当然,没有人能用短短一周成为专家,但斯克洛普夫解释道,这些接受培训的员工智商都很高,他们只要接受一点培训,就能释放无穷的潜力。这种课程每个班从12人到23人不等,目前已经在门罗帕克、纽约、西雅图和伦敦开课。大约已经有600多名员工接受过培训,他们随后加盟了各个产品团队,并将新学到的技能付诸实践。
 
  这项措施收到了成效。2012年8月,Facebook推出了新的iPhone应用,据称速度达到上一代的两倍,在App Store中获得了大量的四星和五星好评。对Facebook高管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要知道,他们整个夏天都在应对Facebook 5月份的IPO失利所造成的影响。纳斯达克市场的技术故障、选择性披露的指控以及各种炒作的推波助澜,导致散户无所适从,对Facebook倍感失望。Facebook股价目前大约为28美元,较38美元的发行价低了整整10美元。
 
  当我问起IPO将给Facebook带来什么改变时,扎克伯格说:“我们转型为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转型为一家移动公司。转型为移动公司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可能十倍于上市所带来的改变。公司过去一年的确发生了变化,但我认为这不是上市造成的。”
 
  Home应运而生
 
  近几年来,坊间疯传扎克伯格计划开发一款Facebook手机,毕竟苹果公司、谷歌和亚马逊等领先的互联网巨头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扎克伯格也考虑过这种方案,但他认为这不适合Facebook。该公司拥有10亿用户,如果成功推出一款硬件,可能会吸引3000万用户。“我不会为了一款只能帮到3%用户的产品,而让整个公司围着它团团转。”扎克伯格说。
 
  但扎克伯格相信,用户的确希望在手机上集成更加深度的Facebook使用体验,而数据表明,他的这个想法很可靠。在美国,Facebook用户使用手机时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这款服务上。所以,扎克伯格开始考虑与iOS和Android进行深度整合。
 
  苹果公司牢牢掌控着自家的操作系统。早在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去世前,扎克伯格就开始通过谈判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如今的iOS版Facebook应用也的确内置了通讯录等其他功能。但作为外部开发者,Facebook在苹果公司的平台上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于是,扎克伯格开始将注意力转向Android,这个平台拥有更大的定制空间。在Android上,一切都以应用的形式存在,有创意的开发者甚至连短信通知也可以定制。
 
  去年,扎克伯格让一支设计师和工程师团队研究Android手机上的其他可能。“我们希望重新思考那些核心功能,希望能够抛弃现有的系统模式,通过Facebook长期以来秉承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改进这些元素。”他说。到了2月,这个团队已经扩大到20名男性和4名女性,他们搬到了一间“作战室”。这个小房间有一面玻璃做成的车库门,直接面向Facebook的庭院。扎克伯格每周二都会与该团队共事2个小时,但他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其中。晚饭时,当团队开始布置晚上的工作时,他经常会来转转。
 
  最终,Facebook Home应运而生。从4月12日起,用户便可直接到Google Play商店下载这款应用。作为该项目的开端,这款应用将预装到HTC First手机上。总共有6款Android设备可以使用该应用。接下来的几个月,Facebook工程师还将对这款应用进行调整,以便兼容更多Android手机。
 
  Facebook Home有三大元素。首先是Cover Feed,可以方便用户直接在主屏上浏览News Feed信息流,并对帖子发表评论或“赞”。其次是聊天头像(Chathead),扎克伯格希望以此围绕人来构建信息。无论何时,当用户收到Facebook的消息或是常规短信时,都会出现在屏幕顶部,而且还会配上发送者的头像。用户不必离开正在运行的应用也可以阅读和回复。第三个则是“应用启动器”。这项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早已熟悉的网格式应用布局,其中包括Pandora、谷歌地图、Facebook主应用等热门程序。不过,如果要发布自己的更新和照片等内容,Facebook Home用户也必须要打开Facebook主应用。
 
  意义非同凡响
 
  Facebook Home绝不仅仅是一款普通的产品,而是打响了Facebook争夺移动网络霸权的第一枪。有人认为,这是Facebook对谷歌的公开侮辱:用谷歌开发的系统,帮助Facebook保留用户。
 
  在我们的交流中,扎克伯格认为Facebook Home对谷歌是件好事。“我认为谷歌有机会在今后一两年内,借助他们平台的开放性超越iPhone。”他说。他预计Facebook的优雅设计将吸引很多最铁杆的Facebook用户放弃iPhone,转投Android阵营。
 
  但谷歌也会因此面临不利局面。这家搜索巨头的目标是将用户留在它的生态系统内,让他们不断使用谷歌的产品。但Facebook Home却在Android用户与应用之间硬生生插上了一个“Facebook层”,而且简化了Facebook信息和短信的使用方法,侵扰性也有所降低。相比而言,谷歌却需要用户解锁手机,启动应用列表,然后点击Gmail应用才行。
 
  鉴于Facebook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Facebook Home以及其他与Facebook Home类似的软件可能会彻底接管一款设备,导致用户根本不知道系统的底层代码完全是由谷歌无私贡献的。Facebook就像是“无花果杀手”,这种附生植物会围绕着其他植物生长,与宿主争夺养分。(谷歌并未参与Facebook Home的开发,也拒绝发表评论。但扎克伯格证实,在该产品发布前,谷歌已经了解了它的特性。)
 
  能够便利地访问Facebook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那里可能会成为Facebook下一个十亿用户的来源地。但他们才刚刚开始上网。在这些地区,数据套餐极其昂贵,因此Facebook与一些运营商达成了交易:只要用户购买了装有Facebook Home的手机,便可以免费使用一段时间的数据,并浏览网络,或者至少是Facebook的网站——由此产生的流量费用都由Facebook买单。当然,这些用户可能会购买HTC或三星的手机,系统可能是Android,但他们上网的第一体验却来自Facebook,而且很快就有可能通过Facebook Home来实现。
 
  倘若Facebook Home成功,也将对苹果公司产生影响,毕竟是苹果公司一手缔造了当代智能手机的模式。目前还没有人能够颠覆这种在窗口中填充应用的模式,尽管微软等很多企业都曾做出过尝试。最近的黑莓Z10手机采用了新颖而直观的方式来引导用户使用移动网络,但尚未获得青睐。但通过将设计焦点从手机上使用的服务名称,转移到与我们有联系的人的图像,Facebook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导航模式。“我们也希望能在iPhone上实现这种模式。”扎克伯格说,“但现在还不行……”
 
  尽管Facebook Home发布之初没有附带广告,但却不难想象出现在Facebook Home主屏上的News Feed广告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扎克伯格说:“多数广告只是赞助内容。我们现在还没有投放广告,但以后会。”
 
  即使是Facebook的拥趸,也难免感觉被Facebook包围得有些过度。可能还有一些用户更加偏向独立的应用,并不看好扎克伯格鼓吹的这种深度整合模式。又或者,要成为21世纪伟大的科技公司,Facebook仍然要展开革新,开发自己的设备和操作系统。幸运的是,扎克伯格已经带领Facebook展开了一场自我革命。是事实证明,他的确能够做出这样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