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切忌自我感觉很懂,即使是你最了解的行业往往也还有很多你所不知道的惊喜

蒋晓冬:若有疑问,切勿下手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岳淼  |  阅读:

5年前,古稀之年的NEA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迪克·克拉姆里克(Dick Kramlich)曾亲驻上海希望发掘一名关键先生,刚过而立之年的蒋晓冬则成为不二之选。迪克曾投资英特尔、苹果、Juniper、3com等行业巨擎,其战绩彪炳—NEA全球已累计募集14个基金,管理着135亿美元,IPO及并购案例分别为170、260个,其成功退出业绩高居全美VC榜首。强将无弱手—时至今日,NEA全球合伙人、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冬亦投资超过20余家公司,涉及金额高达4亿美元,其中包括中芯国际、展讯通信、珠海炬力等数家上市公司,他亦是中国医药分销市场改革以来交易额最大的一笔并购案—交易额高达36亿元的上海医药并购中信医药交易案的投资者与参与者。令人称奇的是NEA中国至今只有五名员工。蒋晓冬向《环球企业家》讲述其投资之道。

27岁时,初入投资行业的我白纸一张,此前我是搞计算机的。幸运的是每个行业都有“生意经”—为什么赚钱,为什么不赚钱,为什么别人能赚到钱,为什么我能赚到钱⋯⋯初出茅庐的我曾一头雾水,惧怕失去机会。最初你会感觉机会晃眼,满地金子,但事后发现绝大多数不过是太阳照在玻璃上的反光,或者自己拿手电筒照的反光。你会感觉压力很大,心态复杂,患得患失的过程我经历了近两年时间。

我现在则感觉投资越来越简单了,有渐入佳境之感。做投资要非常乐观,要放开心态相信发生正面事情的可能性大,要不怕失去机会。如果你特别保守,就不应该干投资,应该去干银行。

经年累月,我慢慢也悟出一些东西。一个是术,即如何找到企业,和企业家谈,如何获取信任,如何开会,如何起草合同等等。另一个是道,即投资的大势、心态与节奏。我曾经有一团乱麻之感,这个行业可能每小时开一个会议,每个议题均完全无关,除非你记忆力特强,否则会感到工作乱七八糟。你和别人聊五分钟,就感觉很困惑,聊一个小时则更甚,两个月后这种感觉会愈发强烈。

应对的方法是找到产业规律及做事节奏。投资节奏好比吃鸡蛋,你要先烧水煮,煮上一段时间,才能剥鸡蛋。投资成功与否往往与谈判速度并无关系。有时候你必须等着,等出好结果。与企业家争论对与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可控的心态。

迪克·克拉姆里克曾鼓励我要勇敢相信直觉。数十年前,他曾一度希望投资全球领先的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家得宝,当时家得宝尚是雏形,迪克坚信这是好生意。但当时很多比他资历深的同行却均不看好,他们甚至雇佣了一些道行极深的外聘专家团队对其商业模式进行量化论证,结果却证明这不是好生意。最终他错失良机。

迪克给我的另一个建议则是“若有疑问,切勿下手。”我也有过类似的感悟—在没有跟随直觉的情况下,一些通常需要“自我说服”的投资项目错的概率往往比对的大。因此在决策前,我经常反问自己如果投资的钱是自己的,如果要和这个项目结婚过一辈子,干还是不干?这种反思非常有用。此外,做投资切忌惧怕失去,更重要的是确保得到比失去的多,对的概率比错的要多。

你会遭遇性格古怪的创业者,这时心态要完全放平—创业不易,没有怪癖的人往往很难成功,这些人往往偏执固执,很难被说服。通常我不会对这些怪人轻易下结论,但一旦下了结论,很快又完全自我否定也没关系。很多人往往顾忌面子,不好意思认错,但我觉得没什么,因为认错并不丢脸。

投资切忌自我感觉很懂,即使是你最了解的行业往往也还有很多你所不知道的惊喜,其发掘方法是摈弃那些纲领性的东西,而去聊些最基础的问题—某个东西为什么赚钱,如何赚更多的钱,谁最赚钱,钱怎么分配等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往往是企业家最无法掩饰的,通过回答,你能发现行业很多新问题,也能更好的了解所投对象。

做投资应该顺势而为,最好的投资往往都是刚性需求。医疗行业即是一例。在过去十年间,政府对医疗体制改革决心之大堪称史无前例。从消费市场的反应看,不仅整个医疗市场的规模快速膨胀,上下游优胜劣汰的趋势亦趋于明显。最大的冲击莫过于人口老龄化—中国每年老龄化人口增加900万,与之对应则刚性需要增加40万张床位。十年意味着多出一亿银发族。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服务业间所呈现的巨大真空,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机会。这也是我投资癌症诊疗服务商海吉亚医疗的根本原因。过去十年,创新商业模式的焦点多在渠道,而未来则更关注革命性的产品与服务。

对此,不同的投行有不同的做法。一类是广种薄收型,扫街型投资模式往往需要批量处理海量信息,以规模化、工厂化的方式寻找项目。人海战术所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团队管理—谁来选择团队成员,谁来决策,如何决策等等。仅就选择过程而言,如何确保让合适的人决策以确保每个过程环节都是对的。这绝非易事。

另一类则是NEA这类放大镜型。我们会找感兴趣的产业方向、细分领域,自己做一个放大镜来找项目。通常找到方向后,我会问自己一个核心问题—如果自己是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会如何做。问题及答案的设计就是一个放大镜,我会拿着这个主动找被投资目标。这种做法比较辛苦,以我为例,三分之二的人都是我主动找,三分之一是别人找我。这类做法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做放大镜,一旦做错就前功尽弃。

例如我认为民间金融潜力无穷,就问自己如果去做会做哪个细分市场。我的答案是做担保租赁业务。其最重要能力是团队产品创新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人最重要的品质是既会赚钱,又不是赚快钱。当放大镜清晰后,我就开始主动寻找目标,前后曾看过超过20家公司,这些公司都不完全符合标准。但当我见到中新力合担保公司董事长陈杭生后,一周后我就决定投资,现在它已是长三角最大的融资担保企业。这是不是草率?我认为不是。

有时放大镜磨了很长时间,最后却未能发现合适的公司,更多的情况是发现了却没能投进去。这就是生活,永远有遗憾。

投资忌贪大求全,务求深耕细作。以医疗产业为例,NEA共投资了4家公司。从最直接服务消费者的终端癌症诊疗服务提供者海吉亚医疗,到医药分销渠道中信医药;从做医药制剂产品的联亚药业,到提供医药中间体的耐司康药业,涉及各个层面。如此行事的好处有二。一是所看趋势会更清晰完整,理解更透;二是资源整合能力可发挥至最大。

Tags:  蒋晓冬 NEA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