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钱包”不再只是概念,科技巨头及创业公司正在各自尝试最新方式将其装入你的口袋.

移动存折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朱旭冬  |  阅读:

2008年的一天,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接到了一个电话,玻璃艺术家吉姆·麦克尔维在电话那头向他抱怨,因为自己的店里不支持刷卡付款,所以刚刚错过了一笔2000美元的生意。

吉姆·麦克尔维是多西15岁打工时候的老板,他的这个电话让多西陷入了沉思:虽然自己用来接电话的 iPhone 已经几乎可以媲美一台电脑,但却无法帮助前老板完成一笔刷卡付款。他决定要做一次尝 试。

一个月后,Square 诞生了。简单说,它就是一个信用卡的刷卡器,只要把它插到智能手机的音频接口上就能实现刷卡付款。

在见投资人的时候,多西通常会拿投资人的信用卡做演示。“如果我喜欢这个投资人就刷他5美元,不喜欢就刷他50美元。我靠做演示就赚了600美元。”而如今,Square已经正式商用,依靠其分布在美国的50万个读卡器,日交易额已经突破了400万美 元。

在Square得到市场初步认可的背后,美国也已经出现了大量跟进的公司。会计软件公司Intuit和运营商 Verizon 联合推出了免费版的移动支付工具GoPayment;零售库存管理软件公司Erply也推出带有NFC功能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后起之秀Dwolla在推出后7个月就做到了100万美元的日交易量;而互联网巨头谷歌也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Google Wallet。

所有这些公司的跟进,都是因为看好移动支付市场。“所谓移动支付,大体可以分为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这两类。现场支付就好比将用户的手机变成了一张银行卡,可以刷卡消费;而远程支付则是在移动端通过连接互联网完成付费。当然,远程支付也可以用作现场支付。”移动支付公司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介绍说。

在国内除了钱袋宝这样专注于移动支付领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并不多,但是仍然有不少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创业团队看到了移动支付的机会。快钱最近就推出了类似 Sqaure 的移动支付产品“快刷”,也有不少创业团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另外,支付宝也推出了面向中小商户的条码支付,商家只需扫描用户在支付宝手机客户端中显示的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即可快速创建交易,用户可当场确认付款。

这么多公司看好移动支付的原因很简单,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的发展都离不开支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样如此。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移动支付从梦想变成了可能。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移动支付的现场支付拥有巨大的线下市场。

“目前国内在工商局有登记注册的商家数量大概在6000万左右,这些商家大部分都会有收款的需求,而全国POS机的数量仅为300万台左右。”支付宝无线事业部总监诸寅嘉告诉《环球企业家》。这就意味着有大量商家无法享受到POS机的电子支付带来的便利,支付宝推出条码支付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

但是要真正把移动支付做大,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无法绕过银行、电信运营商这两道门槛。尤其是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移动支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们现有体系的颠覆。所以对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超连接

中国有超过150家商业银行、数以百万计需要收款的商家、13亿消费者,把这三者连接在一起的就是支付。

对银行来说,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客户使用自己的服务;对商家来说,他们希望有一个更方便的收款方式;对消费者来说,希望有更简单付款方式—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只有第三方支付公司才能做到,而这也就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存在的价值。

目前传统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用户完成支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和银行的网银平台进行对接,这就需要银行有比较完善的网银服务,而银行要把网银做好并不简单。虽然很多大型商业银行有自己庞大的研发团队,但是更多小型的银行并有研发能力,开发一套网银系统对他们也是很大的负担。

这个问题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更为突出,诸寅嘉认为,目前移动支付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终端和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包括手机操作系统繁多、机型复杂、软件环境多样、用户交互界面丰富等。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的复杂性就导致了它后台的金融服务和传统互联网有非常大的差异。但是尽管面临这样的情况,银行也不想放弃移动支付的市场,这时候他们就需要借助外部力量。

“如果我们觉得移动互联网上的电子支付和PC互联网几乎没什么区别的话,那我们也不会进来做。如果支付宝、财付通这些大公司很容易把它的这种品牌、用户的优势迅速的复制到移动互联网上,我们再做也没有意义。”孙江涛表示。

在钱袋宝之前,孙江涛有过两次创业经历,最近的是一次做的是数字产品分销的公司—神州数字科技,主要在网上去分销游戏点卡、话费卡、机票等。在2008年,他发现移动互联网的上网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公司业务层面,手机游戏点卡的收入比例在整个分销的品类里越来越高。

“我觉得这有一点前兆的感觉。”他说。2002、2003年,互联网游戏开始快速成长,随后互联网的发展开始提速,各种机会纷纷出现。他认为游戏先成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玩游戏的都是年轻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游戏的支付通常是小额支付,也更容易被接受。“从这一点上来说,2008年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些机会,就是说好像是有一些这种商业机会,要在移动互联网上再次出现了。”

由于神州数字科技在做数字产品分销的时候又建立了一套代理商的分销的体系,有一套很好的清算平台,有了这套后台核心技术,接下来再做移动支付平台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尽管孙江涛从2008年就开始带团队做移动支付产品的研发,在整整两年后他们才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钱袋宝扩展卡”,并且当时的合作银行只有建设银行广东分行。

谈到和银行的合作,孙江涛表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事实上,钱袋宝在2009年年初刚做出产品原型的时候就开始和银行接触,而银行方面对他们的产品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银行的科技主管领导和骨干人员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都很强,视野也比较广,但是问题在于银行的体系非常庞大,有很多部门需要协调沟通。

“我们跟工行去谈一个合作,那天我们初步统计了一下,涉及到大的部门就有五个,将近三十个处室,需要去接洽的人员有近百人。也就是说有将近有一百号人会参与评价这套产品。”他说。要通过这样庞大的体系的审核,自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 力。

相比和银行合作,和移动运营的商谈合作同样并不轻松。孙江涛认为运营商做移动支付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从中获得多大的直接利益,而是更多的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从而留住更多用户。他算了一笔帐,如果移动支付一年的交易额超过一万亿(据预计今年全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额可能突破一万亿),按目前的千分之二的收费比例,实际运营商收入只有20亿,这相比运营商一年的总收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但是运营商除了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也还有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比如中国移动曾经就推出过手机钱包。所以运营商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支持度一直不高。

当人们用信用卡或者银行卡进行支付的过程是这样的:消费者点一杯3美元的卡布奇诺咖啡,递给收银员自己的信用卡;收银员在收银机上面的终端上输入“卡布奇诺”,确认金额,打出收据并把金额输到刷卡的终端里,刷卡,等待终端机吐出消费凭证;然后收银员把那张凭证给消费者,消费者签字再递回去;最后,收银员把收据、信用卡消费凭证和取咖啡的纸条订在一起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在这个时候往往根本不会看上一眼就会把这些纸扔掉。

这个过程实在是繁琐而又乏味,并且会产生大量的“废纸”。而移动支付不仅能将这个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同时也能充分利用手机丰富的交互功能。比如在刷卡的时候,消费者可以在手机屏幕上看到这家店的 Twitter 账号、Facebook 页面、Yelp 账号、他们的菜单、营业时间、甚至任何他们希望放到收据上的信息。这个时候,支付工具就可以成为一个发布信息的媒介,支付界面实际上就变成了消费者和商家的沟通界面。

更加美妙的是,这些支付记录都会被后台保留下来,这些原本很难获得的经营数据现在都可以用来进行数据分析,比如一天卖了多少杯摩卡咖啡,多少杯卡布奇诺咖啡,一天之内什么时候哪种咖啡更受欢迎,不同的天气情况对销售会有具体怎样的影响等等。这些数据都可以成为商家改进经营的参考。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支付也是把所有支付都数字化的一个过程,从而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化的便利。而这,也是移动支付的价值所在。

Tags:  电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