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摩天大楼旋转起来!建筑师大卫•费希尔的天才想法能实现么?

动感之塔

来源:INSEAD智库网  |  作者:INSEAD智库网  |  阅读:

两年来,大卫•费希尔(David Fisher)凭借推销其大胆独特的旋转摩天大楼构思而声名大噪。


费希尔的“动态摩天大楼”设计构思获得《时代》杂志选为2008年最佳发明之一,而他本人则荣获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开发商和建造商联盟”授予2008年最佳建筑师奖;但到目前为止,他那1300尺高、共80层的旋转摩天大楼仍停留在空中阁楼阶段。


此一奇想在这位现年60多岁的以色列裔建筑奇才脑海中已酝酿多年。现时定居于意大利佛罗伦斯的费希尔说:“我想这个念头在我五岁时就产生了。那时我母亲每天傍晚都带我去地中海边看日落,我坐在那里边吃晚餐边看着红日慢慢沉没在水平线。自此,我开始思量动感概念。生活日复日过去,我也开始思考时间概念。后来当上建筑师后,我就开始思考:既然生活不停地变动,世上万物也持续变化,但建筑物、我们的住所为何就死板不变。”


费希尔1976毕业于佛罗伦斯大学后,在当地大学里讲授建筑和结构工程课目,并从事古迹修复、建筑设计业务,同时经营砌体和预制建筑材料等家族生意。


其后,20世纪80年代初,他前往纽约。有一天他在参观曼哈顿中心的奥林匹克塔时,“动感之塔” 的大胆构思真正成型。


“我当时正在一套公寓内欣赏纽约的美景,公寓业主对我说:‘从这里你可以看到曼哈顿的两边,这座大厦的其他单位就看不到这样的景观。’我当时的直觉告诉我,如果这座大厦能旋转,每个住客就都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我回到佛罗伦斯以后把这个设想放在电脑程式里,我想如果我能设计出每层楼都能独立旋转的大厦,那么整座大厦的形貌将不断地改变。”


的确,电脑呈现的“动态之塔”看起来像一根三维柱,从地面延绵起伏旋转到云层。整座楼的旋转围绕着中央轴心,一天的旋转总长度相当于垂直距离约6公里,一年约达2000公里。从技术上讲,每个楼层都可由住户通过语音指令系统启动独立旋转。而如果楼层的住户超过一户,则由建筑师或物业管理经理操作旋转启动程式。


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审美问题:如果大楼真的建成,由谁来决定大楼的整体外观?角度不同是否令到外观起变化?是否牵涉到城市规划?是否会牵扯到政治或民主等因素?


对此,费希尔评论道:“旋转大楼的形状完全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每个人都可参与塑造大楼的容貌。300年以后如果哪个建筑师愿意,也可以重塑整座大楼的外貌。”


费希尔承认,在设计这座摩天旋转大楼之前,他有20年时间没有进行建筑设计,更不用说摩天大楼的设计了。因此,当他在去年6月首次在纽约公开“动态之塔”设计理念时,遭到诸多质疑。有的质疑他的能力,有的则质疑大厦的旋转功用及其造价。


例如当摩天大楼围绕中央轴心旋转时,如何避免搞乱楼内的管道,并保持其运作顺畅?对此,费希尔回应说:“这类似于飞机的空中加油技术。大楼旋转时,卫生间和排水系统将暂时关闭。”

那么推动每个楼层独立旋转的动力是什么? 费希尔表示,那是“卧式涡轮机,”他说,“每层楼板之间都会装置一套涡轮机。因此,80层的大楼会装置79个卧式涡轮机。”但问题是,目前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的涡轮机,而以往的工程研究显示,鉴于需求量有限,很难以大众化的造价制造这样的涡轮机。

这又引发了围绕旋转大楼高达七亿美元造价的话题。费舍尔声称大部分的起动资金将来自买家的定金。那么,买家都将是些什么人呢?费舍尔毫不犹豫地回答:“非常富裕的人。现在富裕人士很多,而这是一座非常豪华的建筑,每个单位造价从三百万到三千万美元不等。”

显然,这比起去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他向媒体报出的高低端价位都调低了一百万美元。去年,费舍尔曾宣称,“动态之塔”将在迪拜和莫斯科两个城市兴建。第一座大楼将在今年秋天在迪拜动工,届时将同时采取现场施工以及在意大利南部巴里的工厂进行单元结构制造。

一如所有新发明的原型制造,首座摩天旋转大楼造价也将是昂贵的,但接下来的大楼照搬原型,造价可能低得多。“我把它称为‘预装’,因为‘预制’通常指的是混凝土梁的制造。而这种旋转大楼的建造就像生产汽车,我们先制造配件,然后在一个地方组装。这就意味着可大幅降低成本,工人数量将从200人减少到90人。未来的大楼建筑都应该采取这样的工法,在工厂生产构件然后在现场组装。”

这就是说,未来费舍尔旋转大厦的住客不一定是富裕人士,“我的理想顾客是今天买不起房子的那些人,他们将来一定有能力买这样的房子。”

人们可能认为,推动80层高楼旋转势必定要消耗很多能源。这和当今环保的诉求相符吗?费希尔表示:“这是一座高效能源建筑,每一层旋转楼板之间的涡轮机(尚待发明)将为大楼提供所需能源。除此之外,每一个单位15%的空间都能接触到太阳光,我们将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能。”

归根结底,这样的建筑物是否异想天开?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结构工程师莱斯利•罗伯逊(Leslie Robertson)告诉记者,费希尔的“动态之塔”摩天大楼从结构工程角度来讲“完全可行”。

尽管金融危机下的全球经济前景仍不明朗,费舍尔对这座豪华大厦的远景充满信心:“我相信这种建筑物会受市场欢迎,因为它是如此独特。”他宣称,“再说,我喜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