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 人民币加速升值进入6字头的背后玄机和正反效应

破7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美元兑人民币10日中间价为人民币6.9920元,1欧元对人民币11.0715元,100日元对人民币为6.8951元,1港元对人民币0.89788, 1英镑对人民币13.8116元。  

据了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年内已先后30次创出新高。按照2007年末的数据计算,2008年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幅已接近4.5%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上周访问中国时候表示,人民币应反映经济需求。此次人民币快速升值不仅是来自外部的被动要求,更是国内经济调整的主动需求,这显示了中央要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

2006515日人民币破820071024日破7.5仅用了1年半的时间。半年后,美元兑人民币突破7.0。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今后将进一步加大。 虽然影响汇率变动因素较多,但各方士一致公认“美元持续贬值”是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

人民币升值的实质是中国与世界相对关系的变化,而任何变化都意味着一定风险。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有利于增加进口,抑制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

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最先受惠的必然是人民币资产集中度高的企业和部门。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拥有大量土地和金融资产的房地产和银行业。而拥有非贸易性不动产及具有垄断资源、或建设周期较长的行业如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也将因此受惠。由于本币的升值,原材料或设备依赖在国外采购的行业经营成本将大大降低,航空、电力、炼油、造纸等行业会从中受益。特别是因大额外债而导致的还本付息所产生的汇兑收益,对航空业的利好更为突出。

相反,对以出口型为主的行业如纺织、家电等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很大程度上削弱产品的竞争优势。而采掘、石化、有色金属行业,由于产品定价的国际化也将受到冲击。

人民币升值是双刃剑,过快的升值虽然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将带来很多危害。两害相比取其轻,盯住美元,保持缓慢升值将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一个长期的课题,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