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特立独行的半岛电视台之后,又一面向国际的“卡塔尔制造”:金融之都

挑战迪拜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毕克雷  |  阅读:

如果几年前中东的石油生产国是以对奢侈夸张的迷恋—诸如“世界第一高楼”、“世界最豪华的酒店”、“世界最大的商场”—给世人以深刻印象的话,那么在过去一年这个印象已被改写为资本界的“超级买家”:各海湾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大肆吸纳欧美金融机构以及其它实业公司的股份。据麦肯锡估计,海湾国家今后每年将投入1500亿美元至6000亿美元进行海外收购。

事实上,由于欧洲和亚洲之间存在一个金融服务区的真空,海湾国家还有一个更大的雄心:效仿新加坡模式,让阿拉伯财富和世界其它地区的热钱流向中东,打造在技术和监管标准上能与香港、新加坡和伦敦等相媲美的金融中心。早在20年前,没有多少石油的巴林就已是离岸银行业务和伊斯兰金融业务的地区中心。2004年,成功地把迪拜打造成中东的商业中心、促使海湾地区国家把视线转向能源以外的领域的马克图姆家族则把这个雄心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建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为中东地区迅速增长的贸易和旅游业配套,吸引那些欲抓住石油繁荣带来的业务机会的国际金融资本。

正因此,当2005年另一个海湾小国卡塔尔的财政部长尤素夫·本·卡迈勒(Youssef bin Kamal)宣布也要打造中东地区的头号金融中心之时,人们疑虑的是中东地区到底容得下几个金融中心?卡塔尔既没有发达的金融业,除了能源产业外也没有多少商业。一年后,中东地区的经济火车头沙特阿拉伯也宣布把利雅得打造成中东的金融之都,人们的疑虑更加重了。

现在,卡迈勒已迎来迟到者的胜利。卡塔尔金融中心眼下已吸引到逾70家国际级金融机构的入驻,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瑞士信贷和巴克莱。他们看中的是卡塔尔因富有天然气带来的几乎无限的资金,以及五年内逾千亿美元工程所带来的诱惑力。今年1月底,中国工商银行在多哈设立分行的申请获得卡塔尔金融中心管理局的正式批准,这是中国银行业首次获准在海湾地区设立营业性机构。

“我们现在还处于经济改革的初级阶段,眼下完成的只是1/3,余下的要在接下来六七年完成。”卡迈勒告诉《环球企业家》,“那些先进驻的金融机构,将获得优先发展的商机。”

“天然气美元”

过去,卡塔尔在国际上为人所熟知的可能就是半岛电视台。现在,它则决意让世人知晓它在交易方面的能量。

2007年,卡塔尔投资局(QIA)旗下的基金Delta Two出价210亿美元竞购英国第三大连锁超市J. Sainsbury。该交易最终虽流产(Delta Two仍持有J. Sainsbury25%的股份),作为海湾地区最年轻的主权财富基金,QIA却因此在金融界留下“激进”的标签。除此之外,QIA还投资了伦敦证交所、北欧证交所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在去年夏天欧美的金融机构因次级债风波陷入困境后,QIA制定了收购150亿美元的西方银行股票的战略计划,并在今年1月份不动声色地买入了瑞士信贷近3%的股份。

就在10多年前,卡塔尔还几近破产。为开发本国的天然气资源,卡塔尔不得不向西方的银行家求援。现在,则是西方的银行家排着队向卡塔尔提供各种投资建议。

变局的关键是天然气。1995年,卡塔尔现任埃米尔(相当于元首)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发动不流血宫廷政变推翻其父统治,开始推行一系列重要改革,卡塔尔的经济现代化由此开启。核心就是加大天然气的投资开发力度。卡塔尔拥有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储量,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但直到2000年,它才掌握液化天然气(LNG)的突破技术并将其推向全球市场。彼时恰逢西方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让相对清洁的天然气能源受宠,而俄罗斯和伊朗不停与西方国家交恶,卡塔尔于是成了最大受益者。

2008年,卡塔尔将出口3300万吨LNG。今年2月,中石油与卡塔尔达成LNG供应协议,这是中国从中东地区伊朗以外国家获得的首例LNG长期供应协议。根据卡塔尔官方估计,到2011年,LNG出口将增至每年7700万吨,卡塔尔将成为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国。加之现在每天110万桶石油的产量,卡塔尔已是一个重量级的能源生产国。

这让卡塔尔近80万的人口(本土公民不到20万)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人。IMF预测,卡塔尔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超过7万美元。而根据汇丰的预测,卡塔尔经济在过去10年翻了六番。现在,卡塔尔的标普评级是AA-,与日本一样。

这样的烈火烹油景象对卡塔尔并不陌生。19791981年石油危机期间,油价大涨让海湾产油国拥有大量石油美元,却没有多少可存续的东西留下。这一次,既要在海外大肆收购资产,也要在本国大兴土木,让经济多元化,以摆脱对油气工业的严重依赖,已成了大多海湾国家的共识。

但卡塔尔还要走得更远。在外交政策上,它奉行极端的实用主义:既与阿拉伯的宿敌以色列交往,也与一些最激进的反以色列组织保持友好;美军的中央司令部就设在卡塔尔,但在联合国和阿拉伯联盟的大会上,卡塔尔的立场经常站在美国的对立面。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法让它经常与邻国发生矛盾,尤其是中东大国沙特阿拉伯。

“中东的日内瓦”

在经济多元化上,卡塔尔的目标是挑战风头最劲的迪拜。

在未来57年内,卡塔尔将在能源、医疗保健、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1400亿美元。现在,卡塔尔已成为海湾最繁忙的建设工地之一。卡迈勒表示,卡塔尔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财政预算中来自油气的收入贡献由目前的80%降至零。

为弥补在商务方面的劣势,卡塔尔正效仿迪拜为众多经济行业建造专门的商业园,提供各种政策优惠。它也用耀眼的全新房地产开发项目,吸引企业建立区域总部。

但它并不想被贴上像迪拜那样的旅游中心标签—卡塔尔的统治者认为迪拜过于西方化了,而是在保留本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发展,成为能源中心和工业枢纽,一个经济增长能更多与知识经济挂钩的真正工业化国家。

这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20055月启动的卡塔尔金融中心(QFC)。QFC不同于巴林的离岸金融中心概念,也非迪拜的金融自由区概念(注册公司只能在自由区里运营),获得QFC牌照的公司可以拥有完全的所有权以及免税优惠,能以当地货币或外币在卡塔尔境开展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暂未开放),接受两个相互独立的商业机构和监管机构—QFC管理局及QFC监管局的共同管理。前者的CEO斯图尔特·皮尔斯(Stuart Pearce)有着多年在汇丰银行任高管的经验;后者的主席菲利普·索普则是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监管框架的制定者,曾任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的执行董事。

QFC的高管并不讳言竞争。私下里,QFC的管理人士认为各海湾金融中心将发展各自的细分市场,最终形成互补关系,而QFC的样板并非是纽约那样的超级金融中心,而是更高端的日内瓦。

在吸引金融机构入驻方面,迪拜占有先发优势,号称已发放近500张牌照。QFC管理人士则指出,这其中有70%是发给了商店、餐厅等非监管性企业,甚至包括ATM。鉴于卡塔尔是日益重要的LNG市场的入口,金融监管框架更为独立,QFC有信心吸引到更多的国际一流金融企业的落户。QFC颁发牌照的公司中,信用评级为A的比率要高于它的中东竞争对手。

“我们欢迎高质量的公司,它们可以直接参与卡塔尔的经济发展。这是我们一个非常独特的模式。”斯图尔特·皮尔斯告诉《环球企业家》。

事实上,QFC在监管方面是如此成功,以至于它成了自己的“受害者”:眼下,卡塔尔当局正酝酿成立一个统管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的监管机构,这将是中东地区的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