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券商系蚂蚁雄兵

投行“三国杀”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贺颖彦  |  阅读:

在竞争激烈的投资银行领域,从来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各领风骚一时间”,近五年来中国股市的风云变幻,已让国内投行的格局经历了剧烈的震荡,甚至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

就IPO融资规模而言,中国已经连续三年占据世界第一位置。2010年,中国A股市场IPO共计融资4900亿元,创历史新高。普华永道预计,今年中国在新上市公司数量和IPO筹资总额方面将再次领先全球,筹集总额可能再度超过4000亿元。

在海外市场因为经济危机而疲软时,中国市场已然成为国际投行大鳄的必争之地。

毫无疑问,大单是国际投行的“心头肉”。在1999年到到2007年间,以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瑞银等为代表的外资投行在轰轰烈烈的国企海外上市热潮中积累了丰富的“做大单”经验。

“我们一直把他们当做投行业务的典范。”一位现供职上海一家券商的投行部人士说,“娴熟的上层关系运作、快速而投国企所好的形象宣传以及在海外市场金光闪闪的招牌,是他们风光无限的主要优势。”

国企海外上市的同时,外资投行在中国的“孪生子”,以中金、高盛高华为代表的合资券商也在外资投行的“传帮带”中渐渐崛起。这些与国外市场关系密切的合资公司,建立了一整套业务研究和管理模式。中金、高盛高华在薪酬、研究水准上都向国际标准看齐,招揽了大量高级人才。

在长达十年中,他们几乎垄断了中国大型国企的境外上市业务。

但2007年以后,内地A股牛市迅速崛起,内地掀起了一波反思国企海外上市贱卖的舆论潮。A股市场地位的变化使得随后的绝大部分央企选择留在A股。

国内老牌券商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开始加入对这些大单的争夺。从2004年到2010年,中金一直牢牢占据内地IPO市场头把交椅的位置。紧随其后的是中信、国泰君安等老对手。

“悄悄”崛起的,还有另外一个拥有强大背景的对手,银行系券商的代表—中银国际。随着超大国企上市进程一个个结束,剩余的目标越来越少,竞争愈发激烈,“大单”之路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像中交股份、中国水电这样的大盘股上市必须通过国资委的审核,这其中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就非常重要。”前述投行人士解释。

而拥有银行背景的中银国际在此拥有很大的优势。总部位于香港的中银国际是由中国银行于1998年注册的全资附属投资银行机构,它本身就代表了中国政府支持海外上市的战略目的,也在香港市场中培育了一定的人才。

在拥有国际背景和上层资源的合资券商和国有券商抢夺超级大单的同时,以平安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为代表的南方券商亦不甘示弱,他们拥有另一项绝技—深耕中小市场。

这份苦心随着创业板的开闸获得了回报,中小企业迅速成为中国IPO市场的最活跃部分。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占到总IPO上市数的86%,募集资金总数达到986亿元。

活跃的市场带动平安证券、国信证券的市场排名大幅度上升。2010年,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分别以48家和40家股票主承销数列第一和第二。

众多中小企业活跃的市场现状缔造了南方券商的这种蚂蚁式战术,开拓了一条以往未被注意的IPO新天地。中资背景投行分别在大单和小单市场超越了曾经被称为“老师”的外资背景投行。

而以中金为代表的合资券商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此前有媒体曾报道,中金正在计划筹建专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融资部。

近期,中金不断从国信、海通、招商、国泰君安、安信等券商引进人才,业内有中小型企业服务经验的保荐代表已成为中金引进人才的考虑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