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扼杀在萌芽状态的主权债务危机或将得到临时遏制,但其触发的连锁反应却刚刚开始。

希腊多米诺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刘冬  |  阅读:

以神话展现出巨大想象力的希腊,在给全球经济制造悬念上也同样出色。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其主权债务问题已发展成有可能让整个欧元体系崩盘的现实危机。如果不施以霹雳手段加以遏制,这个GDP仅占欧洲2.6%的小国将变成另一个雷曼兄弟,给全球复苏的脆弱征程狠狠地踩上一脚刹车。
这一无法承受的后果,终于触发整个欧洲的自救行动。5月10日凌晨,欧盟成员国财长经过10多个小时的谈判,通过了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其中4400亿欧元将由欧元区国家根据相互间协议提供,600亿欧元将由欧盟委员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提供2500亿欧元。
 
7500亿的规模远超过此前欧盟刚通过的1100亿欧元计划,事实上,这并非仅针对希腊一个国家。根据这套机制,如再有欧元区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将可以申请获得资金支持。
 
这实际上承认了希腊债务危机向周边国家扩散的现实威胁。在4月底希腊被标普下调至“垃圾级”前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信用评级也被下调,这引起投资者进一步抛售股票以及欧元区非核心、高负债国家—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的国债。这四者连同希腊在内的“猪五国”(PIGS,五国首个字母的缩写),正酝酿成高悬在欧洲上空的达摩之剑。投资者忧虑的是,随着上述国家股市的下挫和债券收益率的上升,他们的借贷成本会不断提高。而一旦市场信心不在,人们把在希腊或西班牙的存款转移到法国去,雷曼倒台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再次上演。
 
连环救助计划让希腊赢得喘息之机,但这委实来之不易。为得到欧盟和IMF的援助,希腊政府宣布大幅减少公共部门薪资、降低退休金等紧缩措施。在经济位列欧洲15国下游,但一贯有享受之风的希腊,这是太过剧烈的变化。当天,希腊爆发史上最大的全国性大罢工,有三名平民在冲突中丧生。
 
 “现在来看,这些措施将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首席投资策略师浦永灏告诉《环球企业家》,最坏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了。但毋庸置疑的是,问题本不至于到这一地步。
 
在救助希腊问题上,欧洲主要国家一度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其中最大的障碍来自德国。勤劳节俭的德国人并不愿意为比他们早退休的希腊人埋单,有2/3的德国选民反对援助希腊。犹豫给市场带来更为恐慌的信息。早在4月份,特里谢就对外界表示“希腊不可能出现债务违约”,这一表态反而让市场恐慌情绪不断蔓延。此后半个月,希腊的融资成本不断抬升,两年期国债收益率涨了1倍多。而欧元对美元也逐渐跌入14个月来的最低点。到此时,希腊问题已上升为一个系统威胁,德国无法坐视不管,因为他们的银行持有大量的希腊债务。
 
何以至此?表面上看,这五个环地中海国家不愿意削减开支,只能选择不断举债来抵御经济危机。另一个现实原因是,囿于欧元的一体化汇率政策,他们无法像英国那样通过货币贬值来缓解财政压力。
但根本原因却在于欧元体系。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认为,在欧洲一体化过快的进程之下,一些本不具备资格的国家被拉了进来,与德国这样的富国相比,欧元的同一汇率政策并不适用其经济现状。在金融危机之前,欧元对欧洲较小经济体的繁荣甚至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自然地,在危机到来时它们的衰退也更加严重。
 
要解决根本问题,李籁思认为环地中海俱乐部需要使货币贬值并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完美状态下,它们需要双速欧元区。但在一个欧元体系下,这不可能实现。在这些结构问题存在前提下,援助只是带来一线希望,而非问题的根本解决。
 
欧洲财长们的共同声明称,将尽可能地加快步伐削减赤字和推行结构性改革。作为最有可能步希腊后尘的欧元区成员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时承诺,将在今明两年加大力度削减赤字,并会在5月18日向欧盟财长们提交具体措施。
 
“欧盟现在到了必须解决问题的地步,” 德国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海瑟(Michael Heise) 向《环球企业家》指出,“如果最终没有成功的话,欧洲央行只有收购猪猡五国的债券。”
 
 
 
潜在冲击
 
5700亿欧元的援助款项涵盖希腊今后三年的债务再融资以及财政赤字。经过此次援助,官方预测希腊经济今年将缩水4%,明年为2.6%,直到2012年才能恢复增长。瑞银经济学校Stephane Deo认为,希腊几年后还可能会遇到麻烦,比如当它重新在公开市场发债的时候。
 
欧洲传统型国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即使能将短期债务长期化,但无法改变经济长期衰落的趋势。“唯一能做的是减少社会福利。”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但问题在于,在经济始终不景气时削减支出将使经济雪上加霜。李籁思举例说,这就像是汽车的追尾。
 
短期来看,如果援助计划执行顺利,主权债务危机将不会蔓延至整个环地中海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主权债务风波可以彻底平息。悲观论者认为,“PIGS”五国就像五根正在流血的手指,其中一根手指的血止住了,市场仍然会嗅到另外四根手指散发出的血腥味。因此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也必须尽快拿出令人信服的财政紧缩计划才行,不然裂缝的伤口是逃不过市场的法眼的。
 
不过有一个共识,主权债务危机不会拖累世界上那些复苏的先锋地区,如中国。多名经济学家向本刊表达了这一观点。原因在于,希腊本身的经济规模很小,而现在全球的流动性是充裕的。而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虽然占了中国出口总额的20%,但也主要去往英国、法国等几个大的国家,影响有限。
但主权债务危机或可加速推进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5月6日,美国股市发生史上最大跌幅。这一看似由“手误”引发的大跌实则反映了投资者对美国缓慢的复苏开始缺乏耐心;与这一趋势同时发生的是,中国政府正在实施一系列堪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房地产一向被视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桥头堡,这或许意味着全球高度关心的悬念—中国何时采取退出政策,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朗—就是现在。
但如果希腊背后的欧洲以及美国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中国宏观调控的脚步会放缓。事实上,近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调,已经使得对中国宏观调控的紧迫性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一些银行减持了“猪五国”的债券。中行一季报称,该行择机减持了部分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截至3月底,仍持有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欧洲五国各类机构发行债券账面价值约48亿元,但较去年末减少23亿元。这些新释放的流动性将会寻找低债务的经济体,亚洲无疑是首选的安全港。这或将引发新一轮的资产价格与经济复苏之间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