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就像你总是不能得到理财专家所允诺的东西,政府主导的华尔街改革也许只是为其穿上了光鲜的新外衣。6个简单的原则或许能成为修复破洞的“万能补丁”

[财富]华尔街需要的6个“补丁”

来源:财富杂志  |  作者:《环球企业家》王卜 编译  |  阅读:

来到华尔街,你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相信“理财专家”。因为你总是不能得到他们所允诺的东西。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对华尔街金融改革政策的解读。奥巴马总统说,“用常识、理性和实际来挽救陷入经济泥潭的美国。”这听起来当然不错,但是从总统那听到的未必是立法部门笔下的。
 
其实,要修复破损的金融系统,或者衡量问题是否得到了实质性的解决,只需要6个简单的步骤。且只有这些建议得到了白宫的采纳,那么金融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几年后政府又得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救援。
 
1.资本需要量指标。任何成功的改革法案都应该能极大地增加金融机构的资本需要量,这是在满足了银行管理当局规定的最低资本比率后,使资本成本最低、收益最佳、风险最小的资本充足度。人们通常说的降低杠杆率就是在表达这个意思,较低的杠杆率能大大减轻金融机构破产的风险和政府救助的必须额度。
 
2. “恐吓”原则。如果金融机构走到需要政府大幅度援助的地步,那么政府应该理所当然的从机构未来5年的盈利、高管薪水和红利里每年提取超过100万美元作为补偿和“惩罚”。
 
3. 金融派生物走出灰色地带。巴菲特称金融派生产品为“摧毁大众的金融武器”。如果金融派生产品得以存在,那么它们必须存活在阳光下,在正当交易所进行交易,双边透明度需要提高,投资回报需要得到保障。这样一来,投资者和监管者都可以清楚地知道市场赋予它们的真正价值。
 
4. 强化破产法。在完美世界里,补丁3就可以解决金融派生产品的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是。金融机构以所谓的“定制产品”来吸引投资者,实际上这些“定制”的金融派生产品却没有在正当机构交易。加强破产法是为了避免经营金融派生产品的机构像雷曼兄弟那样,在人们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迅速土崩瓦解。
 
5. 建立公开的抵押证券数据库。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许多投资者无法了解他们以抵押形式拥有的证券和金融派生产品背后的附属担保品是什么。通过建立对外界公开的数据库,投资者可以方便地查到最新的交易信息和房产等抵押品的市价,不用总是依靠信用评级机构。
 
6. 话语权去垄断化。引起世界上抵押贷款灾难的主要原因就是穆迪、普尔和Fitch这三家最大的评级机构把一些本该是垃圾级的证券定为A级。投资者们对评级机构的盲目信任则加剧了这些垃圾证券所能带来的损失。是时候让这些“御用”评级机构走下神坛了,至少让它们和其它新晋评级机构公平竞争。
 
 
虽然以上提到的观点不那么符合常规,但是别忘了常规没能证明其合理性。建立几个新的金融机构不能根治华尔街的“劣根性”。投资者需要树立起理智判断的警觉,为自身争取更多的信息透明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