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府进驻那些“大而不倒”的公司,经济问题就成为政治问题。

错误的拯救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沃顿商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富兰克林•艾伦  |  阅读:

 

银行业的系统危机通常发生在信贷泡沫和资产价值泡沫之后,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这次也是如此,但此次危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是全球性的,日本和德国等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实体经济遭受的冲击就很大。美国的大萧条虽然影响也很大,但毕竟仅限于国内,与其它经济体相对隔绝。全球化的背景使事态很容易恶化,而且比人们预想的要快得多。

现在都在说提高警惕、加强监管,但我不认为现在的监管能够有效阻止情况继续恶化,以后的监管也可能不会加强到哪里去。人们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受到很大打击,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好转,直到下一次危机到来之前,又会认为高低起伏是正常的。这种想法很不可取。而且,现在连在危机的起源上都无法达成共识,很难想象会在解决方案上达成共识。因此我认为在危机的过程中,政府并没有采取太多积极有效的行动。

有些人把抵押贷款市场视为危机的源头,但我认为问题首先出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其次是国际间的收支不平衡,比如亚洲国家的人民存很多钱养老。这么做也许是对的,但很不幸的是,有些国家的债务高达数万亿美元。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明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泡沫从出现到最终破裂需要经历很长时间,这不像股票市场的高低起伏瞬息万变能一目了然。当格林斯潘在20032004年大刀阔斧地降低银行利率的时候,最初三年的经济形势非常好,随后问题才开始逐渐恶化。所以,单纯提高利率以期达到控制价格的效果,恐怕也难有成效。人们要搞清楚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意味着什么,有些市场的房地产价格已经高到荒谬的程度。而且现在采取的经济措施正确与否,也得要等到十年之后才能见分晓。

这次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人们在冒险之后几乎不会受到惩罚。摇摇欲坠的银行都被拯救了,除了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的员工,大多数其它银行的员工并没有失业。美国政府给了通用汽车600亿美元,但我认为它很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内破产。我们花了这么多钱,却不确定能从中得到什么,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花了一大笔钱。福特不需要政府拯救,因为它做了正确的决策。政府大可以让市场决定那些濒临破产的公司的命运,却把大量纳税人的钱源源不断地注入经营不善的公司,试图拯救它们。我不认为这是最好的方式,而且是一种浪费。1970年代英国政府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停地向债务缠身的公司注入资本,却颗粒无收。

至于议论纷纷的华尔街薪酬,我觉得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制定新的薪酬制度。如果人们对现有的薪资机制很满意,就很难从内部进行改革,这样问题来了:政府是否应该介入金融机构企业文化和薪资机制的重塑?高盛今年的分红很可能再创新高,但是一年前如果不是政府救助,它很可能就破产了,所以政府的角色成为一个大问题。政府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应该做却没有做的?政府应该获得投行的一些利润,毕竟这些利润都是建筑在巨大的财政赤字和纳税人的金钱之上的,这将是一个政治问题。美国政府的工作人员薪水并不高,一个普通参议员年薪是18万美元,而美林有700名员工的年终分红是100万美元。如果这些公司是纯私人的还好办,但这些公司在危机中拿了很多纳税人的钱,所有这些影响都会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逐渐显现。

看上去政府很难改变一个企业的文化,但它可以将这些公司国有化。冒风险的银行在危机中遭受了损失,比如花旗集团,但它被拯救了。政府本来应该做的是将花旗集团国有化,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将其业务分块出售。政府拯救的是一些糟糕的银行,这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了人们继续冒险,因为他们知道即便出现问题也会被拯救。政府对危机的做法是错误的,它建立了一个错误的拯救机制,正因为如此,糟糕的情况很有可能再度上演。(本刊特约记者王萃采访整理)